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02)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育林李腾凯胡朝李慧芳蒋红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走向自由——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休闲”维度
- 2011年
- 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合规律性样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休闲的异化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钱";异化劳动对工人肉体和心智的无情摧残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情逸致"。人类走向自由,必须消解劳动与休闲的矛盾:劳动与休闲相互统一为人类的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劳动与休闲相互佐证是人类重拾自由的重要路径;劳动与休闲互动共进使自由由可能变为现实。
- 胡朝黄明娣
- 关键词:休闲
- 从劳动实践视角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2016年
- 马克思在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建构了科学的劳动实践观。从科学的劳动实践观出发,紧扣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特殊经济本质特征,马克思对以价值和剩余价值为聚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剥削的形式与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劳动解放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因此,劳动实践观既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逻辑线索,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基础。
- 吴育林刘妙英
-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
- “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哲学意蕴——基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视角
- 2016年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布局,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哲学意蕴:它在战略构想起点层面把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与人民主观意志的尊重相结合,因而呈现出实践的批判意蕴;在战略实施过程层面把对群众智慧的依靠与改革引擎的发动相结合,因而呈现出实践的主体意蕴和动力意蕴;在战略实现目标层面把对社会效率的追求与公平正义的诉求相结合,因而呈现出实践的价值意蕴。
- 李腾凯
- 关键词:科学实践观实践哲学
- 批判性、生成性与人类解放性的统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哲学品质被引量:4
- 2016年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嵌入了科学实践观的哲学品质。由于科学实践观的品质与方法嵌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得以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成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因此,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逻辑上是科学实践观哲学品质的经济学运思。这种品质的嵌入与运思主要表现在:科学实践观的批判性是劳动价值论的运思逻辑;科学实践观的生成性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生命;科学实践观的人类解放性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指向。
- 李腾凯吴育林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学实践观
- 论需要与社会变迁的内在互动——基于马克思实践理论视角
- 2015年
- 需要与社会变迁存在共生机制,二者联系为:首先,它们的互动必须以实践为中介。实践发挥作用通过两条路径:一是实践构成社会变迁的直接动力;二是需要为实践的原始动源。其次,需要丰富发展引起社会变迁,既体现为动态的形态变迁又体现为静态的结构变迁。再次,社会变迁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需要。需要生成是实践主体选择与社会历史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 张松吴育林
- 关键词:社会变迁
- 论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力量”之说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当前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界说方式:一种是把生产力直接等同于生产能力的"能力"之说;一种是把生产力视作物质力量或生产实践力量的"力量"之说。应当指出,这两种界说方式都源自于马克思的思想论述,但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来看,"力量"之说在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运演中居于核心位置,并代表着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思想高度和实质贡献。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力量"之说的根本特点是,生产力之"力量"不是被理解为某种单一的力量,而是诸多不同性质力量的总和。深入挖掘和把握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力量"之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
- 蒋红群吴育林
- 关键词:生产力概念
-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
- 2013年
-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独立并高于德国古典哲学及其后的青年黑格尔派等的哲学理论视野,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革命性变革。所以,实践是创立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根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范畴和思想内核。正是实践的基础性和内核性,马克思主义表现为严密逻辑体系的理论系统。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厘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基础和目标指向,实践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存样态。
- 吴育林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走向自由——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休闲”维度视域被引量:2
- 2011年
-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异化的劳动抑或异化的休闲钳制了人类自由,使人类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劳动与休闲的"异动"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 吴育林胡朝
- 关键词:休闲
-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逻辑结构及其对培育“绿色发展”理念的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马克思自然观蕴含主客体关系协调统一的实践逻辑,即以"实践"为基础建立人与自然观念认知的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价值认同的自然主义与人类主义的统一、活动认行的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审美体验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等四层渐进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对我国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通过教育实践使人对自然知识达致认知;通过道德实践使人对自然价值达致认同;通过生活实践使人对自然活动达致认行;通过旅游实践使人对自然审美达致体验。
- 李腾凯李慧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自然观主客体关系辩证唯物主义
- 浅析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合理性被引量:1
- 2015年
- 早在前亚里士多德时期西方思想中就有了实践概念,只是到了亚里士多德才形成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范畴及实践哲学。实践概念是人类理智在哲学问题域上由追问"世界是什么"向究诘"世界应该怎样"的重大转向,意味着人的反思能力的重大提升。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没有专门的合理性或合理化的学术概念,但马克思哲学强调实践中的主体性品质和主体改变世界的意境,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合理性追求。这种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实践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关于理性思想尤其是实践理性(西方传统哲学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合乎理性")思想的超越;以实践为核心范畴构建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完备整体性的哲学体系;确立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事物合于客观事实真理(物的尺度)与主体性的主观价值判断(人的尺度)、目的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的合理的哲学价值评价体系。
- 吴育林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