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105757)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赵海金蔡绍曦李文军邹飞佟万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嗜酸
  • 7篇细胞
  • 7篇哮喘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粒细胞
  • 4篇蛋白
  • 3篇嗜酸粒细胞
  • 3篇嗜酸细胞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血嗜酸粒细胞
  • 2篇血嗜酸性粒细...
  • 2篇抑制性
  • 2篇抑制性消减杂...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嗜酸性
  • 2篇嗜酸性粒细胞
  • 2篇迁移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蔡绍曦
  • 9篇赵海金
  • 7篇李文军
  • 5篇邹飞
  • 3篇佟万成
  • 3篇周斌
  • 2篇丁彦青
  • 2篇高枫
  • 2篇肖军
  • 1篇胡国栋
  • 1篇蔡春青
  • 1篇侯长春
  • 1篇刘来昱
  • 1篇张卫珍
  • 1篇付亮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呼吸道合胞病毒增加小鼠肺组织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和释放被引量:9
2010年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模型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和释放。方法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RSV组、RSV+利巴韦林治疗组;RSV感染小鼠7d后处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HMGB1含量,左肺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右肺组织HMGB1表达。结果1、RSV感染诱导了小鼠肺组织TH1型反应:BALF中的IFN-γ含量增加,IL-4含量减低。与对照组比较,RSV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均显著增加(P<0.05),RSV+利巴韦林治疗组上述细胞数显著减低(P<0.05)。HE染色:RSV组可见黏膜下及管壁周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2、BALF中HMGB1含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RSV组显著升高(P<0.05)、利巴韦林治疗组显著降低(与RSV组比较,P<0.05)。3、肺组织HMGB1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RSV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无显著降低(与RSV组比较,P>0.05)。结论HMGB1在RSV感染小鼠的肺组织中表达和释放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RSV感染相关肺疾病的发生发展。
侯长春赵海金蔡绍曦李文军佟万成刘来昱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利巴韦林小鼠
哮喘发作与细胞骨架重建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发作时与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SuperSMARTcDNAsynthesis技术从总RNA合成足量的双链cD-NA.经液相杂交消减两组共同序列,以抑制性PCR方式扩增差异表达序列.构建上调与下调cDNA文库,菌落PCR扩增差异片段,应用差异筛选技术进一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测序,结果通过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构建了高效的上调与下调消减cDNA文库,经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有6个与细胞骨架重建有关,包括上调基因slingshot磷酸酶(SSH-2L),蛋白磷酸酶1β亚型(PP1Cβ),无功能糖基转移酶样蛋白(DOCK-8),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PTPN6)与非受体型12(PTPN12);下调基因,肌凝蛋白调节轻链结合蛋白(MIR).结论:这些骨架重建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进一步进行功能研究可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蔡绍曦赵海金丁彦青李文军周斌肖军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哮喘嗜酸细胞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肺组织HMGB1、RAG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表达及分布,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哮喘+NAC处理组,每组7只。建立哮喘模型,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HMGB1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0.88±0.02,0.86±0.05,0.98±0.0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1.20±0.20,1.21±0.08,1.58±0.21。相对于对照组,哮喘组的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表达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相对于对照组和哮喘组,两者在NAC组表达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浆及胞膜均可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表达于胞膜上。结论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哮喘气道氧化应激,但其确切的调控机制及在哮喘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付亮蔡绍曦赵海金李文军佟万成
关键词:哮喘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乙酰半胱氨酸
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钙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钙依赖性钾离子(KCa)通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EOS,并均分为对照组和多索茶碱孵育组,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封接成功后在浴槽液中加入0.2μm ol/L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KCa通道,比较两组EOS KCa通道动力学的改变。结果细胞贴附式时浴槽液中加入0.2μm ol/L PAF时出现电流活动,对照组通道开放概率为0.135±0.021、开放时间为(5.75±0.40)m s、关闭时间为(2.17±0.50)m s,多索茶碱孵育组其相应值分别为0.044±0.018、(2.39±0.13)m s、(23.73±2.50)m 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AF能开放EOSKCa通道,多索茶碱可通过缩短EOS KCa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关闭时间,降低哮喘患者EOS KCa通道开放概率。
周斌蔡绍曦邹飞蔡春青赵海金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多索茶碱哮喘
