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1400)

作品数:180 被引量:3,204H指数:32
相关作者:万方浩曾玲陆永跃谢丙炎张友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篇农业科学
  • 5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入侵
  • 39篇粉虱
  • 36篇烟粉虱
  • 27篇红火蚁
  • 26篇紫茎泽兰
  • 24篇植物
  • 19篇种群
  • 18篇寄主
  • 18篇B型烟粉虱
  • 15篇叶甲
  • 13篇心叶
  • 13篇椰心叶甲
  • 11篇生物入侵
  • 11篇线虫
  • 10篇共生菌
  • 9篇生境
  • 9篇实蝇
  • 9篇昆虫
  • 8篇内共生
  • 7篇土壤

机构

  • 60篇中国农业科学...
  • 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40篇华南农业大学
  • 2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5篇山东省农业科...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西南大学
  • 12篇中国热带农业...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贵州大学
  • 6篇九江学院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湖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4篇万方浩
  • 30篇曾玲
  • 27篇张友军
  • 25篇陆永跃
  • 24篇谢丙炎
  • 20篇褚栋
  • 14篇徐宝云
  • 14篇刘万学
  • 14篇吴青君
  • 12篇肖启明
  • 12篇梁广文
  • 12篇王进军
  • 11篇谭周进
  • 11篇杨宇红
  • 10篇彭正强
  • 9篇李保平
  • 9篇符悦冠
  • 8篇唐超
  • 8篇朱国仁
  • 8篇王文琪

