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300-08)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7H指数:8
- 相关作者:江洪余树全周国模蒋馥蔚殷秀敏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模拟酸雨胁迫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9年
- 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酸雨处理:pH2.5、pH4.0、pH5.6(CK),研究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年酸雨处理,青冈的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H2.5、pH4.0处理的酸雨增大了青冈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且对pH2.5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胞间CO2浓度的大小顺序是pH2.5>pH5.6>pH4.0.pH2.5、pH4.0处理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表观量子效率对酸雨胁迫不敏感.pH2.5、pH4.0处理青冈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青冈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是pH2.5>pH5.6>pH4.0,且pH2.5与pH4.0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青冈幼苗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在pH2.5和pH4.0的酸雨处理下有所增加,且在pH2.5强度下增加更为明显.
- 李佳江洪余树全蒋馥蔚殷秀敏鲁美娟
- 关键词:模拟酸雨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 不同高生长阶段毛竹器官含水率的测定被引量:6
- 2011年
-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 姚兆斌江洪曹全
- 关键词:毛竹含水率高生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 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0年
- 常绿阔叶树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是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的建群种之一,在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该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胁迫下,研究其对于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以苦槠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时间内,pH2.5处理下的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且与pH5.6处理下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pH4.0处理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表明低浓度的酸雨会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2)2007年4月,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在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基本无变化。随着酸雨处理时间的延长,pH2.5处理下的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有显著降低,且与pH5.6处理下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2.5处理组与pH5.6处理组之间的Fv/Fm和Fv/F0差异性逐渐减小。表观量子效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综合来说,酸雨处理前期,高浓度的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生理参数有显著影响,但随着酸雨处理时间的增加,酸雨胁迫对苦槠幼苗的影响逐渐减小,表明其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 金清江洪余树全殷秀敏
- 关键词:酸雨胁迫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
- 浙江省1991-2006森林火灾直接碳释放量的估算被引量:12
- 2009年
- 森林火灾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随着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林火有更频发的趋势.根据1991—2006年浙江省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和浙江省各种森林类型地上生物量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和排放比法,分析浙江省年均森林火灾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火灾平均每年释放CO2、CO、甲烷(CH4)和非甲烷烃(NMHC)分别为127930、7672.8、3098.7和1475.5 t;年均消耗生物量和碳损失量分别为86148.1和38766.7 t,对区域碳平衡有一定影响.
- 杨国福江洪余树全周国模贾伟江
- 关键词:森林火灾生物量温室气体碳循环
- 基于Landsat数据的新疆和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基于区域尺度的荒漠-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选择干旱区典型荒漠-绿洲——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地区1973年5月、1990年6月和2000年6月3个时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MSS、TM、ETM+),并结合气象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对该区域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和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政策、人口等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绿洲内的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于受雪山融水供给的影响,该地区水域变迁幅度较剧烈;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田地区气温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而降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经而且还将对和田地区的植被产生重要的影响。
- 程苗苗江洪陈健郭徵江子山周国模高智慧余树全
- 关键词:植被覆盖全球气候变化
- 1961~2000年中国生态区紫外辐射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0
- 2009年
- 通过ANUSPLINE空间插值以及气候学意义上的幂函数换算,探讨中国大陆生态区紫外辐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紫外辐射多年平均值和多年季节平均值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为界线,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总体格局,这主要与中国的地势和气候特点有关。(2)部分生态区40a来年和四季紫外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的紫外辐射年际间变化程度较大,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年均紫外辐射年际变化较小;可分1961—1972、1973~1990、1991~2000年3个时段,大部分生态区第二时段年和季节紫外辐射平均值较小,第二三时段普遍又开始增大,比第一时段小。
- 黄梅玲江洪朱求安余树全周国模
- 关键词:紫外辐射线性倾向估计
- 4种亚热带树木凋落叶的分解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选择中国亚热带分布较广的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采用分解袋法对其凋落叶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年分解系数为0.49,香榧分解最快,年分解系数为1.70,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榧、山核桃、青冈和马尾松。4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叶的初始氮、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预测这4个树种在亚热带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分解过程中马尾松、青冈和山核桃凋落叶的氮和磷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青冈和香榧的钾质量分数在前2个月就分别从6.22和11.16g·kg-1下降到1.96和2.05g·kg-1,之后趋于稳定,马尾松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
- 窦荣鹏江洪余树全马元丹宋新章郭培培张小川
-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亚热带凋落叶养分循环碳循环
- 氮沉降对香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生理的表现,揭示了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氮沉降对香樟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过量的氮沉降会降低其净光合速率,从而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处理组香樟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高低顺序均为高氮组(HN)、低氮组(LN)、对照组(CK),前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后者组间差异不显著,氮沉降降低了香樟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但对其强光利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组香樟的叶色值高低顺序为HN、LN、CK,香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的增加抑制了香樟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以及其捕获激发能的效率,氮素的增加对提高香樟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且适量的氮沉降能够促进香樟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反应效率。
- 曲道春江洪由美娜
- 关键词:氮沉降香樟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 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系统(FWI)的原理及应用被引量:22
- 2011年
-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对预测预报森林火灾十分重要。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系统(CFFDRS)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之一,是世界上唯一能适应从区域到全球任何尺度的系统,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FWI)系统是CFFDRS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火险气候指数系统以时滞-平衡含水率理论为基础,通过天气条件的变化计算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然后根据不同位置或大小的可燃物含水率划分森林潜在火险等级。从FWI的发展状况、基本结构、程序,以及优点和局限性作了简单的描述,并讨论了如何在基于FW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
- 信晓颖江洪周国模余树全王永和
-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森林防火
- 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被子植物对酸雨胁迫响应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被引量:27
- 2009年
- 为了验证起源时间较长的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假设,人工模拟酸雨胁迫,研究了在不同酸雨处理下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被子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光合生理适应特性。实验设置了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度酸雨胁迫处理(pH4.0)和重度酸雨胁迫处理(pH2.5),并测定了这3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不同强度的酸雨处理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合能力大小趋势为pH2.5>pH4.0>pH5.6,石栎则为pH5.6>pH4.0>pH2.5,但山核桃在酸雨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石栎的光合能力相对较高,其次是乐东拟单性木兰,山核桃最小。但在重度和中度酸雨胁迫下(pH≤4.0),3种植物光合能力的大小趋势为乐东拟单性木兰>石栎>山核桃,且酸雨胁迫越严重,上述趋势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酸雨胁迫下,起源时间较早的乐东拟单性木兰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与适应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建议考虑将乐东拟单性木兰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 蒋馥蔚江洪李巍余树全曾波王艳红
- 关键词:中国亚热带乐东拟单性木兰石栎山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