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20820)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兆印李志威赵娜潘保柱余国安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江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底栖动物
  • 3篇河流
  • 2篇群落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热通量
  • 1篇地貌
  • 1篇动力条件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雅鲁藏布江流...
  • 1篇蒸发蒸腾
  • 1篇蒸发蒸腾量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评价
  • 1篇生物量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江阴市水利农...

作者

  • 7篇王兆印
  • 5篇李志威
  • 3篇余国安
  • 3篇潘保柱
  • 3篇赵娜
  • 2篇刘乐
  • 1篇王旭昭
  • 1篇李文哲
  • 1篇段学花
  • 1篇黄河清
  • 1篇孙海松
  • 1篇张伟
  • 1篇杨大文
  • 1篇徐梦珍
  • 1篇雷慧闽
  • 1篇张晨笛
  • 1篇邓彩云
  • 1篇刘晓芳
  • 1篇韩鲁杰

传媒

  • 3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检验和应用Wang和Bras基于最大熵增原理建立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实验站的实测数据来改进该模型。通过简述最大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增的蒸发蒸腾量模型构建,用整理的实测数据重新验证最大熵增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并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比。在给定净辐射条件下,运用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有植被地表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实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热通量符合较好;白天的潜热通量计算值偏大,夜间符合较好。对最大熵增模型的2个参数表面温度和表面比湿度分析表明: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表面温度。
李志威杨大文雷慧闽
关键词:蒸发蒸腾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热通量
雅鲁藏布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评价被引量:25
2012年
雅鲁藏布江起源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是流经我国西藏境内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特殊地貌及生态条件。研究该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科学评价该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以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雅江流域干支流及堰塞湖的14个采样断面进行河流生态评价。采用Alpha及Beta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指示局部采样河段及全区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组成分析发现:14个采样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0种,隶属57科102属。雅江干流底栖动物种类数最高为29,平均为19。支流年楚河种类数为17。支流拉萨河,尼洋河,帕龙藏布的最高种类数分别为25,33,36;平均种类数分别为21,21,22,生物多样性普遍高于干流。整个流域中底栖动物平均种类数相差不大,但种类组成和密度相差较大。调查区域的Beta多样性指数β高于低海拔地区的相似的山区河流,说明雅江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性高于正常海拔地区。对14个采样断面的物种组成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雅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河型,河床阻力结构,堤岸结构,水流流速。保持稳定的阶梯-深潭结构和自然堤岸结构,以及适宜的流速有利于保护雅江河流生态。
徐梦珍王兆印潘保柱巩同梁刘乐
关键词:河流生态底栖动物海拔除趋势对应分析
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被引量:45
2014年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考虑到沼泽的季节性特征,气候变暖对沼泽萎缩影响相当有限,但不是主要原因。经遥感判读和统计,共识别现有920 km的人工渠道,其疏干的沼泽面积约648.3 km2,占总萎缩面积的27%。人工开渠作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是若尔盖沼泽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自然水系的溯源侵蚀长期疏干沼泽、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放射状地向沼泽内部切穿是沼泽萎缩的重要机制。人工开渠连通自然水系强化沼泽内河床下切和排水作用。
李志威王兆印张晨笛韩鲁杰赵娜
江心洲平衡形态水动力条件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江心洲在何种水动力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形态一直是河床演变学中的核心问题,采用河道形态变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分汊型河流在水流连续方程、阻力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和总流能量方程控制下的自动调整机理。以长江中下游两汊不对称的江心洲为研究对象,将其形态概化为规则的等腰三角形,详细数理分析发现,主汊的分沙比大于分流比是这类江心洲达到平衡的必要条件。当分汊河道达到平衡状态时,江心洲的形态会随着汊道间水沙分配比例的调整而变化,且分流比与分沙比越接近,江心洲越窄长。另外,利用长江中游监利汊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江心洲形态的理论计算值与相应的实测值符合程度较好,相对误差为9.0%左右。
刘晓芳黄河清邓彩云
