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3H150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范琰琰喻林升李俊丽李峰林刻智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损伤时间推断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小鼠皮肤
  • 2篇慢性
  • 2篇姜黄素
  • 1篇大细胞
  • 1篇低氧
  • 1篇低氧性
  • 1篇低氧性肺动脉
  • 1篇低氧性肺动脉...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塑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荧光
  • 1篇愈合
  • 1篇愈合过程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喻林升
  • 4篇范琰琰
  • 2篇董缪武
  • 2篇叶光华
  • 2篇林刻智
  • 2篇李峰
  • 2篇李俊丽
  • 2篇黄俊杰
  • 1篇高原

传媒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法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创口形成时间推断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45只C57BL/KsJ小鼠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切创组。切创组建立皮肤切创模型,分别于伤后6h、12h、1d、3d、5d、7d、10d、14d提取皮肤创口样本;对照组提取未切创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样本中AChE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伤后6~12h,AChE主要表达于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伤后1~3d,大量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呈现AChE阳性染色;伤后5~14d,AChE阳性细胞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AChE的阳性细胞率于伤后6h开始增多,伤后1d达到峰值。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ChE阳性的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切创组AChE表达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于伤后1d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于伤后7d达到第2个峰值。结论皮肤创口愈合期间AChE时序性表达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提示其可能参与创口愈合的炎症反应和纤维性修复的调节。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检测AChE的表达,可以为创口形成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赵建新金馨黄俊杰姚艺喻林升范琰琰
关键词:免疫荧光技术损伤时间推断小鼠
姜黄素对慢性低O_2高CO_2作用下大鼠脑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作用下大鼠脑组织Fas/FasL表达及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姜黄素是否能影响慢性低O2高CO2作用下Fas/FasL表达以及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慢性低O2高CO2组、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姜黄素采用灌胃给药,150 mg/(kg·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记法对脑神经细胞凋亡分子Fas/FasL的表达进行定性、定量测定,透射电镜下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慢性低O2高CO2组中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和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②脑组织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常氧对照组神经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慢性低O2高CO2组可见神经细胞和细胞器肿胀,细胞核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慢性低O2高CO2姜黄素组神经细胞核、细胞器、血管的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慢性低O2高CO2可上调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并诱导脑神经细胞呈现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②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的表达减轻慢性低O2高CO2诱导的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李俊丽范琰琰叶光华董缪武林刻智李峰喻林升
关键词:慢性低O2高CO2神经细胞姜黄素
姜黄素改善慢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作用途径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究姜黄素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作用途径的研究。方法:建立慢低O2高CO2肺血管重塑模型,以24只雄性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四组(n=6):I组(常氧空白对照组),Ⅱ(低O2高CO2模型组),Ⅲ组(色甘酸钠对照组),Ⅳ组(姜黄素实验组)。将后3组动物放入常压低O2高CO2舱中,吸入O2浓度8%~11%,CO2浓度3%~5%,每天8h,每周6d,连续4周,Ⅲ组给予色甘酸钠以20mg/kg体重腹注射处理,Ⅳ组给予姜黄素混悬液按150mg/kg体重灌胃处理。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观察肺动脉血管壁及其周围大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动脉周围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状态进行性定量测定。结果:①电镜下,Ⅱ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内弹力板扭曲,内皮细胞起,血管外肥大细胞内颗粒减少,胞膜不完整;光镜下,Ⅱ组相比1组肺细小动脉管腔/管总面积(WA/TA)明显升(P〈0.05)、管腔/管总面积(EA/TA)明显降低(P〈0.05),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细胞数(NMC)、肥大细胞脱颗率(DR)及免疫组化检测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TBS)高于I组(P〈0.05);②干预后,电镜下,Ⅲ组、Ⅳ组血管结基本正常,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较Ⅱ组轻,肥大细胞膜完整;光镜下,两干预组相比Ⅱ组WA/TA明显降低(P〈0.05)、ET/TA明显升高(P〈0.05),甲苯胺蓝染色NMC、DR、TBS阳性细胞数分别低于Ⅱ组(P〈0.05)。结论:姜素可通过Mc途径抑制慢性低O2高CO2导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改变。
李俊丽范琰琰叶光华董缪武林刻智李峰喻林升
关键词: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肥大细胞肺动脉姜黄素
IL-33在小鼠皮肤创伤后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皮肤创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IL-33在法医学实践中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锉刀在小鼠背部建造皮肤损伤模型,于伤后1h、3h、6h、12h、1d、3d、5d、7d、10d取损伤处组织,对照组在与创伤组小鼠相同部位取同等大小的皮肤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皮肤创伤后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皮肤创伤样本IL-33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伤后3h,IL-33蛋白表达稍有下降,6h后IL-3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d达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皮肤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真皮中固有细胞有少量IL-33阳性表达,伤后3h,IL-33阳性细胞率开始增加,伤后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1~3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伤后5~7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肌成纤维细胞。HE染色结果显示该皮肤损伤模型创口愈合过程符合炎症的病理学发展规律。结论IL-33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姚艺黄俊杰金馨赵建新夏崇建童彦高原喻林升范琰琰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白细胞介素-33皮肤损伤时间推断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