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BH-Z09182)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邹波于渤卜琳华周文萱孙锐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知识
  • 3篇知识转移
  • 3篇三螺旋
  • 3篇校企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网络
  • 2篇校企知识转移
  • 1篇知识生产
  • 1篇知识团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视阈
  • 1篇团队
  • 1篇企业
  • 1篇资源依赖
  • 1篇资源依赖理论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结构互动
  • 1篇科学知识

机构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作者

  • 7篇邹波
  • 4篇于渤
  • 3篇卜琳华
  • 1篇周文萱
  • 1篇张庆普
  • 1篇孙锐
  • 1篇孙垠

传媒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螺旋混成组织视阈下的科学知识生产被引量:2
2012年
多价知识观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强调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特定要素或某个片段的视阈,内在地要求以集成性的观点来审视科学组织。在分析知识多价性与科学知识生产场域集成性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混成组织是一种科学知识生产的集成性组织。它捕捉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包含学术、市场和政策的多元重叠关系,使科学知识生产所需的资源、组织结构及运作过程都具有集成性特征。
邹波孙垠
关键词:科学知识生产集成性
“三螺旋”创新协同效应理论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三螺旋"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这种模式创新过程中综合了知识、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三螺旋"作为一种集成化的创新场域,发挥了来自大学、企业和政府各方的资源优势,在非线性互动中不断提高创新绩效。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揭示"三螺旋"创新的协同效应——三者通过坚守自身边界,在分工的基础上强化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产生创新的协同效应奠定资源基础;三者通过打破各自边界,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资源互补,并通过每一方发挥其他方的功能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产生创新的协同效应。
邹波周文萱卜琳华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作用机理——基于370家企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开展校企知识转移,提高企业知识存量,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其内在作用机理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6个构面构建了理论模型,对37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绩效与知识复杂性和内隐性、大学知识转移意愿和传授能力、企业组织激励和吸收能力、校企间关系信任、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等具有密切关系,校企知识转移绩效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强正相关关系。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绩效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邹波于渤卜琳华
关键词:校企知识转移结构方程模型
试论三螺旋创新模式被引量:11
2010年
三螺旋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促进创新的组织结构;三螺旋的运行机制由动力机制、互动机制、自反机制、适应机制等构成。三螺旋各运行机制通过合力作用影响三螺旋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而三螺旋组织结构反过来又影响三螺旋的运行机制。通过三螺旋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协同演化,可以逐步达到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调适,进而不断提高创新绩效。
邹波于渤
关键词:三螺旋
基于个体行为与网络结构互动的知识团队成员吸收能力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某知识团队为案例,构建知识吸收网络,基于该网络对团队成员的中心性、派系、结构等价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个体行为与网络结构互动视角揭示了团队成员个体行为、网络中心性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个体在构建派系结构过程中的能动性及派系结构对个体吸收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个体间共性知识基础、知识需求和关系联结的"类属吸收能力"概念.最后,提出了提高知识团队成员吸收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邹波张庆普孙锐
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团队
校企知识转移网络中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奇瑞汽车公司的合作关系为案例,构建了校企知识转移网络,基于该网络对企业员工知识吸收频率、中心性、核心-边缘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拓展了"伙伴专属性吸收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类属吸收能力"的概念;揭示了"自我监控力"、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员工吸收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企业员工个体能动性在构建网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对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的影响机理等,并提出了提高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邹波于渤卜琳华
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转移
校企知识转移2-模网络中企业员工吸收能力测度与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不断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是提高校企合作绩效,特别是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奇瑞汽车公司合作案例的分析,构建了校企知识转移2-模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了"行转换"后的1-模数据分析、中心性分析、SVD分析及核心—边缘分析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吸收能力的关系属性,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网络中聚类的成因及对提高吸收能力的作用等理论问题。
邹波于渤
关键词:校企知识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