关键词:分流比分沙比变分方法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对黄河源区藏蒿草沼泽草甸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采用样方法,对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组成有11科32属49种。不同退化程度群落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很大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平均高度由26.2 cm降低为7.3 cm,盖度由76%降低为31%;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排序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是一个旱化演替的过程,莎禾草类为主——莎禾草类+杂类草——杂类草为主;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均匀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群落的多样性。草甸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措施是围栏封育与划区轮牧。
张伟孙海松
关键词:黄河源区群落特征草地退化
青藏高原抬升对雅鲁藏布江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的河流地貌过程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而演变,其河流地貌和泥沙沉积特征十分独特。2009-2012年非汛期采用大地电磁测深仪对雅江29个典型河谷断面的沉积物剖面进行测量,并且采集自谢通门至雅鲁藏布大峡谷约1 000km河段泥沙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过去百万年来因为喜马拉雅山不均匀抬升(宽谷河段相对于其下游的峡谷河段抬升慢),雅江主要宽谷河段蓄积了约5 180亿m3的卵石夹沙沉积物,使得河谷底部抬高变宽,V型河谷转变为U型河谷。而抬升速率快的河段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
王兆印余国安王旭昭刘乐
弯曲河流斜槽裁弯模式与发育过程被引量:12
2013年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形态统计,深入分析斜槽裁弯现象,将其划分为切滩冲刷、串沟冲刷和主流顶冲3种模式。切滩模式发生于洪水期间主流水流动力轴线偏向凸滩后,形成漫流水流冲刷,极可能在边滩形成新的斜槽。切滩裁弯的形态统计表明,弯道曲率半径与平均河宽之比约2.92,分流角约54.8°。串沟模式是前期洪水漫过河湾内侧洪泛平原,漫滩水流冲刷形成若干串沟,后续洪水沿串沟继续冲刷,串沟逐步横向展宽和向下游侵蚀,直至形成新的河槽。主流顶冲模式是水流顶冲河湾内侧河岸,形成湾状缺口,后续洪水持续顶冲湾状缺口,直至上下游水流贯通,形成斜槽裁弯。
李志威王兆印赵娜余国安
关键词:冲刷
冲积河湾裁弯形式与几何临界形态被引量:4
2012年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为串沟型、崩岸型和冲切型。统计表明,河湾的颈口宽度与平均河宽比值从大到小依次是串沟型、冲切型和崩岸型,而河湾裁弯时弯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崩岸型、冲切型和串沟型。通过定义河湾形态参数,测量了16个正裁弯的河湾形态,并确定河湾发生裁弯时河道中心线的弯曲率为极限弯曲率。极限弯曲率可作为自然裁弯的一个临界形态参数,河湾裁弯所能达到的极限弯曲率一般远小于理论最大弯曲率。不同的裁弯形式对应不同的极限弯曲率,这正好回答为何冲积河湾裁弯时的极限弯曲率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处在某一个数值区间。正弦派生曲线裁弯的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Kinoshita派生曲线的裁弯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偏斜度系数0.16和丰盈度系数0.29,且只要其中一个参数达到临界值,河湾曲线便形成"8"字形,理论上发生自然裁弯。
李志威王兆印李文哲
小江流域不同强度河床结构的生态学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小江流域为典型干热河谷区,该区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该文采用现场测量、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小江流域不同河床结构强度的河流为研究对象,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对它们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以分析不同强度的河床结构的生态学作用。深沟、吊嘎河和蒋家沟分别代表了小江流域3种不同的河床结构强度,2005—2011年,分别对这3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就种类数而言,深沟最高,种类达56种;吊嘎河其次,种类达36种;蒋家沟最低,种类达18种。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同河床结构强度之间关系不大;物种多样性同河床结构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河床结构越强,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越好;在一定程度上,河床结构强度越大,捕食者的密度越高,生物量越大。
赵娜王兆印潘保柱李志威段学花
关键词:底栖动物生态小江流域
长江源和黄河源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本研究于2009年8月和2010年7月对黄河源和长江源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两区域共鉴定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28科57属。其中,环节动物2科5属8种,软体动物2科2属5种,节肢动物23科49属52种,其它动物1科1属1种。长江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29种、59ind./m2、0.0 307g dry mass/m2;黄河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48种、369ind./m2、0.4 520g dry mass/m2。长江源动物资源量较低归因于泥沙含量较高和湿地退化。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设河源区生态屏障尤为重要,这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乔灌草植被建设,防止草地退化和沙化,减缓土壤侵蚀速率,减少河流输沙量,维系河流生态健康。
潘保柱王兆印余国安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功能摄食类群长江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