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3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梁高燕张敏胡艳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桑树
  • 1篇生殖崇拜
  • 1篇诗经
  • 1篇手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化生态学
  • 1篇文学翻译
  • 1篇陌生化
  • 1篇陌生化手法
  • 1篇化生
  • 1篇国风
  • 1篇翻译
  • 1篇符号学
  • 1篇符号学角度
  • 1篇《诗经·国风...
  • 1篇崇拜

机构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胡艳
  • 1篇梁高燕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从符号学角度谈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
2013年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表明陌生化的本质是作者有意识地打破现实符号的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规约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扭曲、变形、拉长或颠倒,从而产生诗学效果;在语际翻译中,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给再现这种效果造成了障碍。结论为:译者在源语言符号系统解码时应对陌生化手法进行符号学分析;在目标语符号系统进行编码时应遵循重视而适度的原则,灵活使用移植法、模仿法以及补偿法。
张敏胡艳
关键词:符号学陌生化文学翻译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解读《诗经·国风》中的桑意象被引量:1
2012年
在现有的《诗经·国风》"桑意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化生态理论来剖析"桑意象"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试图揭示《诗经·国风》中"桑意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演变的历史动态过程,认为桑意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是:桑树-桑女/女子-爱情/母亲-家园。从文化生态理论中关于人、环境和文化的互动交织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桑意象演变的文化生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桑树崇拜、土地崇拜、生殖崇拜,另外"桑"与周代人口政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梁高燕
关键词:文化生态《诗经·国风》生殖崇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