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8-003)

作品数:31 被引量:232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曰俊张强文磊刘亚雷张光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9篇盆地
  • 22篇塔里木盆地
  • 12篇断层
  • 8篇新生代
  • 8篇油气
  • 8篇正断层
  • 8篇塔北隆起
  • 6篇岩相
  • 6篇岩相古地理
  • 6篇古地理
  • 5篇造山后
  • 4篇第四纪
  • 4篇断层带
  • 4篇褶皱
  • 4篇晚新生代
  • 4篇古地理特征
  • 4篇二叠纪
  • 4篇层带
  • 4篇冲断构造
  • 3篇岩相古地理特...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浙江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国际...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恒泰艾普石油...

作者

  • 26篇李曰俊
  • 14篇张光亚
  • 14篇刘亚雷
  • 14篇文磊
  • 14篇张强
  • 10篇杨海军
  • 10篇赵岩
  • 7篇孙龙德
  • 7篇温志新
  • 6篇王月然
  • 6篇辛仁臣
  • 5篇胡秀芳
  • 4篇王兆明
  • 4篇黄智斌
  • 4篇郑多明
  • 4篇齐英敏
  • 4篇于炳松
  • 3篇曾昌民
  • 3篇马锋
  • 3篇陈汉林

传媒

  • 10篇地质科学
  • 6篇岩石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非剪切带含油气盆地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被引量:22
2015年
位于非洲大陆的中非剪切带盆地群,受控于周邻板块的构造运动,盆地形态多样,多具有走滑-反转等构造样式,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业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勘探地区。以地震、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平面上的盆地形态和构造地质横剖面特征,应用构造应力场概念和构造解析方法,详细探讨了剪切带盆地的成因机制和构造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受周缘板块构造的影响,中非剪切带盆地群自早白垩世以来,发育多期叠加的构造-地层序列,经历了3幕裂谷作用:1以具右旋走滑拉张性质的第一幕最为剧烈,是盆地群的原始动力和决定性因素;2第二幕裂谷作用的影响较小,强度自东向西减弱;3裂谷期为第三幕,主要影响了东部的盆地。结合平面及剖面上的走滑应力场变化特征,将早白垩世的中非剪切带盆地群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T-R型盆地、T-R′型盆地、S/P型盆地(其中T、R、R′、S、P分别表示张裂面、里德尔剪裂面、共轭里德尔剪裂面、挤压面及走滑低角度破裂面),整体上在剪切带上组合成为一套完整、配套齐全的走滑盆地群体系。在盆地群3幕裂谷作用中,这种成因差异性的构造演化特征,发育多种圈闭类型,油气富集特色鲜明:东部盆地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西部盆地中也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中部盆地由于控盆断裂较为复杂,其潜力有待进一步揭示。
张艺琼何登发童晓光
关键词:走滑断层油气聚集裂谷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北部地震解释成果被引量:11
2020年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的新生界,无法直接考察,很少从前陆区碰撞相关构造的角度研究南天山碰撞造山的时间。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前陆区。经认真系统地解释这里的地震资料,发现了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同碰撞造构造由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成。三叠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两个不整合给出了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和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两期挤压冲断的时间。造山后构造为侏罗纪—白垩纪正断层组成。正断层活动起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持续至白垩纪中期。根据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的形成时间推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结束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为造山后应力松弛构造演化阶段。
李洪辉李曰俊马德波文磊李程赵岩刘亚雷黄彤飞赵甜玉高艳艳师斌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部
塔里木盆地晚志留世—石炭纪伸展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通过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满西地区发现晚志留世—石炭纪伸展构造。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平面上组成两条北东—南西向的左行雁列状正断层带;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和堑垒构造。根据生长系数计算结果,...
李曰俊孙龙德杨海军张光亚曾昌民冯晓军文磊张强贾铁干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文献传递
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是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也是波斯湾周缘前陆盆地的楔顶带,自北东到南西垂直于构造线方向可分为高扎格罗斯冲断带和扎格罗斯简单褶皱带;自北西到南东沿构造线方向可分为洛雷斯坦区(Lorestan)、迪兹富勒湾区(Dezful Embayment)和法尔斯区(Fars)。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始于晚白垩世阿拉伯板块的洋壳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褶皱冲断构造从北东部缝合带向南西方向伸展,并在上新世基本定型。本文选取了横切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的3条地质剖面和两条局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变形分析。剖面分析显示研究区垂向上由一条大滑脱面将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剖面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褶皱冲断变形从北东到南西向由强变弱。研究区发育走滑、挤压和拉张3种构造变形,挤压构造变形占主导地位。挤压构造变形又包括滑脱褶皱、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和双重构造等。
文磊张光亚李曰俊温志新张强赵岩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二叠纪—早三叠世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塔里木盆地的二叠纪火成活动可分为两个旋回。早二叠世旋回以大面积的玄武岩喷发为特征,以正长岩的侵入为结束,在西部的柯坪-巴楚表现最为强烈,塔北隆起的西段也有反映;可能是巨地幔柱活动的记录。中—晚二叠世旋回在塔北隆起以酸性岩喷发为主,夹安山岩,伴有少量玄武岩和辉绿岩并可延续到早三叠世。(中-)酸性熔岩呈近东西向展布,是南天山洋消减的造山作用在板内的反映,故塔北地区二叠纪挤压隆起,隆起强烈的部位发生次级纵张(西段为近南北向)并有玄武岩喷发。早三叠世玄武岩与中—晚二叠世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尚有差异,可能表征造山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因南天山洋的闭合东早西晚,塔西地区中二叠世的基性岩活动与塔北地区有不同的构造背景。
