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00415)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邱德凯马雄彭延申陈晓宇李恩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自身免疫
  • 6篇自身免疫性
  • 6篇自身免疫性肝...
  • 6篇免疫性
  • 6篇免疫性肝炎
  • 6篇肝炎
  • 3篇免疫
  • 2篇多聚
  • 2篇多聚酶
  • 2篇多聚酶链反应
  • 2篇序列特异性
  • 2篇序列特异性引...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酶链反应

机构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消化疾...

作者

  • 6篇马雄
  • 6篇邱德凯
  • 3篇陈晓宇
  • 3篇彭延申
  • 2篇李恩灵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上海地区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分析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上海地区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探讨 AIH的遗传易感背景。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对32例I型AIH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有关基因亚型的分析。结果HLA—DR4基因频率在I型AIH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46.9%与20.8%;相对危险度(RR)=3.35,x2=5.99,P=0.014]。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HLA-DR4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I型AIH患者组DRB1*0405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有增加趋势(21.9%与6.3%,x2=4.23,P=0.04,但 Pc=0.08)。HLA—DRβ分子的第3等位基因高变区第71位精氨酸残基的频率在I型AIH患者中显著增高(46.9%与 18.8%,x2=7.14,P=0.008)。结论 上海地区I型 AIH的发病与HLA—DR4以及HLA—DRB1第3高变区DR71位精氨酸残基相关。
邱德凯马雄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HLA-DRB1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AIH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细胞凋亡促进因子Fas的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10例AIH肝组织和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所有AIH患者的肝组织中均见到不同程度的TUNEL染色阳性和Fas抗体染色阳性肝细胞。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未见到TUNEL阳性肝细胞 ,Fas表达微弱或缺如。在AIH肝组织中 ,凋亡指数 (AI)与炎症坏死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r =0 .4 5 ,P <0 .0 5 ) ,而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组织学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AIH的肝细胞损伤过程。
马雄邱德凯彭延申陈晓宇
关键词:肝组织细胞凋亡自身免疫性疾病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4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I等位基因与Ⅰ型自身免设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对32例Ⅰ型AIH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I等位基因及有关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HLA-DR4基因频率在Ⅰ型AIH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3.35,P=0.014)。对HLA-DR4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Ⅰ型AIH患者组DRBI*0405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有有增加趋势(P=0.04,但Pc=0.08)。HLA-DRβ分子的第三等位基因高变区第71位精氨酸残基的频率在Ⅰ型AIH患者中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3.82,P=0.008)。结论 Ⅰ型AIH的发病与HIA-DR4相关。
马雄邱德凯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HLA-DRB1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口服耐受诱导研究
2003年
口服耐受是一种治疗全身性炎症疾病的潜在手段。在一些动物模型中,口服自身抗原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目的:观察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小鼠中诱导口服耐受对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在实验第1天和第7天,将新鲜制备的蛋白质浓度为0.5-2 g/L的肝抗原S-100 0.5 ml和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CFA)充分乳化后,予C57BL/6小鼠腹腔注射,以诱导EAH的产生。诱导:EAH前5天起,每天分别予小鼠插管喂饲1 mg和10mg的肝抗原S-100、肝抗原S-100第1峰、第2峰和第3峰,对照组以PBS 1 ml灌胃。结果:仅肝抗原S-100第1峰抗原高剂量组小鼠的肝组织学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肝抗原S-100总抗原高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肝抗原S-100第1峰抗原可诱导EAH小鼠的免疫耐受。
马雄邱德凯李恩灵彭延申陈晓宇
关键词:抗原小鼠S-100口服耐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T细胞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T细胞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的影响。 方法 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以新鲜制备的含蛋白质浓度为0.5~2.0 g/L的S-100肝抗原0.5 ml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予小鼠腹腔注射,以诱导EAH的产生。T细胞疫苗采用EAH模型小鼠首次免疫后2周的脾脏细胞灭活而成。模型组(6只),在首次免疫前第14天和免疫第7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1 ml;T细胞疫苗组(8只)和无关T细胞疫苗组(6只)在首次免疫前第14天和免疫第7天分别腹腔注射T细胞疫苗和无关T细胞疫苗悬液各1 ml。 结果 T细胞疫苗预防组的肝组织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低,分别为1.44±0.88对2.3 3±0.87,t=2.24,P<0.05和63.0±23.4对115.1±39.6,t=2.37,P<0.01;而无关T细胞疫苗组无显著变化。 结论 T细胞疫苗在小鼠EAH中能有效缓解肝内炎症坏死病变。以无关T细胞用作T细胞疫苗时无效,提示T细胞疫苗具有独特型特异性。
马雄邱德凯李恩灵彭延申陈晓宇
关键词:T细胞疫苗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免疫接种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马雄邱德凯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