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Y0119)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唐典勇胡建平张元勤胡常伟金诚更多>>
相关机构: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密度泛函
  • 6篇泛函
  • 5篇反应机理
  • 4篇团簇
  • 4篇CO氧化
  • 4篇催化
  • 4篇催化CO氧化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理论
  • 2篇电离
  • 2篇电子性质
  • 2篇整合酶
  • 2篇双核
  • 2篇密度泛函研究
  • 2篇二元团簇
  • 2篇RH
  • 2篇
  • 2篇CO氧化反应
  • 2篇HIV-1整...
  • 2篇M

机构

  • 11篇乐山师范学院
  • 5篇四川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11篇唐典勇
  • 7篇胡建平
  • 6篇张元勤
  • 5篇胡常伟
  • 2篇邹婷
  • 2篇伏秦超
  • 2篇常珊
  • 2篇黄雪娜
  • 2篇金诚
  • 1篇王俊
  • 1篇张小轶
  • 1篇孙国峰
  • 1篇吕申壮
  • 1篇范晶

传媒

  • 9篇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1整合酶与芳香二酮酸类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芳香二酮酸类抑制剂与HIV-1整合酶的识别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抑制剂结合到整合酶Asp64~Leu68,Thr115~Phe121,Gln148~Lys159和Mg2+所构成的口袋区,抑制机理与5CITEP相似.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方法计算了芳香二酮酸类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平均绝对偏差为3.6kJ/mol,体系范德华相互作用和溶剂化效应的非极性项是利于形成复合物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合自由能值与疏水相互作用有较强的线性相关(R=0.61),基于此,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一个能较强预测芳香二酮酸类抑制剂与HIV-1整合酶的结合自由能预测模型,为后续基于抑制剂结构的抗HIV-1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指导.
胡建平张小轶唐典勇常珊
关键词:整合酶分子设计
CO在M_(55)(M=Cu,Ag,Au)团簇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全电子相对论BVP86/DNP水平下对CO在Au55,Ag55和Cu55团簇上的吸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考察了电荷对吸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O在Au55团簇上吸附能最大,其次为Cu55团簇,最弱的为Ag55团簇.团簇电荷对C—O键活化和CO与团簇表面原子成键影响较小.金团簇的电荷对吸附能影响较大,而银和铜团簇的电荷对吸附能影响较小.CO吸附到团簇上导致团簇上电子向CO转移.C—O键活化强度与吸附位置密切相关,其中孔位吸附导致C—O键活化程度最大,最弱的为顶位吸附.CO在金团簇上吸附具有较好选择性,而在银和铜团簇上吸附无选择性.
唐典勇胡建平吕申壮孙国峰张元勤
关键词:CO吸附纳米团簇吸附能电荷效应
金钯二元小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被引量:6
2010年
在UBP86/LANL2DZ和UB3LYP/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Pd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阐明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除单取代混合团簇(AunPd和AuPdn,n=5或6)外,五和六原子混合团簇中钯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Pdcore,金原子分布在Pdcore周围形成PdcoreAushell结构.含一个和两个钯原子团簇的电子性质与纯金团簇类似,呈现一定奇偶振荡.混合团簇的电子性质,如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Fermi能级和化学硬度等均与团簇空间结构和金、钯原子数之比直接相关.混合团簇中存在钯原子到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表明团簇中存在明显金钯间成键作用.分析团簇的电荷分布、前线轨道和化学硬度表明,金钯混合团簇对小分子如O2、H2和CO等的反应活性要强于纯金团簇.
唐典勇黄雪娜邹婷金诚胡建平伏秦超
关键词:垂直电离势
Cu_2^-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详细研究了双原子铜阴离子Cu-2催化CO氧化形成CO2反应在气相中机理.在UB3LYP结合混合基组水平上,优化了所有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进行了振动分析和波函数稳定性测试.计算结果表明最可能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Cu-2,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分子CO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作用比较小,能垒仅相差0.02eV.最难进行的反应通道为CO从Cu2O-2摘取氧原子形成CO2.Cu-2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比Au-2好.
唐典勇胡建平张元勤胡常伟
关键词:CO氧化反应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
