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063)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史贤明王大鹏陈万义代敏刘卫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弧菌
  • 3篇副溶血弧菌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耐药
  • 2篇耐药谱
  • 2篇贝类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血清型
  • 1篇亚致死
  • 1篇药物
  • 1篇致病微生物
  • 1篇头孢
  • 1篇头孢类
  • 1篇头孢类药物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酶
  • 1篇热激
  • 1篇微生物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史贤明
  • 3篇王大鹏
  • 2篇代敏
  • 2篇陈万义
  • 1篇叶灵琼
  • 1篇周敏
  • 1篇刘卫兵
  • 1篇施春雷
  • 1篇喻文娟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副溶血弧菌的热激亚致死损伤与显微红外光谱检测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作为对照,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4000~400cm^-1)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了在55℃水浴中热激处理不同时间(0,2,4,6和8min)对副溶血弧菌失活和亚致死损伤的作用效果。二维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正常细菌与受损细菌能够各自聚类,明显区分,而且损伤程度不同的细菌也能够基本区分。载荷图分析(LPA)发现,加热处理后,副溶血弧菌中的多糖、结构蛋白、脂质、核酸都发生了变化,其细胞壁、细胞膜和DNA皆遭受损伤。类模拟软独立建模(SIMCA)的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受不同程度热损伤的细菌均有80%以上的预测率,能够被有效区别开。研究表明,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检测热激后亚致死损伤的副溶血弧菌的潜力。
喻文娟施春雷刘玉敏代敏史贤明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亚致死热激
贝类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及其组织分布被引量:3
2011年
贝类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重要传播载体之一,因食用贝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贝类食用安全监测与控制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的重点。近几年,笔者在贝类中主要致病微生物分子检测、累积分布和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贝类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组织分布、净化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展开论述。综合国内外研究结论发现,分子检测方法已成为贝类中致病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手段。另外,贝类中致病微生物主要累积富集在鳃组织和消化腺(包括肠胃和消化盲囊)中,这为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靶向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王大鹏史贤明
关键词:贝类致病微生物
副溶血弧菌耐药谱及其对头孢类药物抗性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人分离株间以及病人与食品分离株间的耐药谱差异,检测其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确定该酶与菌株头孢类抗生素抗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纸片扩散法调查177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127株病人分离株和50株食品分离株)对18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从中筛选具有3代头孢类抗生素抗性的菌株,并检测它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的情况。研究发现,177株副溶血弧菌耐药谱涉及12种抗生素,尤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氨苄西林3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高于50%。病人分离株比食品分离株抗性菌株数量多且抗性谱宽。另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的病人分离株分别占病人分离株总数的9.4%和4.7%。这些数据可为副溶血弧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中未发现能产这两种酶的食品分离株。
叶灵琼陈万义刘卫兵王大鹏周敏史贤明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头孢类药物
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以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嗜盐性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采用11种O抗体和8种K抗体,针对来自舟山、宁波、上海浦东和金山的58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临床分离株(2006-2009年)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析。菌株血清分型结果表明:上述4地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以O3群和K6型为主,共分为22个血清型。其中主要流行株为O3:K6型,占67.72%(107/158);其次为O1:K6,O3:K68,O1:K25,O1:K56,O2:K3等。菌株的来源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金山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最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舟山血清型较单一。利用PCR方法对上述158株副溶血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耐热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阳性率分别为96.84%(153/158)和3.80%(6/158)。其中(tdh+/trh+)6株,(tdh+/trh-)147株和(tdh-/trh-)5株。结论:杭州湾4地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流行菌株血清型为O3:K6,且不同地区血清型差异较大;除极少数菌株外,绝大部分菌株都携带tdh或者trh。
代敏王大鹏陈万义史贤明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毒力基因
上海市售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及耐药谱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无芽孢多形态杆菌,它主要以鱼、贝类等海产品为载体进行传播。食用由Vp污染的海产品可引起典型的胃肠炎症状。在我国沿海地区由Vp引发的食...
喻钱钱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谱分析毒力基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