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906-03)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永琦颜春鲁达瑞窦娟娟李屹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大鼠
  • 2篇梗死
  • 2篇BM
  • 2篇补肾
  • 2篇补肾法
  • 2篇BMSCS
  • 1篇凋亡
  • 1篇毒性影响
  • 1篇遗传毒性
  • 1篇诱导大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能力

机构

  • 6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刘永琦
  • 4篇颜春鲁
  • 2篇舍雅莉
  • 2篇王倩
  • 2篇骆亚莉
  • 2篇窦娟娟
  • 2篇苏韫
  • 2篇李屹
  • 2篇达瑞
  • 2篇张毅
  • 1篇张立
  • 1篇秦洁
  • 1篇李能莲
  • 1篇杨玥
  • 1篇范萍
  • 1篇董介正
  • 1篇聂蕾
  • 1篇蔡玲
  • 1篇薛娜
  • 1篇吴晓晶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刘永琦王倩颜春鲁苏韫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分化
氯化镉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方面影响的研究暂无报道。目的:观察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及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微核实验检测两组微核率,染色体分析检测两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与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氯化镉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氯化镉可引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刘永琦达瑞窦娟娟苏菊萍颜春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镉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干细胞
不同补肾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补肾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及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移植后3、7、14 d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综合测评,于移植后7、14 d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移植组7、14 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sy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补肾法诱导BMSCs能够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的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颜春鲁刘永琦苏韫张毅聂蕾薛娜杨玥
关键词:补肾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梗死神经功能
CdCl_2诱导大鼠BMSCs凋亡和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CdCl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形态学、MTT检测结果、细胞凋亡及D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筛选CdCl2对BMSCs抑制作用的最佳浓度;将BMSCs(F3)分为对照组及CdCl2最佳浓度(200μmol/L)干预组,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BMSCs的生存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BMSCs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CdCl2可对BMSCs在6.25~200μmol/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给药12及24 h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CdCl2对BMSCs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为200μmol/L(24 h);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CdCl2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对照组比较,CdCl2诱导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的DNA拖尾率、平均尾长显著增加(P〈0.01)。结论 CdCl2在质量浓度为6.25~200μmol/L时对BMS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BMSCs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为200μmol/L(24 h),且可引起大鼠BMSCs凋亡及DNA的损伤。
刘永琦窦娟娟达瑞蔡玲颜春鲁
关键词:BMSCSCDCL2细胞凋亡DNA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腺癌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增殖能力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在肺腺癌微环境中遗传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通过6孔板结合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和肺腺癌A549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染色体及G显带核型分析细胞的染色体;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表达。以单独培养的HMSC-bm,A549作为对照组。结果共培养组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HMSC-bm组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共培养组细胞于第4天开始增殖速率快于HMSC-bm组;共培养组染色体数目为亚三倍体、三倍体,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共培养组细胞HDAC4表达明显高于HMSC-bm组(P<0.01)。结论肺腺癌微环境可改变HMSC-bm的增殖速率和其遗传稳定性。
秦洁李屹刘永琦王倩舍雅莉骆亚莉
关键词:HMSCBM
甲醛对鼠BM-MSCs细胞系的遗传毒性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性,从而为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发作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噻唑篮比色(Mrrr)法检测BM—MSCs的增殖活性;用彗星、KCI—SDS沉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柃测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忡效应。结果75~200μmol/L。甲醛可呈剂量依赖抑制BM—MSCs的增殖(P〈0.01),诱导BM—MSCsDNA断裂效应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125μmol/L时,达到峰值,其中75~150μmol/L甲醛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甲醛在≥125μmol/L,时可以明显引起BM—MSCsDNA-蛋白交联(DPCs)、SCE和MN的形成,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甲醛可抑制BM—MSCs的增殖活性,并且对BM—MSCs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
舍雅莉刘永琦李屹李能莲王雅莉张立骆亚莉
关键词:甲醛遗传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