HIV-1整合酶G140A/G149A及T66I/S153Y突变后的构象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对HIV-1整合酶(IN)野生体(WT),G140A/G149A和T66I/S153Y突变体分别进行了5ns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并用成簇和动力学交叉相关图(DCCM)分析了突变前后的构象变化.整体结构分析表明,突变后IN的活性口袋尺寸变化不大,T66I/S153Y突变体分子的整体运动性提高,而G140A/G149A突变体的功能loop区柔性明显上升.INWT的方均根涨落(RMSF)模拟值与B因子实验值的较高相关性证明了柔性分析的合理性.通过成簇分析发现,IN在突变后功能loop区构象有开合运动,构象开放的概率是:体系G140A/G149A>T66I/S153Y>WT.最后DCCM分析结果表明,功能性分区的弱化以及DDE基序残基运动相关性的降低均有可能是突变体G140A/G149A和T66I/S153Y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模拟结果对理解IN突变体的抗药机理以及为基于HIV-1IN的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理论帮助。
胡建平唐典勇范晶常珊
关键词:整合酶突变体构象变化
金镍二元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在UBP86/LANL2DZ和UBP86/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Ni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详细地分析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所有混合团簇中,镍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最多Ni—Ni键,金原子分布在镍原子聚集体周围以形成最多Au—Ni键.Ni原子较少团簇的电子性质与纯金团簇类似,呈现一定奇偶振荡.混合团簇中存在镍到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Ni原子较少团簇中,自旋电子主要定域在Ni原子上,Ni原子较多团簇中,Au原子明显受到自旋极化.混合团簇的分波态密度表明,AuNi混合团簇对小分子的反应活性要高于纯金团簇.
唐典勇金诚邹婷黄雪娜
关键词:垂直电离能
Au_(2n)^-(n=1,2)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金团簇阴离子Au-2和Au-4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O2分子比CO分子更容易吸附到金团簇上.第二分子CO能有效降低较强O—O键断裂所需能量.CO氧化反应过程需要两个CO分子协同进行.Au-2和Au-4催化CO氧化反应均通过碳酸根中间体进行,活化能分别为0.607和0.658eV.Au-4和Au-2都能在常温下有效催化CO氧化反应.这些结果与以前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一致.
唐典勇张元勤胡常伟
关键词:金团簇CO氧化反应机理密度泛函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被引量:4
2011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合团簇上.CO氧化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容易进行.AuAg-团簇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插入AuAgO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u―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CO2和AuAgO-,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中间体[Au―AgC(O―O)O]-形成两分子的CO2和AuAg-.而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团簇上,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效应不明显.AuAg-和AuCu-对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强于Au2-团簇,因此,Ag和Cu掺杂可以提高金团簇的催化活性,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胡建平王俊唐典勇伏秦超张元勤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CO氧化反应机理
杂双核Rh-M(M=Cr,Mo,W)物种中羰基插入Rh^I—C键的密度泛函研究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配体和协同金属对杂双核Rh-M金属配合物中羰基插入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有羰基插入过渡态均为后过渡态,其结构较接近于产物.羰基插入Rh—Cvinyl键要比插入Rh—Cethyl键容易.对于CO插入Rh—Cethyl键,CO配体在热力学上有利于该反应,而在动力学上不利于此反应.羰基插入Rh—Cvinyl键过程中,CO配体则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促进该反应.不管羰基插入Rh—Cethyl键还是Rh—Cvinyl键,相同配体不同协同金属时,反应顺序如下:Cr
唐典勇张元勤胡常伟
关键词:密度泛函
Ag_2^-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详细研究了Ag_2^-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O2分子在Ag_2^-和Au_2^-上吸附能相差不大,而CO分子在Ag_2^-上吸附要比在Ag_2^-上弱得多.Ag_2^-催化CO氧化反应共有四条反应途径.最可能反应通道为CO插入Ag2O_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g—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产物CO2和Ag2O-,或另一分子CO进攻中间体[Ag—AgC(O—O)O]-形成两分子产物CO2和Ag_2^-.在动力学上最难进行的反应通道为经历碳酸根双银中间体,需要克服约0.24eV的能垒.Ag_2^-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要高于Au_2^-.
唐典勇胡建平张元勤胡常伟
关键词:CO氧化反应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