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20)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惠吴小英谢龙新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新批评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误读
  • 2篇国文
  • 2篇本体论
  • 1篇性灵
  • 1篇叙事
  • 1篇燕卜荪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文化
  • 1篇语境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符号
  • 1篇语言自觉
  • 1篇中国文化
  • 1篇视觉
  • 1篇视觉文化
  • 1篇图像符号
  • 1篇主体论

机构

  • 4篇吉首大学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张惠
  • 1篇吴小英
  • 1篇谢龙新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东南传播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批评”及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被引量:2
2013年
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关系看",新批评"的理论特点主要表现在文本观、语义观、修辞观和细读法上。在"理论旅行"的过程中",新批评"并未化中国,而是快速地被中国化。其原因在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同质性,也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文化语境对外来文论的包容力与改造力。
张惠
关键词:文化语境
林语堂传播中国文化的文本选择被引量:1
2012年
文化与翻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也必然凸显翻译活动中译者的文化选择性。林语堂在汉译英素材方面首先倾向于选择能代表中国文化正统的经史子集等儒道思想;然后主要选取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闲适文化、性灵文学;最后还侧重于择取讴歌女性和弘扬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文本。
吴小英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本选择性灵
文化传播中的视觉叙事——《魅力湘西》的图像符号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与书籍文化重视抽象的语言符号不同,视觉文化主要以图像符号为中心,通过图像符号诉诸人的视知觉,形成艺术文化的意义传达。心畦力湘西》这一场大型多媒体视听盛宴,除了诉诸于听觉的语言符号的表征外,给予受众更强烈刺激的是由各种形、色、线所营构的图像符号,
张惠
关键词:图像符号文化传播视觉文化叙事语言符号艺术文化
从“封闭阅读”到“感悟”参与——“文本细读”在中国的误读被引量:3
2015年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的批评家们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这一批评方法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产生误读:中国学者一方面将"文本细读"错误地解读为"封闭阅读"和"关注细节";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感悟"参与到"文本细读"中来。同时,由于受到文化研究的影响,"文本细读"在中国语境中已溢出了"新批评"的界定,演变为一种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结合起来的细读方式。
张惠
关键词:误读文化研究
从载体论到本体论的语言自觉—“新批评”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2015年
"新批评"传入中国后,在文学语言观念上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反对传统的语言载体论,开始重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实现了语言意识的最初自觉;二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文学本体论"大讨论,产生了由语言载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向,确立了语言在文学中的本体地位,但由于对"新批评"的误读和中国化的文论环境,文学批评又最终走向了主体论;三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价值虚无主义的危机,重新讨论"新批评",有利于文学价值的重建。
张惠
关键词:本体论
“教学”与“创作”:燕卜荪在中国的教学传播轨迹及影响
2016年
"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燕卜荪多次来到中国进行中西文化沟通,通过教学与创作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燕卜荪的文学批评思想,在诗歌理论上促使"新诗现代化"与中国现代解诗法的形成,在诗歌创作中营构了西南联大诗人群,实现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换。
张惠谢龙新
关键词:教学燕卜荪文学批评
从本体论到主体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话语误读被引量:1
2014年
"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提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这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内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研究,"外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经验事实"的研究。这对范畴传入中国后,从理论内涵到功能意义都发生变异,引起了划分标准、作家归属和读者归属的误读,中国文学批评实现了从文学本体论向文学主体论的过渡,引发了中国文论的"向内转"。
张惠
关键词:本体论主体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