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408)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沈健周宁琳章峻王晓丹汪炜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氧化石墨
  • 5篇氧化石墨烯
  • 5篇石墨
  • 5篇石墨烯
  • 5篇羧基
  • 5篇羧基化
  • 2篇血液相
  • 2篇血液相容性
  • 2篇抑菌性
  • 2篇抑菌性能
  • 2篇相容性
  • 2篇蒙脱土
  • 2篇光谱
  • 2篇
  • 1篇蛋白吸附
  • 1篇丁腈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修饰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小檗碱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苏省生物医...

作者

  • 10篇周宁琳
  • 7篇沈健
  • 4篇王晓丹
  • 4篇章峻
  • 3篇汪炜燕
  • 3篇汤毅达
  • 3篇陆春燕
  • 2篇吴悦
  • 2篇金素星
  • 2篇徐东
  • 2篇莫宏
  • 1篇顾皓
  • 1篇顾皓
  • 1篇樊云婷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功能材料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红外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TIR结合光谱反射曲线对叶绿素铜/蒙脱土中间体性能研究
2012年
通过插层技术合成了叶绿素铜/蒙脱土(chl-Cu/MMT)纳米中间体,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光谱反射曲线对叶绿素铜/蒙脱土纳米中间体的近红外隐身性能进行研究。测试了叶绿素铜/蒙脱土纳米中间体的X射线单晶衍射图谱(XRD)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有机物叶绿素铜已成功进入蒙脱土层间。热重分析图谱(TGA)结果显示当有机物进入蒙脱土层间,热稳定性得到改善。结合光谱反射曲线对中间体的近红外隐身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叶绿素铜/蒙脱土纳米中间体与天然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率相一致,研究揭示叶绿素铜/蒙脱土纳米中间体达到近红外隐身功能,在军事作战中可以模拟背景植物的光反射特性。
吴悦周宁琳金素星顾皓樊云婷章峻沈健
关键词:蒙脱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插层技术合成了硫脲壳聚糖/蒙脱土(Cts-TU/MMT)纳米中间体,利用XRD和FT-IR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已经进入了蒙脱土层间,其层间距达到3.529nm;通过抑菌动力学实验评价了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预示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性。
汪炜燕周宁琳王晓丹陆春燕章峻莫宏沈健
关键词:蒙脱土抗菌性大肠杆菌
聚氨酯/改性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正>长期以来,在解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问题上,人们对材料表面的修饰研究得较多,如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制上,通常对材料进行表面分子设计,改善表面的亲/疏水性、引入带电基团、负载生物活性物质等,以尽量减轻血栓的形成来提高材料的...
周宁琳金素星陆春燕徐东章峻沈健
文献传递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合成及血液相容性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功能改性剂,通过AIBN分解产生的异丁腈自由基进攻氧化石墨烯上五元环与七元环的缺陷点,形成氰基改性氧化石墨烯中间体,再通过水解反应制得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eneO—C(CH3)2—COOH]纳米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复钙时间测试考察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中羧基的含量可以通过调整AIBN和GeneO的投料比来控制.本方法不但可提高氧化石墨烯的羧基含量,而且可使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汤毅达周宁琳陆春燕金素星吴悦沈健
关键词:偶氮二异丁腈血液相容性
聚乙烯醇/羧基化氧化石墨烯-谷氨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与相互渗透,大大促进了高分子材料与各种医药的相结合。羧基化氧化石墨烯-谷氨酸(GeneO-Glu)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并能减少炎症的发生。聚乙烯醇(...
顾皓周宁琳樊云婷王晓丹李文皓章峻沈健
关键词:聚乙烯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
文献传递
蛋白吸附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对生物材料的合成指导被引量:2
2010年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和血液接触后,不同血浆蛋白组分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材料表面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有重要影响,具有表面自由能小、亲水性强、带有负电荷和存在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材料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总结了红外、圆二色谱、核磁、荧光等光谱学手段在蛋白吸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XPS、Raman、AFM等现代仪器也崭露头角,其中,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吸附机理的研究显得更直观;探讨了指导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思路,指出蛋白吸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材料设计的水平。
徐东周宁琳沈健
关键词:蛋白吸附光谱分析
镧修饰羧基化氧石墨烯的抑菌性能被引量:3
2012年
在氧化石墨烯(GO)的研究和应用中,为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必须对其进行功能化。笔者将稀土La3+离子接枝到羧基化的GO(GO-COOH)片层上,制备了一种功能化的镧修饰羧基化氧石墨烯(La/GO-COOH)。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合成的La/GO-COOH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3+已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吸附在GO片层上。通过细菌生长动力学实验评价了La/GO-COOH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La/GO-COOH对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当浓度为0.5 mg/mL,抑菌率达96.4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也均有抑菌效果,因此La/GO-COOH是具有抑菌性能的新型GO负载物;与未剥离的镧修饰氧化石墨(La/GTO)相比,由于剥离的GO片层的比表面积大,其吸附La3+离子的量高于氧化石墨(GTO),故La/GO-COOH复合物的抑菌性远优于La/GTO。
王晓丹周宁琳汪炜燕汤毅达章峻沈健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
GeneO-COO-β-CD/盐酸小檗碱包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本文结合新型药物载体(GeneO-COO-β-CD)和盐酸小檗碱(BH)的结构特点制备了功能性羧基化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盐酸小檗碱包合物(GeneO-COO-β-CD/BH)。利用球状的GeneO-COO-β-CD药...
樊云婷周宁琳顾皓汪炜燕李文皓肖迎红沈健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包合物热失重
文献传递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血液相容性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和环氧基转变为羧基.在红外光谱中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eneO-COOH)的羧基振动明显,峰强增大.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羧基化氧化石墨烯改性成功,其亲水性提高显著.GeneO-COOH的主要失重表现为羧基官能团缩合以一个水分子的形态释放失去结构水[OH2].复钙动力学曲线随着GeneO-COOH的浓度增加,曲线上升趋势由陡峭趋于平缓,当浓度为1.25μg/mL时复钙时间延长了11min,平台期OD值降低了8.14%;GeneO-COOH在0.5~100μg/mL浓度范围内溶血率均小于5%.GeneO-COOH比GeneO在同等低浓度下的抗凝血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是因为GeneO-COOH中—COO-带有负电,其与血浆蛋白的静电排斥和对凝血因子Ca2+的络合,使得GeneO-COOH的抗凝血性能有所提高.结果表明,羧基修饰氧化石墨烯是提高抗凝血性能的有效手段.
徐东周宁琳沈健
关键词:羧基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血液相容性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镧复合物抗凝血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将稀土La3+离子接枝到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上,制备了一种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GeneO-La)。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合成的GeneO-L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应用到抗凝血体系中,研究其抗凝血性能。结果表明,La3+已经通过配位作用吸附在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上。通过溶血实验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可以看出随着复合物浓度的增加,复钙时间逐渐缩短,同时复合物的溶血率在浓度低时都<5%,符合稀土元素的Hormesis效应,即GeneO-La复合物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优良的抗凝血性能。
王晓丹周宁琳汪炜燕汤毅达章峻莫宏沈健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溶血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