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8)

作品数:15 被引量:264H指数:8
相关作者:王伟辛利娟杨道德郭柯刘长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物种
  • 3篇保护区
  • 2篇气候
  • 2篇区系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两栖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尾类
  • 1篇有尾两栖类
  • 1篇云杉
  • 1篇云杉林
  • 1篇针茅
  • 1篇针茅草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景观
  • 1篇指标体系

机构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娄底职业技术...
  • 1篇浙江省环境保...
  • 1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王伟
  • 3篇杨道德
  • 3篇辛利娟
  • 2篇刁兆岩
  • 2篇李俊生
  • 2篇刘长成
  • 2篇蔚东英
  • 2篇靳勇超
  • 2篇郭柯
  • 1篇王若梦
  • 1篇胡慧建
  • 1篇邓学建
  • 1篇何亚琼
  • 1篇祝真旭
  • 1篇徐网谷
  • 1篇李益得
  • 1篇杨瑶
  • 1篇张维康
  • 1篇王丹
  • 1篇王国宏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有尾两栖类特有种分布现状及保护建议被引量:5
2012年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尾目现已记录50种及3亚种,隶属于3科15属,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2种及3亚种,占中国有尾类物种总数的84.9%。对中国有尾类特有种的区系组成、分布特点、保护现状和受危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尾类特有种的分布特征;针对有尾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李益得杨道德
关键词:两栖纲有尾类特有种
盐城海岸带自然景观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RS和GIS技术,选择1984年Landsat MSS和1992、2000以及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对江苏盐城海岸带自然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2008年的24 a间,盐城海岸带变化特征表现为芦苇滩、碱蓬滩、泥滩等自然景观大幅减少,外来入侵物种米草滩及农田、水产养殖塘、住宅工业用地等人为活动强度较高的景观类型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基质构成由自然景观略占优势变成了以农田、水产养殖塘等人工景观为主。景观多样性持续降低,各类景观的分布越来越集中。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水产品采集、粗放式芦苇种植转为高收益的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和住宅工业用地,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
王智庄长伟徐网谷
关键词:驱动力自然景观人工景观
中国云杉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被引量:19
2012年
为了揭示中国云杉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在中国云杉林15个群系的地理分布范围内选取613个地理坐标点,其中包括云杉各个种分布的海拔上限和下限坐标点各235和228个。通过数字地球系统确定每个点的海拔高程,从中国气象插值数据库获取每个点的气候数据。数据分析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变异系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PCA)法。结果显示,中国云杉林分布范围内,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5℃积温、≥0℃积温、年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和干燥指数α的平均值分别是3.38℃、-9.75℃、14.78℃、1227.83℃.d、2271.19℃.d、712.23mm、80.02%和0.50;各气候因子与中国云杉林垂直分布的上下限间均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除了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变异系数较大外,其他6个气候因子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且彼此间无显著差异;无论是云杉分布的上限还是下限,≥5℃积温和≥0℃积温在PCA第一主分量具有较高的载荷,而年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在第二、三主分量具有较高的载荷。影响中国云杉林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生长季节积温,其次是年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
李贺张维康王国宏
关键词:气候因子主成分分析
毛乌素沙地煤矿开采对植被景观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毛乌素沙地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各种人为扰动极为敏感。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势必会增加当地环境负担,使得生态环境恶化。以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煤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在查明自然植被种类、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对煤矿开采造成的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斑块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后矿区景观破碎度上升,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异质性降低,植被生物量减少。矿区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原先以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斜茎黄耆(Astragalus adsurgens)为优势种的灌木丛向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优势种的灌草丛转化。从矿区整体变化程度来看,煤矿开采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未造成其根本性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仍存在一定的恢复和调控能力,应采取一系列生物与工程措施引导矿区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钱者东秦卫华沈明霞杨昉婧
关键词:煤矿开采植被生物量毛乌素沙地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区系被引量:10
2013年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珠峰保护区)是全球海拔最高、相对高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原始的山地森林以及异常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但人类目前对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了解却十分有限。为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10–2012年,我们先后5次对珠峰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共采集到61号两栖爬行动物标本。结果显示: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9种,隶属1目3科6属;爬行动物11种,隶属1目4科10属。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有17种,古北界物种仅3种;区系特有性明显,中国特有种2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物种6种。古北界与东洋界在区内的分界明显且没有交汇,分界线约在海拔3,600–3,800 m之间。我们相信随着实地调查工作的深入,在保护区南坡沟谷区域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还会有所增加。
潘虎君杨道德覃海华张亮蒋珂胡慧建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国际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7
2012年
环境教育是自然公园服务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必然成为自然公园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国际上,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已经伴随着公园综合评价的发展而不断成熟,但其在我国尚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本文通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美国、澳大利亚相关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发展经验对我国自然公园环境教育评价中确立基本流程和基本原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何亚琼蔚东英李振鹏祝真旭王民
关键词:自然公园环境教育
西藏昆仑针茅草原的基本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昆仑针茅(Stipa roborowsk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寒旱生多年生密丛型禾草,广泛分布于藏南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雅鲁藏布江谷地、阿里地区、羌塘高原中南部和昆仑山地,以及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Wu et al,200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
杨瑶郭柯赵利清赵海卫乔鲜果刘慧明刘长成
关键词:群落特征生态特征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物种组成
我国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空缺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对保护自然遗迹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自然遗迹资源丰富,但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在整个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保护覆盖的需求。通过对我国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空缺分析,得出结论:基础地质遗迹大类和地貌景观大类的地质遗迹比例基本平衡,但仍存在保护空缺的类型。在空间分布上,要进一步重视陕甘黄土高原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华东及东部沿海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并确立优先保护区域。最后,在全面分析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张萌萌蔚东英李俊生王伟罗遵兰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128
2013年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李国庆刘长成刘玉国杨军张新时郭柯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位理论
土地利用类型对千烟洲森林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土壤有机质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还对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敏感.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的柑橘园和湿地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温度(5、10、15、20和25℃)和水分(30%、60%和90%饱和含水量)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都具有显著影响,且各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柑橘园和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矿化速率均与温度呈正相关,60%饱和含水量处理下土壤碳矿化速率最高.在相同的温度和水分处理下,柑橘园土壤碳矿化量显著高于湿地松林.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具有显著影响.培养7和42 d,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随水分升高而上升;柑橘园温度敏感性高于湿地松林,且水分越高差异越明显.包含温度和水分的双因素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土壤碳矿化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温度和水分共同解释土壤碳矿化变异的79.9%~91.9%.
李杰魏学红柴华王若梦王丹何念鹏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