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102)

作品数:51 被引量:462H指数:12
相关作者:吴立新许志华王植秦凯张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矿业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地震
  • 7篇遥感
  • 6篇滑坡
  • 4篇灾害
  • 4篇传感
  • 3篇点云
  • 3篇灾情
  • 3篇神东矿区
  • 3篇土壤
  • 3篇气溶胶
  • 3篇网络
  • 3篇微波
  • 3篇无线传感
  • 3篇无线传感器
  • 3篇无线传感器网
  • 3篇无线传感器网...
  • 3篇露天
  • 3篇露天矿
  • 3篇感器
  • 3篇LIDAR数...

机构

  • 2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9篇中国矿业大学
  • 18篇东北大学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辽宁省交通高...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作者

  • 36篇吴立新
  • 7篇许志华
  • 6篇秦凯
  • 6篇王植
  • 6篇刘善军
  • 4篇马保东
  • 4篇刘鑫
  • 4篇张申
  • 4篇李佳乐
  • 4篇任传斌
  • 4篇张媛媛
  • 4篇沈永林
  • 4篇李发帅
  • 3篇余接情
  • 3篇胡青松
  • 3篇吕鑫
  • 3篇张慧慧
  • 3篇白杨
  • 3篇李志锋
  • 3篇王秋玲