适合膜片钳试验的一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离法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从人群外周血中分离出适合膜片钳试验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分离方法,并在分离的细胞上观察其K+-ca2-通道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EOS,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记录K+-ca2-通道电流。结果外周血EOS的回收率为(48.2±6.9)%、存活率>99%、纯度为(90.5±1.6)%。EOS形态完整,可检测到其膜上的K+-ca2-通道。结论该法能短时间内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存活率、无细胞损伤的EOS,是一种适于膜片钳试验中分离外周血EOS的方法。
周斌蔡绍曦赵海金胡国栋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膜片钳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哮喘发作外周血嗜酸细胞与细胞粘附及免疫调节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哮喘发作时外周血嗜酸细胞(EOS)与细胞粘附及免疫调节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治疗缓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提取总RNA,并利用SuperSMARTcDNASynthesis技术合成cDNA第1链及优化扩增第2链。按照SSH常规方法构建cDNA消减文库,筛选阳性克隆并加以鉴定以得到带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克隆。结果:成功构建具有高消减效率的哮喘发作患者外周血EOScDNA文库,筛选鉴定后确认15个差异表达基因,测序并同源性比对分别为夏科-莱登结晶蛋白(CLCprotein,galectin-10)、假定mRNA前剪接调节子female-lethal(2D)[putativepre-mRNAsplicingregulatorfemale-lethal(2D)]、水通道蛋白9(AQP-9)、IL-8、slingshot磷酸酶(SSH-2L)、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基β亚型(PP1CB)、RNA解旋酶HELZ、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一个线粒体相关基因。结论: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证明了EOS的趋化、迁移、粘附及免疫调节功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调节,对这些途径的干预可能为未来哮喘靶向性治疗提供依据。
赵海金蔡绍曦邹飞李文军肖军佟万成
关键词:哮喘嗜酸细胞免疫调节抑制性消减杂交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维生素D3上调蛋白1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的35例病人的外周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随后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和PEF%。分离纯化静脉血嗜酸细胞,提取总RNA。RT-PCR同时扩增特异性片段 VDUP1和内参β-Actin。取10μl反应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l-Pro软件分析凝胶成像,测定VDUP1和β-Actin灰度值,求VDUP1/β-Actin比值,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VDUP1表达的变化,分析VDUP1/β-Actin比值与诱导痰嗜酸细胞、FEV1.0%、PEF%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嗜酸细胞(0.314±0.242)与正常人比较(0.532± 0.279)显著降低,而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处于缓解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VDUP1/β-Actin比值(0.612±0.38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急性发作未经治疗哮喘组嗜酸细胞VDUP1表达与FEV1.0%(r=0.587,P=0.046)和PEF%(r=0.563. P=0.033)呈正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436,P=0.049)。结论嗜酸细胞VDUP1的表达与哮喘嗜酸细胞活化相关,并影响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
高枫蔡绍曦邹飞李文军赵海金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
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在哮喘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活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ELISA法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EOSVDUP1表达情况。IL-5与EOS共孵育,检测EOSVDUP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ECP浓度。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EOSVDUP1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及缓解组,与诱导痰EOS%及血清EC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缓解组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指标也无明显相关。IL-5刺激下,EOSVDUP1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伴上清ECP明显升高。结论:哮喘发作时外周血EOSVDUP1表达明显下调,EOSVDUP1表达与血清ECP及诱导痰EOS%呈明显负相关,IL-5促进EOS活化可能与VDUP1通路有关。
蔡绍曦高枫丁彦青赵海金李文军邹飞
关键词:哮喘嗜酸细胞
Slingshot-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Slingshot-1L(SSH-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抽取15例正常自愿者(正常组)及30例哮喘病人(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5例,已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外周静脉血各30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提取其总RNA及总蛋白进行特异性片段SSH-1L的RT-PCR扩增及Westernb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SSH-1L表达的变化。结果未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蛋白样品SSH-1L光密度值(Dλ值)比正常组及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蛋白样品SSH-1LOD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激活、迁移上发挥重要作用。
张卫珍蔡绍曦邹飞赵海金李文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糖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