吴根耀李曰俊刘亚雷赵岩李禾
关键词:岩石化学塔北隆起塔里木盆地
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2017年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共识别出半深海-深海区、浅海区、滨海区、冲积区和隆起剥蚀区5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以砾岩+砂岩+泥岩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滨浅海区沉积则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碳酸盐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3种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砾岩+砂岩+泥岩发育;而半深海-深海区为大洋。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理以滨浅海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台地、西西伯利亚盆地、鄂霍茨克地块、楚科奇板块和巴伦支海北部地区;半深海-深海区的分布仅次于滨浅海区,此时西西伯利亚盆地尚未完全形成,其东侧为半深海-深海区;隆起剥蚀区分布范围小于半深海-深海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周缘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台地的阿纳巴尔地块和阿尔丹地盾地区;冲积区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仅在蒂曼-柏朝拉盆地中部发育。研究表明,俄罗斯北极地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为主,部分构造单元中的前寒武纪地层已成为陆壳基底,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可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余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基础。
刘恩然窦洋辛仁臣
关键词: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的最高层位是第四系更新统下部。 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向下交汇后断距消失, 断层继续向下延伸的情况不清楚。 根据断距 变化和生长指数计算, 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 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 正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与以往在阿瓦提凹陷、巴楚隆起和塘沽孜巴斯坳陷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基本一致, 正断层活动时间为 ca. 3~2 Ma。 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 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 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张洪安李曰俊白忠凯杜治利赵岩文磊张强赵甜玉高艳艳朱湘松
关键词:晚新生代正断层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古董山断裂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上,走向北西—南东,延伸140 km左右。基于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识别出4期构造变形:寒武—奥陶纪正断层、二叠纪正断层、中新世冲断层、上新世—更新世冲断层及其伴生的正断层。中新世基底卷入型冲断层是古董山构造带的主控断裂构造,构成断裂带的主体,构造变形样式为断层传播褶皱。寒武—奥陶纪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垒,隐伏于中新世主干断层之下。二叠纪正断层可能伴生有岩浆活动。先存的正断层和岩浆岩对古董山中新世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后期的断裂活动,即上新世—更新世逆冲断层和正断层,对中新世形成的断裂构造有改造作用。古董山断裂带东南端与玛扎塔格构造带西端交汇,但两者不是同一条断裂带。
师骏李曰俊桑洪曾昌民文磊张强冯晓军姜红梁华贾铁干
关键词:断层传播褶皱塔里木盆地西部
塔里木盆地中部阿—满低梁带断裂构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4期断裂构造:1)南华纪—奥陶纪的正断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奥陶纪两个断裂活动阶段。南华纪—震旦纪正断层的成因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作用,形成堑垒构造;寒武纪—奥陶纪正断层的成因是塔里木自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游离于古特提斯洋所处的区域性弱伸展构造背景,形成负花状构造。2)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断层包括晚奥陶世—志留纪初的滑脱—冲断构造和早-中志留世的挤压走滑断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和正花状构造。其形成的动力来源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3)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后构造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形成典型的负花状构造,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4)二叠纪正断层是大陆裂谷作用的结果,往往受相关岩浆作用的改造。剖面上形成堑垒构造和负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二叠纪断裂与晚志留世—石炭纪的断裂可能有继承关系。
刘云祥李曰俊王月然申银民张强陈延贵文磊魏红兴贾铁干刘亚雷
北非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被引量:6
2013年
北非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早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生代裂陷和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多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了多个叠合盆地。与以往叠合盆地中往往形成叠加的含油气系统不同,北非古生代和中、新生代2大含油气系统互不叠置,分别分布于北非西部和中、东部盆地。系统分析了2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及盆地演化对其互不叠置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勘探潜力目标。西部盆地古生代含油气系统志留系阿卡库斯组泥岩和三叠系巨厚蒸发盐岩盖层之下、古隆起内及不整合面附近的圈闭以及中、东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的地堑和地垒附近形成的断层和岩性圈闭及深部白垩系储集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勘探潜力目标。
宋成鹏童晓光张光亚温志新王兆明汪伟光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盆地演化勘探潜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