传媒

  • 18篇昆虫学报
  • 12篇昆虫知识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华南农业大学...
  • 10篇第一届全国生...
  • 9篇植物保护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8篇植物保护
  • 8篇中国生物防治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3篇2008
  • 70篇2007
  • 33篇2006
  • 21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土寄生蜂对移殖天敌昆虫泽兰实蝇的寄生被引量:11
2007年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Stone)是我国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昆虫。为摸清本土寄生蜂对泽兰实蝇的寄生情况,在云南昆明市选取林下和开阔地等两种生境,分别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与邻接格子取样法,调查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及感染虫瘿情况;通过饲养与解剖虫瘿,观察了寄生泽兰实蝇的本土寄生蜂种类及其寄生率。结果表明,共有6种寄生蜂从虫瘿中羽化,对虫瘿的寄生率达70%以上;其中大部分虫瘿被3种寄生蜂寄生。虽然在开阔地生境中紫茎泽兰株高和每株枝条数显著大于林下生境,植株和枝条感虫(瘿)率也显著高于林下,但寄生蜂对虫瘿的总寄生率、各种寄生蜂的寄生率在两种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解剖表明,每虫瘿羽化出的寄生蜂数随虫瘿横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多。
王志飞李保平
关键词:紫茎泽兰泽兰实蝇杂草生物防治入侵生物学
红火蚁入侵规律和传播扩散防控技术系统研究
本研究综合应用了昆虫学、生态学、农药学、分子生物学、地理信息学的理论和技术,紧密围绕灭除红火蚁疫情开展科技攻关,在红火蚁鉴定、发生特点、扩散规律、防控药剂及使用技术研制、监测与防控方案和规程制定以及示范区应急扑灭等方面的...
曾玲陆永跃曾鑫年梁广文许益镌黄俊何晓芳
关键词:红火蚁扩散
文献传递
相似穿孔线虫S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不同种类线虫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保守序列及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密码子的偏好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ACE技术,首次从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S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Rs-CPS(GenBank登录号EU659125)。Rs-CPS基因全长为1112bp,编码3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69ku。分析结果显示:Rs-CPS氨基酸序列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典型的Cys-His-Asn三联体酶催化活性中心,而且N端有1个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
吕春花肖罗茆振川陈国华杨宇红谢丙炎
关键词:相似穿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克隆进化分析
用ISSR标记分析不同地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32个紫茎泽兰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35,shannon's指数为0.37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总体遗传多样性中仅34.5%来源于种群之间。紫茎泽兰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矩阵和空间距离矩阵之间呈轻度正相关(r=0.542,P<0.001),说明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紫茎泽兰种群间基因交流的原因之一。不同海拔高度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r=0.368,P<0.001),各海拔区域种群的平均ISSR标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指数均随海拔升高而有所降低。
桂富荣郭建英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ISSR海拔高度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被引量:32
2008年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18~2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搜寻效应增强;而在26~30℃之间,趋势相反。26℃时,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日捕食量最大,捕食上限分别达18.2头和38.2头;处置1头猎物所需时间(瓦)最低,分别为0.0549天和0.0262天;瞬时攻击率(Ⅱ)最高,分别为1.0574和1.3665。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捕食作用率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E=0.4034P^-0.6669和E=0.3851P^-0.4767;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1=1.01671gP+0.0172和I=0.80881gP+0.0142。
张安盛于毅门兴元李丽莉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西花蓟马捕食作用
基于GAM模型和GIS的红火蚁适生区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影响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定殖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对中国红火蚁的潜在分布进行了预测。为下一步红火蚁的防控、铲除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预测结果表...
陈林程登发田喆孙京瑞
关键词:适生性分析红火蚁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存活以及生殖适应性的影响被引量:61
2008年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h后比较两种粉虱存活、产卵量、后代存活情况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结果】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9.1%下降到42.6%,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5.0%下降到13.5%。两种粉虱雌雄虫在45℃高温暴露1h后,B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超过10d,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的时间不足24h,存在显著差异。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后代的存活率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由70.7%下降到25.1%。温室白粉虱成虫在37~43℃暴露1h后雌虫产卵量由62.4粒下降到1.5粒,45℃暴露1h后停止了产卵活动;导致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后代50%和90%个体死亡的温度分别相差1.6℃和4.1℃。【结论】B型烟粉虱成虫的耐热性高于温室白粉虱,高温对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的影响要小于温室白粉虱,这有利于B型烟粉虱种群在夏季高温季节的发生。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高温适应性存在差异尤其是高温对两者生殖适应性的影响是导致它们种群季节动态格局和分布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崔旭红谢明万方浩
关键词:B型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存活生殖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Biotypes B and Q Based on ISSR Marker被引量:4
2008年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iotypes B and Q are two invasive biotypes in the species complex.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two biotypes is of significance to show their invasive mechanism and to their control. The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 mark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16 B-biotype populations and 4 Q-biotype populations worldwide with a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population in Shanxi Province,China,and a B. tabaci non-B/Q-biotype popul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was used as control populations.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biotype Q including 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Shannon informative index,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iotype B. The high genetic diversity of biotype Q might provid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excellent ecological adaptation.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ISSR could not be used i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ough it could easily distinguish the biotypes of B. tabaci. The difference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between the biotype B and the biotype Q exists based on the ISSR marker. Meanwhile,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marker has its limitation i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among the biotypes of B. tabaci.
CHU DongWAN Fang-haoXU Bao-yunWU Qing-junZHANG You-jun
关键词:ISSR生物型
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被引量:10
2007年
用基因特异引物对紫茎泽兰F3'H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及测序,采用DNAMAN 5.0和MEGA 3.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对F3'H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原核表达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F3'H基因cDNA全长为1722 bp(GeneBank登录号EF137714),编码570个氨基酸,与翠菊、大豆和非洲菊F3'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4.4%,57.3%和54.5%。Southe(?)杂交表明该基因为单拷贝。Northe(?)杂交表明F3'H基因在紫茎泽兰叶中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受泽兰酮诱导。SDS-PAGE电泳表明F3'H基因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能表达56.8 kDa的目的蛋白。
黄文坤程红梅郭建英高必达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入侵植物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桔小实蝇雄成虫空间分布的地理统计学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性引诱剂诱集桔小实蝇雄成虫,应用地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桔小实蝇雄成虫空间变异规律,建立了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的间隔距离和半方差值之间的球型模型和指数模型.结果表明,番石榴园中桔小实蝇东西方向上的球型模型显示其变程范围是292.0~920.2m,平均为475.4m,指数模型显示其变程范围是447.6~1567.8m,平均变程是1235.2m;而南北方向上,球型模型的变异曲线除7月18日和7月30日外均表现为块金分布形式,7月18日和7月30日模型显示变程分别为594.6和583.2m,平均为588.9m;指数模型结果显示,只有7月14日呈块金分布,18、22、26、30日的变程范围分别为2514.6、770.4、1496.4、1875.6m,平均为1664.3m.
于鑫陆永跃梁广文曾玲林进添
关键词:桔小实蝇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