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4331)

作品数:53 被引量:745H指数:16
相关作者:胡锋彭世彰徐俊增赵言文丁加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水稻
  • 16篇灌溉
  • 12篇水分
  • 11篇节水
  • 10篇红壤
  • 8篇土壤
  • 8篇花生
  • 7篇干旱
  • 6篇节水灌溉
  • 6篇控制灌溉
  • 6篇季节性干旱
  • 5篇稻田
  • 5篇蒸发蒸腾
  • 5篇蒸发蒸腾量
  • 5篇季节性干旱区
  • 5篇旱区
  • 5篇干旱区
  • 4篇丘陵
  • 4篇作物
  • 4篇作物蒸发蒸腾...

机构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0篇河海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武汉大学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4篇江西省邓家埠...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西省红壤研...
  • 2篇中国灌溉排水...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沅江市农业局
  • 1篇江苏省水利厅

作者

  • 19篇胡锋
  • 14篇彭世彰
  • 12篇徐俊增
  • 9篇赵言文
  • 7篇李辉信
  • 7篇丁加丽
  • 7篇张斌
  • 7篇肖新
  • 6篇周静
  • 5篇张瑞美
  • 5篇李亚龙
  • 5篇崔远来
  • 5篇李远华
  • 4篇秦江涛
  • 4篇程训强
  • 4篇王明珠
  • 4篇崔键
  • 4篇邱才飞
  • 4篇彭春瑞
  • 4篇王栋

传媒

  • 9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壤旱地花生抗旱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5
2007年
红壤旱地花生抗旱试验结果表明:相关的抗旱措施如改土、地面覆盖、优化施肥及其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等,都可以达到明显的抗旱效果且增产显著。
彭春瑞邱才飞杨成春罗奇祥
关键词:红壤旱地花生抗旱措施高产
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水稻节水灌溉的密肥互作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地区间歇灌溉水稻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及其对水稻光合特性、稻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孕穗期前,间歇灌溉水稻群体净光合速率增加,但孕穗期后,高密度大群体净光合速率衰退较快。与此同时,高密度大群体剑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较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群体净光合速率、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位面积穗数及穗粒数增加,而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间歇灌溉水稻密度为281 250穴/hm2、施氮量225 kg/hm2时,其产量最高,达10 297.90 kg/hm2。
肖新赵言文胡锋牛高华李旭征刘红升
关键词:水稻氮肥光合特性节水灌溉
覆草旱作对晚稻田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在南方季节性丘陵干旱区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覆草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三种水稻栽培措施对双季稻轮作系统下晚稻田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移栽前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和矿质氮含量。在晚稻生育期,覆草旱作和裸地旱作稻田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草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成熟期土壤可矿化氮含量。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
王栋李辉信胡锋李大明秦江涛
关键词:晚稻田旱作稻草覆盖土壤氮素
适宜南方红壤旱地推广的节水高效抗病花生品种——粤油256被引量:2
2004年
田间试验与防雨棚下的水分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粤油256花生品种具有生长势强、茎杆粗壮、抗青枯病、适应干旱能力强、遇旱后灌水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产量较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赣花1号增产20%以上,可作为南方季节性缺水区红壤旱地花生产区的主推品种。
肖运萍刘仁根袁展汽王忠云李玉枝
关键词:红壤旱地花生品种抗病防雨棚茎杆
覆草旱作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研究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特征。【方法】在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原种场的双季稻田,设置常规水作、裸地旱作、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5个处理。于第5年晚稻收获期,采集以上处理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且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而裸地旱作较常规水作上述指标显著降低。【结论】在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双季稻轮作系统上,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较常规水作明显提高稻田土壤肥力。
王栋李辉信李小红王静胡锋
关键词:水稻旱作稻草覆盖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基于ORYZA2000的稻田水量平衡及地下水埋深对水稻灌溉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应用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2000分析了淹灌、间歇灌溉、雨养3种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下田间水量平衡和水分生产率,以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模式巨大耗水量主要是满足稻田深层渗漏损失,间歇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渗漏量,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雨养栽培不仅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并可以利用地下水,以维持水稻蒸发蒸腾需要;3种灌溉方式以雨养模式水分生产率最高,其次为间歇灌溉,淹灌最低;地下水埋深对雨养模式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和水量平衡影响最大,对间歇灌溉相关指标影响较小,而对淹灌模式则无影响。
李亚龙崔远来李远华
关键词:ORYZA2000水稻节水灌溉水量平衡地下水埋深
不同有机物添加方式下水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有机质(半腐解水稻秸秆和腐熟猪粪)表施和混施添加模式下,水稻生长和主要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水稻株高降低、分蘖数减少,根系则表现出主根伸长、支根增多、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秸秆表施和猪粪混施可明显改善水稻的生长和根系形态,而秸秆混施和猪粪表施的改善作用不显著;②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下降,秸秆表施和猪粪混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下降幅度。
夏扬秦江涛朱晓军胡锋张斌李辉信
关键词:水稻秸秆猪粪干旱胁迫
控制灌溉的水稻气孔限制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44
2006年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的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气孔限制情况的日变化、全生育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外界影响因子包括土壤水分和叶气温差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气孔限制值对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孔限制值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较低的土壤水分导致了较高的气孔限制;全生育期气孔限制值随土壤水分降低而升高,灌水后出现降低;气孔限制值随叶气温差的增加而增加;适度水分控制条件下气孔限制值的增加带来了净光合速率的增加,气孔限制值超过0.2后,净光合速率增加趋势变缓,蒸腾速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持续增加。
徐俊增彭世彰丁加丽张瑞美
关键词:水稻控制灌溉
春季柑橘叶片对红壤水分调节的响应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调节红壤含水量不同的层次水平,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SWC)对春季柑橘叶长、叶宽、叶梢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在SWC处理下柑橘叶片与根系氮、磷、钾含量变化及特点。结果表明,SWC在75%左右,最适柑橘叶片的生长。氮素在叶与根系中差别不大,但叶磷、钾含量远低于根系磷、钾含量;适当缺水有利于柑橘叶中氮素的积累,柑橘叶中磷含量与SWC呈显著正相关,而各SWC处理间柑橘叶片钾含量没有差异。
周静崔键
关键词:红壤水分调节柑橘叶片营养元素
亚热带花生旱坡地的水分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研究红壤旱坡地的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2001—2003年田间实测。花生旱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不同变化。0 ̄150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充期三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三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小再回升,只是土壤剖面空间从上而下,水势值增大,变幅减小,100cm土层以下近乎常年稳定。在四个水势段出现频率中,水势较高的水势段出现频率越大,顺序为饱和>湿润>亏缺>干旱。饱和-湿润段出现频率比例总体上底土>心土>表土,坡下>坡上;低水势干旱段主要出现在坡上、土壤上层和伏秋干旱季节。旱坡地在雨季有壤中流产生,坡下降雨后深层出现较长时间的饱和区,而坡上深层水势出现较短时间的饱和区或未出现变化;旱季降雨对坡地水分影响较小。
景元书张斌
关键词:旱坡地水势水分动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