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48)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钟明张薇苗雅马骁张运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心肌
  • 6篇心肌病
  • 6篇糖尿病心肌
  • 6篇糖尿病心肌病
  • 6篇肌病
  • 4篇心肌疾病
  • 4篇肌疾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依赖
  • 2篇胰岛素依赖型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纤维化
  • 2篇化生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纤维化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7篇马骁
  • 7篇苗雅
  • 7篇张薇
  • 7篇钟明
  • 5篇张运
  • 5篇孙慧
  • 4篇巩会平
  • 3篇唐梦熊
  • 2篇孙惠
  • 1篇亓同刚
  • 1篇卜培莉
  • 1篇黎莉

传媒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4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Tribble 3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间质重构时的表达和缬沙坦干预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Tribble3(TRB3)基因在大鼠Ⅱ型糖尿病心肌病心肌间质重构中的可能作用及缬沙坦干预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以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和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30mg·kg-1·d-1灌胃),以8只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TRB3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显著高(11·01±3·05比16·92±3·18,P<0·01),与糖尿病心肌病组相比,缬沙坦组心肌胶原含量明显低(16·92±3·18比13·23±3·14,P<0·05),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与空腹血糖呈明显正相关(r=0·746,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肌TRB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0·0198±0·0082比0·1108±0·0933,P<0·05);与糖尿病心肌病组比较,缬沙坦组TRB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0·1108±0·0933比0·0367±0·0234,P<0·05);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TRB3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肌TRB3mRNA表达与血糖正相关(r=0·69,P<0·05),与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正相关(r=0·67,P<0·05)。结论首次证实TRB3基因在大鼠心肌中表达,发现了TRB3基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心肌间质重构,缬沙坦干预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间质重构,改善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下调TRB基因的表达。
张薇钟明唐梦熊马骁苗雅孙慧张运
关键词:心肌疾病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血小板反应素-1/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糖/血小板反应素-1(T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以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TSP-1、TGFβ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高,TGFβ1mRNA、活性和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亦明显高;TSP-1、TGFβ1mRNA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相关,TSP-1、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之间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糖/TSP-1/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糖尿病心肌病时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上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钟明张薇苗雅马骁巩会平孙慧唐梦熊张运
关键词:心肌疾病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信号传导血小板反应素-1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降主动脉壁结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糖尿病组(16只)。采用高热量饮食4周,然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以Masson染色进行主动脉壁胶原定量,应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AD)技术测定主动脉内中膜的声学密度校正值(AII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升高[(21.32±2.95)mmol/L。对(5.46±1.27)mmol/L,P〈0.01],体质量降低[(428.20±36.52)g对(565.71±34.19)g,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主动脉胶原纤维含量(25.73±4.85对17.12±4.67,P〈0.01)、胶原纤维/弹性纤维(C/E)比值(1.63±0.41对1.11±0.39,P〈0.05)以及AIIc%(0.697±0.052对0.572±0.099,P〈0.01)较对照组增大。相关分析表明,AIIc%与空腹血糖(r=0.339,P〈0.01)、胶原含量(r=0.384,P〈0.01)、C/E(r=0.28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技术能够有效地探测糖尿病大鼠降主动脉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孙慧钟明张薇苗雅马骁巩会平张运
关键词:超声检查糖尿病主动脉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间质纤维化及缬沙坦的干预效果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左室心肌间质纤维化及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8只)、DCM组(16只)和缬沙坦组(16只),高热量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注射制作DCM大鼠模型,成模后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30mg/kg)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电子显微镜、Masson染色检测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超声IBS技术评价各室壁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实验末(血糖升高1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下降,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糖升高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室各壁校正的IBS值(IB%)均明显升高(P〈0.05),左室后壁和室间隔的IBS周期变化幅度(CVIB)明显降低(P〈0.05);实验末DCM组大鼠左室各壁IB%和CV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缬沙坦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减轻,IBS参数的异常较DCM组减轻。相关性分析显示,DCM组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左室各壁IB%与空腹血糖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0.01);而左室后壁、左室侧壁CVIB与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DCM存在明显的心肌间质纤维化,缬沙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DCM心肌间质纤维化,超声IBS技术可用于评价DCM大鼠左室心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
苗雅张薇钟明马骁孙慧
关键词:心肌疾病糖尿病并发症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12周后采用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1.01±3.05vs16.92±3.18,P<0.01),TS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089±0.0034vs0.0141±0.0037,P<0.05;96.38±16.80vs129.98±16.96,P<0.05);TSP-1mRNA水平与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LVEDP均呈正相关(r=0.762,P<0.01;r=0.717,P<0.05;r=0.658,P<0.05);与LVSP、-dp/dtmax均呈负相关(r=-0.605,P<0.05;r=-0.694,P<0.05);TSP-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血糖、心肌组织胶原含量、LVEDP均呈正相关(r=0.735,P<0.01;r=0.750,P<0.01;r=0.716,P<0.05);与LVSP、-dp/dtmax均呈负相关(r=-0.633,P<0.05;r=-0.669,P<0.05)。结论:心肌组织TSP-1高表达在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钟明张薇苗雅卜培莉孙惠马骁巩会平唐梦熊张运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凝血酶敏感蛋白1
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DCM组(16只),缬沙坦干预组(16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利用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血小板反应素-1(TSP-1)、TGFβ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11%±3%vs17%±3%,P<0·01),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0·0089±0·0034vs0·0141±0·0037,96±17vs130±17,均P<0·05),TGFβ1mRNA、活性和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0·0054±0·0009vs0·0126±0·0057,103±18vs143±17,99±20vs155±35,均P<0·01);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后,除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结论缬沙坦通过抑制TSP-1/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逆转DCM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钟明张运苗雅黎莉巩会平马骁孙惠张薇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相关的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相关的 Smads 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DCM 组(16只),缬沙坦组(16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作 DCM 大鼠模型。成模后缬沙坦组给以缬沙坦(30 mg/kg)干预治疗,实验末观察大鼠生化指标的变化,血流动力学观察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应用电子显微镜、Masson 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 和 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TGFβ_1、TGFβⅡR、Smad2、Smad3及 Smad7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DCM 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7%±3% vs 11%±3%,P<0.01),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同时 TGFβ_1、TGFβⅡR、Smad2和 Smad3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054±0.0009 vs 0.0126±0.0057,0.0523±0.0218 vs 0.0877±0.0272,0.0413±0.0186 vs 0.0884±0.0146,0.0064±0.0021 vs 0.012±0.0048,P<0.05~0.01),Smad2/Smad7和 Smad3/Smad7的 mRNA 的比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_1、磷酸化(P)-Smad2和 P-Smad3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3±18 vs 143±17,107±21vs 212±43,89±17 vs 151±32,P<0.01),P-Smad2/Smad7和 P-Smad3/Smad7蛋白质的比值也明显升高(P<0.05)。应用缬沙坦干预治疗后,大鼠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减轻,同时上述分子异常均明显好转,Smad2、Smad3和 Smad7之间的失平衡现象较 DCM 组减轻(均 P<0.05)。结论TGFβ_1相关的 Smads 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分子之间的平衡状态的改变可能是 DCM 心肌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缬沙坦通过抑制这一信号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 DCM 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苗雅张薇钟明马骁亓同刚孙慧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疾病转化生长因子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