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129)

作品数:34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洪晓楠林丹郭丽丽李琳王爱玲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文化
  • 7篇软实力
  • 5篇文化软实力
  • 4篇哲学
  • 4篇主义
  • 3篇科学哲学
  • 2篇软实力理论
  • 2篇提高国家文化...
  • 2篇文化帝国主义
  • 2篇向度
  • 2篇科学观
  • 2篇科学文化
  • 2篇科学文化哲学
  • 2篇莱布尼茨
  • 2篇后现代
  • 2篇家文化
  • 2篇价值体系
  • 2篇国家文化
  • 2篇国家文化软实...
  • 2篇波普尔

机构

  • 26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5篇洪晓楠
  • 4篇林丹
  • 3篇郭丽丽
  • 2篇王爱玲
  • 2篇杨静
  • 2篇郑丽果
  • 1篇刘越
  • 1篇张丽萍
  • 1篇姜慧智
  • 1篇邱金英
  • 1篇李琳
  • 1篇王丽丽
  • 1篇刁铭玉
  • 1篇李岩
  • 1篇王玉林
  • 1篇李文娟
  • 1篇王国生

传媒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学海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辨析被引量:5
2007年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文章考察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基础,阐释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与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力图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洪晓楠邱金英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被引量:1
2009年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科学哲学是源于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科学的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男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压倒优势。在对科学的男性化进行批评时,她通过对科学内部隐喻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科学与性别"问题,提出了"动态客观性"问题,试图在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指出科学既非"自然之镜"亦非"文化之镜",而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这些既反映了凯勒对科学哲学的贡献,也反映了她对科学的反思有待进一步增强辩证性。
洪晓楠姜慧智
关键词:科学哲学女性主义
科学文化哲学的向度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透视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并试图综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不同观点,分别揭示科学的历史研究向度、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向度、科学的文化研究向度以及科学的哲学研究向度,分析了科学史(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哲学(科学的哲学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如何汇聚并发展为科学文化哲学,从而在宏观上对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进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文化哲学不同向度之间的关系。
洪晓楠
关键词:科学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
论海伦·朗基诺的科学客观性思想
2008年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洪晓楠王玉林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
探寻后现代视野下的波普尔哲学
2011年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的"家族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中能够得到体现,只是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体现为秉承真理客观性并追求真理,以及对形而上学提出限定性反驳的一种调和的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
洪晓楠王丽丽
关键词:卡尔·波普尔后现代本质主义形而上学
再论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观
2008年
"五四"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文化哲学思潮.即自由主义西化派、保守派(以新儒家为其主流)、唯物史观派。这三大思潮之间错综复杂、对立统一。其中的自由主义西化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颇有影响的派别。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四种主张,印"全盘西化"、"充分西化"、"根本西化"和"大部西化",随着三大文化思潮的相互斗争和融合,自由主义西化派出现了"分化"和"异变"。即由"全盘西化"趋向于"充分西化"、"充分世界化"、"根本西化"、"从根上西化"、"大部分西化",以"现代化"取代容易引发争议的"全盘西化"。自由主义西化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它具有批判封建主义、参与民主革命的双重积极意义。虽说它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蓝本,在学习西方的具体方向与方法上走了极端.但这种始终把爱国情怀和民族复兴置于首位的救国救民与追求现代化的精神光为值得珍视。
洪晓楠刘越
关键词:全盘西化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其影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酷"文化。文章在论述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言语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这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动因是后现代主义和大学生文化性格的契合,其本质是世俗化了的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应该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洪晓楠李岩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
激发社会文化活力探析被引量:3
2008年
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具有内在性、深层性,并且最能体现社会活动主体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衡量和反映社会文化活力的最主要参量。激发文化活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文章试图就如何激发文化创造和发展活力从理论上进行初步探讨,从而给予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理论支撑和论证。
洪晓楠王国生
关键词:文化活力文化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发展的解释模式嬗变及其分析——汉斯·波塞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学说评析被引量:3
2009年
科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汉斯.波塞尔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不同解释模式。本文试从分析主义模式、历史主义模式、诠释学模式、辩证法模式、进化论模式等方面对科学发展的解释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洪晓楠郑丽果
科学合理性:从绝对到相对被引量:4
2008年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从形式的合理性过渡到非形式的合理性;从严格的预设主义跳到了极端的相对主义;从理性主义跳到了非理性主义;从对科学内部合理性的寻求跳到将科学内部合理性与科学外部非理性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对科学合理性的哲学分析走向对科学合理性的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哲学的分析。由此,科学就溢出了"纯粹的科学"的范围走向了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作为一种实践的科学、作为一种能够进行社会学分析、政治学分析和文化哲学分析的科学。
洪晓楠
关键词:科学文化哲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