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3种不同厚度、不同颜色氧化锆瓷材料的透光率与色度值的关系,为全瓷修复体颜色复现引入透光率系数提供依据,以更好地模拟天然牙本质的光学特性。方法利用X-rite color i7分光光度仪分别对三种品牌(Lava、Upcera、Doceram)不同颜色、不同厚度(0.9、0.6、0.3 mm)的氧化锆瓷片进行透光率和反射率(L*、a*、b*)的测量,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分析,探讨透光率与厚度及色度值的线性关系。结果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的透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0.6、0.3 mm 3种厚度的氧化锆瓷片的透光率范围分别为13.63%~27.47%、18.05%~33.96%、25.24%~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cera、Doceram、Lava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透光率与厚度、色度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TT=0.366×L*-0.661×厚度-b*×0.280,TT=0.524×L*-0.536×厚度-0.237×b*,TT=0.210×L*-0.610×厚度-0.164×b*。结论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透光率范围无明显差异;随着瓷片厚度的增加,透光率逐渐减小;随着瓷片亮度的增加,透光率逐渐升高;瓷片越偏蓝色,透光率越高。因此,在全瓷修复过程中,引入透光率系数这一比色指标从而重新定义天然牙颜色的认知和表述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计36个骨缺损;然后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8周、12周两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n=4);A组缺损中只植入Bio-Oss骨粉,B组植入Bio-oss骨粉+巴沙鱼皮胶原支架材料;C组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胶原膜。于术后8、12周处死相应组大白兔,切取骨缺损区标本并制作HE染色组织切片,定量分析各组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在GBR技术中能发挥屏障膜作用,引导和促进兔颅骨组织再生,其中B组与C组相比,8周时的成骨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C组成骨效果略高于B组(P<0.05);而A组在8周和12周时的成骨效果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了引导骨再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天然牙牙釉质与牙本质颜色差异,为减小全瓷修复体底层瓷与牙本质的颜色差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X-rite Color i7分光光度仪分别对厚度为0.9、0.6及0.3mm的天然牙釉质、牙本质磨片(n=30)进行色度值测量与色差(ΔE)分析。结果牙釉质、牙本质明度(L*)值随厚度的减小而增大(P<0.05),红绿色品(a*)与黄蓝色品(b*)值随厚度的减小而降低(P<0.05);相同厚度的牙本质L*、a*、b*值的绝对值均大于牙釉质(P<0.05)。不同厚度的牙釉质、牙本质之间颜色存在较大差异,色差均值为5.303~13.109。随着牙釉质、牙本质厚度加大,颜色的差异逐渐增加。相同厚度的牙釉质和牙本质色差值为5.115(0.9mm)、5.855(0.6mm)、6.053(0.3mm)。结论天然牙牙釉质与牙本质的颜色差异较大,其色差随厚度差值加大而增加,牙本质较牙釉质而言更偏黄,且明度较低。因此在全瓷修复比色中需分层比色,并考虑天然牙牙本质色与底层瓷颜色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