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8080701052)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柏涛徐小华陈慈丽艾义国杨伟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素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吡柔比星
  • 2篇腺癌
  • 2篇内皮
  • 2篇内皮抑素
  • 2篇内皮抑素类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移植瘤
  • 1篇人乳
  • 1篇人乳腺癌
  • 1篇人乳腺癌裸鼠...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投药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李雪莲
  • 2篇杨伟
  • 2篇艾义国
  • 2篇陈慈丽
  • 2篇徐小华
  • 2篇周柏涛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吡柔比星联合内皮抑素对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 S )联合吡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将裸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正常人成纤维细胞;ES组(B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转染了ES的人成纤维细胞。吡柔比星组(C组):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S+吡柔比星组(D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转染了 ES的人成纤维细胞。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 VD )。[结果]B、C ,D三组抑瘤率分别为61.96%,27.33%和75.16%,D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D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ES联合吡柔比星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周柏涛温旭青李雪莲陈慈丽杨伟徐小华艾义国
关键词:表柔比星内皮抑素类
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组;ES组以及不同浓度吡柔比星+ES组。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及ES作用于MCF-7细胞72h后的增殖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吡柔比星单独应用时,平均制率(IR)随着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作用72h时,各浓度组均对增殖活性均有抑制作用(P〈0.05);ES单独应用时,作用72h时对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P〈0.05),吡柔比星与ES联合应用时,平均IR亦随着其中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作用72h后,3种浓度的吡柔比星与ES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IES与吡柔比星两者联用在抑制肿瘤生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周柏涛温旭青李雪莲陈慈丽杨伟徐小华艾义国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皮抑素类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