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50703)

作品数:6 被引量:95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剑君邬建红余文飞陈昕周志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有机
  • 6篇土壤有机碳
  • 4篇有机碳矿化
  • 4篇碳库
  • 4篇碳矿化
  • 3篇有机碳库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土壤有机碳库
  • 2篇土壤有机碳矿...
  • 1篇典型土壤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土层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类型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潘剑君
  • 5篇邬建红
  • 2篇周志文
  • 2篇朱凌宇
  • 2篇张威
  • 2篇余文飞
  • 2篇陈昕
  • 1篇王培燕
  • 1篇于东升
  • 1篇曹罗丹

传媒

  • 3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6~89.026 g·kg-1,5.804~84.267 g·kg-1;活性碳库含量分别为0.180~1.328 g·kg-1,0.159~1.273g·kg-1;缓效性碳库含量分别为3.650~35.173 g·kg-1,3.703~43.623 g·kg-1;惰性碳含量分别为3.776~65.298 g·kg-1,1.942~48.121 g·kg-1.总有机碳库随海拔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3种组分碳库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明显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中高海拔>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在海拔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缓效碳库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碳库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也未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规律,与碳库变化几乎一致.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变化一致,可以用以代表有机碳分解的快慢特征.活性碳库与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满足线性关系(P<0.01).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按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顺序进行周转.多项式方程能很好表达有机碳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三次多项式已能达到较好的精度(R2>0.99).
朱凌宇潘剑君张威
关键词:海拔土壤有机碳
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土壤样品室内培养法测定菜园、桃园、水田及旱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和3种土壤有机碳组分,并根据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库各库大小及周转速率,探讨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日矿化速率差异主要在培养前期,表现为菜园>桃园>水田>旱地,后期差异减小且保持平稳。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小,菜园、桃园、水田分别为其2.61,2.50,1.63倍。由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参数发现,活性碳库(C_a)所占总有机碳(TOC)比例最小,且与易氧化碳(ROC)、颗粒态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桃园外,缓效性碳含量(Cs)均低于惰性碳含量(Cr),且ROC、POC、LFOC亦与Cs具有显著相关性。活性碳库周转速率(Ka)和缓效性碳库周转速率(Ks)仅与LF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用LFOC/TOC来指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缓效性碳库的动态变化。
邬建红潘剑君葛序娟曹罗丹李炳亚陈昕
关键词:有机碳矿化
一种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快速估算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高光谱遥感技术因其便捷快速、节约成本、非破坏性和准确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军事、大气遥感和测绘等领域。本研究在化学实验(碳库分离)的基础上,结合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统计分析工具SAS分析家模块将三库分离数据与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敏感波段,从而建立起了一种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的快速估算模型。研究发现,无截距模型的显著性较为明显,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好。利用光谱求平均和平滑去噪方法处理过的光谱反射率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来的敏感波段组合对森林土壤惰性碳和缓效性碳含量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利用高光谱技术来进行森林土壤惰性碳含量和缓效性碳含量的快速估算与监测。
尹正宇潘剑君葛序娟李炳亚陈昕邬建红周志文王恒钦
关键词:森林土壤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被引量:33
2015年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温度(5℃,15℃,25℃和35℃)培养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旱地、茶园、果园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双指数模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行拟合,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温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释放量大小为人工林>果园>水田>茶园>旱地;(2)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增大,其中活性碳分解速率变化无规律,但缓效碳分解速率呈指数增长(R2>0.98);(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Q10)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水田>茶园>果园>旱地>人工林。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根据Q10值可预测水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全球变暖反应更明显。
邬建红潘剑君葛序娟王恒钦余文飞李炳亚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Q10值
培养温度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参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对采自句容市华阳镇的水稻土进行5、15、25和35℃下的50 d培养实验,基于培养实验数据、6M HCl水解实验数据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三库拟合,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随培养温度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培养温度对Q10(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系数)和三库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35℃范围内,随培养温度升高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升高,15、25和35℃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是5℃时的1.94倍、3.55倍、6.01倍。(2)培养温度的设定对三库拟合结果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活性碳库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温度下潴育、潜育、淹育水稻土活性碳的拟合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4.9%、66.7%、48.5%。(3)Q10值变化范围在1.48~2.88,且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培养时间增长而降低。Q10取2或者按照定义式测定的值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拟合结果无影响,而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平均驻留时间的拟合结果有影响。由此得出:利用在25℃下的培养结果估计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应该进一步探索可行的三库拟合培养温度或寻找其他三库测定的方法;把Q10值取2代入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中对土壤有机碳进行三库拟合是可行的。
葛序娟潘剑君邬建红王恒钦余文飞李炳亚王培燕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有机碳矿化
不同土层水稻土培养条件下有机碳矿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湖南省桃源县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从垂直变化角度研究水稻土总有机碳(Ct)、活性碳(Ca)、缓效性碳(Cs)、惰性碳(Cp)的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总有机碳、活性碳、缓效性碳、惰性碳含量分别与土层深度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1、0.8516、0.8320、0.7734(P<0.01),土层越深活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越小,惰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越大。2按照CO2-C释放速率变化程度,将矿化曲线划分为快速矿化(平均约7.94 d)、缓慢矿化(平均约28 d)和平衡矿化三个阶段,其中快速矿化阶段主要为活性碳矿化。3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矿化比例等都随土层加深而减小,但30~60 cm土层有机碳总量大,其有机碳矿化总量的变化对1 m深有机碳矿化总量变化的影响大。4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有机碳矿化总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 H相关,即土壤性质影响有机碳矿化特征。由此得出,深层土壤有机碳也参与全球碳循环,并且全氮含量和p H会影响深层碳库成为碳源或是碳汇,在研究全球碳循环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葛序娟潘剑君尹正宇邬建红周志文王恒钦于东升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库剖面
高寒地区几种典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分解研究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控温控湿条件下的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高寒地区几种典型土壤总有机碳库、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特征及有机碳周转特征。不同类型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朱凌宇潘剑君张威
关键词:高寒地区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