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087)

作品数:13 被引量:243H指数:9
相关作者:马勇童昀郭清霞陈小连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旅游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中游
  • 6篇长江中游城市...
  • 6篇城市
  • 6篇城市群
  • 4篇低碳
  • 4篇低碳旅游
  • 4篇生态
  • 2篇生态文化
  • 2篇生态文化旅游
  • 2篇文化旅游
  • 2篇旅游圈
  • 2篇可达性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鄂西生态文化
  • 2篇鄂西生态文化...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机构

  • 13篇湖北大学
  • 3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马勇
  • 2篇郭清霞
  • 2篇陈小连
  • 2篇童昀
  • 1篇李欢
  • 1篇李芳
  • 1篇刘军
  • 1篇王佩佩
  • 1篇杨洋
  • 1篇王宏坤
  • 1篇鲁娟
  • 1篇秦张平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经济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被引量:67
2015年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型当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显示:1使用PCA-DEA方法评价得出的产业生态化效率结果较直接使用DEA方法更为科学;2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改进状态;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无效性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低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在最优状态。最后,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改进建议。
马勇刘军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
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诉求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在阐释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下,构建了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诉求,进而深入探讨了低碳旅游对结构优化、功能释放及素质提升等三方面价值的具体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低碳旅游价值提升的具体途径,希望为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马勇李芳陈小连
关键词:低碳旅游价值诉求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竞争力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圈内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价值、生态潜能,以及所蕴藏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提升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郭清霞鲁娟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价值生态竞争力
丝绸之路中国段低碳旅游目的地溢出效应的体系构建研究
2014年
低碳旅游目的地是可持续旅游生产和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发生地,丝绸之路旅游带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低碳旅游和转型升级发展低碳旅游目的地,其溢出效应日益明显。依托丝绸之路发展低碳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溢出效应特征,分析其低碳旅游目的地溢出效应的六大构成要素,构建了丝绸之路中国段低碳旅游目的地溢出效应体系,为其低碳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战略指导。
马勇李欢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被引量:35
2016年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以生态文明为理念进行城市群的建设。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至2013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障碍度模型解析城市群生态文明差异化格局的成因和重要影响因子;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方法分析城市群整体生态文明水平的空间聚集程度;借助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地区生态文明状况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研究表现:(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水资源总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大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2)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生态文明水平颇佳,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市呈圈层低值分布,"中心-外围"模式明显;环长株潭城市群展现长沙、株洲双核模式,一定程度上带动临近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但与相隔较远城市极化现象严重;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地市间生态文明差异较小,5年来生态文明水平进步明显。(3)2009至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负相关向微弱的正相关演变,并于2012年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倾向。(4)襄阳市、宜昌市生态文明水平逐年下降,由生态文明库兹涅茨曲线的上方跌落至曲线下方,经济刺激对生态文明贡献偏低,九江市生态文明水平的保持与连续性较弱,波动性较大。
马勇黄智洵
关键词:生态文明熵权TOPSIS空间自相关城市群长江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发展格局判识及空间体系建构被引量:25
2018年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构建区域性大型旅游联合体的战略背景下,识别现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评价未来旅游业发展潜力和趋势,并构建更为优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和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可以分别测算生态位"态"、"势"的区域旅游生态位测度指标体系。根据生态位态势模型算法并结合GIS平台绘制了研究区域旅游生态位"态"、"势",以及旅游综合生态位的图谱。结果表明:(1)旅游生态位"态"值、"势"值、综合生态位最高和次高的生态元均聚集于武汉和长沙地域;(2)与"态"的图谱相比,旅游生态位"势"的图谱更为破碎化,反映了区域旅游发展态势相对复杂;(3)旅游综合生态位一般的生态元集聚形成了以南昌市、景德镇市为双核心的片区,和以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岳阳市组成的绵延区;(4)旅游生态位"态"值、"势"值以及综合生态位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类型存在差异。最终根据旅游综合生态位测算结果,构建了"一核引领、两极驱动、三轴串联、四区支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体系。
马勇童昀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旅游业GIS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于GWR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可达性探究被引量:45
2017年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1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法探讨城市群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谷歌地图全球搜索引擎与相关公式测算各传统村落的可达性。运用地理空间计量方法 GWR回归模型重点剖析影响城市群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重要因子的具体影响程度并考量其空间异化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传统村落存在三个高度集聚区,呈"品"形分布,其中有两大集聚区处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2)传统村落可达性整体水平不高,时间成本较大,所在地区路网密度低,交通便利性不高,并受明显的支流效应影响,水系、山体和交通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村落的可进入性水平。(3)地势高低与路网等级对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具有正向作用,邻水体距离对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而坡度值对可达性影响不显著。
马勇黄智洵
关键词:传统村落可达性长江中游城市群
低碳旅游价值解读及发展模式重构被引量:7
2015年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全新方式,其实践受到众多因素的挑战。现有低碳景区大多还处于目的地低碳化向低碳目的地过渡的"灰色"阶段,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低碳旅游的内涵,从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视角提炼出低碳旅游的四大核心价值即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体验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然后根据低碳旅游价值彰显程度,将发展模式分为原生态发展模式和次生态发展模式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构建低碳旅游发展模式"驱动力—状态—响应—潜力"(DSRP)框架重构模型,促进低碳景区由"被动式、控制型"原生态模式向"主动式、出击型"的次生态模式升级,实现低碳旅游价值溢出,从而推动低碳旅游目的地的构建。
马勇杨洋
中国低碳旅游盈利模式的创新思考被引量:9
2011年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也存在着很大的节能减排的空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但目前大家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具体的建议措施方面,忽略了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低碳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入手,总结出了经营增长盈利模式、价值提升盈利模式、政策支撑盈利模式、概念体验盈利模式、"碳交易"盈利模式这五大盈利模式,以帮助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切实利益,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健康持久发展。
马勇王宏坤陈小连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节能减排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2004—2013年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并解析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州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因子。以变异系数和全局自相关分析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内部各区域的经济差异。最后利用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城市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年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
马勇童昀
关键词:经济差异时空分异空间自相关长江中游城市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