传媒

  • 12篇地理与地理信...
  • 7篇科技导报
  • 3篇金属矿山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遥感信息
  • 2篇工矿自动化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稀土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_(2.5)、SO_2、NO_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城市群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密切,PM_(2.5)热点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地,SO_2热点集中在保定、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地,NO_2热点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片区和保定-石家庄-邢台片区;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显著,APEC会议前及期间,在冷空气活动与减排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高密度热点区均逐渐向中、低密度区转化,而APEC会议后,受冷空气影响良好空气质量得以短期维持,但污染反弹现象较快出现,高密度热点区污染迅速加强并扩展。
张媛媛吴立新任传斌项程程李佳乐柴曼
关键词:空气污染京津冀
神东矿区土壤湿度遥感监测与双抛物线型NDVI-T_s特征空间被引量:10
2011年
结合神东矿区环境与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根据MODIS/AQUA卫星产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数据,分析了基于1km和500m分辨率数据的NDVI-Ts特征空间,发现NDVI-Ts特征空间均具有双抛物线型特征。与基于1km和500m分辨率数据的NDVI-Ts三角形特征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数据与实测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km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能更好地反映地表0—5cm土壤湿度,而500m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在监测10cm土壤湿度时更有优势。以通过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得到的TVDI作为旱情遥感监测指标,评估了2010年10月8—23日16d和2010年10月8日当天的神东矿区旱情,揭示了矿区旱情的空间特点。
刘英吴立新马保东林亚卫
关键词:NDVI土壤湿度神东矿区
基于SDOG的岩石圈多尺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岩石圈构造研究对构造运动、地球深部动力过程、地幔对流、资源勘探及防灾减灾有重大意义,而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是研究岩石圈构造的重要手段.等值线/剖面及基于欧氏空间的三维表达与建模方法难以满足全球尺度的岩石圈真三维建模的需要;新近发展的全球三维格网建模技术的格网划分存在收敛、叠置、非正交及非经纬一致性等缺陷.基于面向球体流形空间的非收敛、非叠置、正交、经纬一致性的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提出了岩石圈实体及场对象的三维流形表达与建模方法,并结合SDOG的多层次/分辨率特性及岩石圈属性的多语义性,设计了岩石圈的多尺度模型,实现了岩石圈的多尺度建模、数据组织与多模式可视化.结果表明:(1)SDOG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全球三维格网方法的格网缺陷,较传统方法更为真实、自然地反映了岩石圈的球形特征,为岩石圈空间建模、数值模拟、数据共享的统一空间格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2)随着尺度模型的演进,更详细的板块划分、更精细的岩石圈层结构与边界凹凸以及更丰富的岩石圈属性可被渐次呈现出来.
余接情吴立新訾国杰郭增长
关键词:岩石圈可视化
2010年新西兰Ms7.1级地震地表潜热异常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分析2010年9月3日新西兰地震前后3个月的NCEP/NCAR Reanalysis SLHF资料,发现8月1日紧邻震中东北侧出现了孤立的小斑状SLHF异常高值区,幅度约160W/m2.从历史数据分析、背景像元对比、时间序列小波变换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异常的时空特征.通过排除风速和云的影响,确认导致该次SLHF局部异常的关键因素应是局部地表增温.结合GPS位移数据及构造环境分析,推测此次异常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深部高温高压区的热物质沿板块俯冲带扩容区上涌,引起震中东北侧、北岛中部及南岛西南部的地热区局部增温,进而改变了该区的地气比湿差,导致SLHF局部增加.
秦凯吴立新DE SANTIS Angelo王鹤
关键词:潜热通量地表温度
基于RUSLE模型的离子稀土矿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23a的多时相TM及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RULSE模型和GIS技术,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计算出矿区1990年、1999年、2008年和2013年的土壤侵蚀量。定量分析矿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不同的稀土开采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矿区总体侵蚀状况不太严重,但剧烈侵蚀面积较大,是矿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自1999年后,矿区土壤侵蚀状况向两级化方向发展,池浸、堆浸工艺将植被茂密的山地变成裸露地表,直接改变了矿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植被覆盖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矿区地表侵蚀急剧变化;矿点裸露地表区是矿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在矿区总体侵蚀情况趋向好转的情况下,随着矿点规模持续扩大,矿点裸露地表区的土壤侵蚀有加剧趋势。
李恒凯吴立新熊云飞徐露
关键词:稀土矿区土壤侵蚀RUSLE遥感
基于高分影像和ASIFT算法的滑坡位移场监测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和SIFT算法进行大变形滑坡位移场监测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具备完全仿射不变性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ASIFT),对不同时相高分遥感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并在抚顺西露天矿特大型滑坡的位移场监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与SIFT算法相比,ASIFT算法弥补了特征提取算法在仿射不变性上的不足,增加了特征匹配点,提高了滑坡空间位移矢量场标定精度,且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非常适合于特大型滑坡的大变形位移场监测.
张慧慧张慧慧刘善军
关键词:滑坡位移场
滑坡与地震监测中电离层扰动分析及其影响改正算法被引量:1
2015年
大型露天矿滑坡和地震是我国所面临的两种典型固体地球灾害.现有研究表明,电离层作为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对穿过其中的电磁波信号产生极大影响,对身处其中的各种卫星系统产生严重干扰.
贺黎明
关键词:地震监测电离层滑坡大型露天矿
基于空-谱约束的中餐馆过程混合模型高光谱图像聚类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高光谱图像分类是高光谱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其他应用的前提。针对传统高光谱图像分类仅考虑光谱信息而忽略空间信息的问题,对距离依赖的中餐馆模型(distance dependent Chinese restaurant process,ddCRP)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空-谱约束的中餐馆过程混合模型(spatial-spectral Chinese restaurnt process,ssCRP)用于高光谱图像聚类。该模型充分考虑像素邻域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并将其统一纳入模型的建模及求解过程中,得到一般基于像素的聚类方法无法实现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光谱图像聚类分析的需求。首先,为利用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定义基于像素空间距离和光谱角的指数衰变函数作为像素间相似性的度量。然后,在考虑像素相似性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餐桌的构造形式为每个像素确定所在的餐桌。最后,对每张餐桌分配一道菜作为聚类类别,从而达到聚类的目的。利用航空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AVIRIS高光谱影像评估该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sCRP模型可较好地实现高光谱图像的自动聚类,与传统的K-means和ISODATA方法相比,该模型结果斑块规整,"椒盐效应"得到抑制,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分类精度高,其总体精度达到63.57%,Kappa系数为0.632 3,能很好反映真实地物分布。同时,分类结果的地物间边界清晰,能很好保持图像边缘。
舒阳李京何湜唐宏王娜慎利杜红悦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聚类
震后单幅全极化SAR图像中倒塌建筑提取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其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能力,在地震等灾害应急应用中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针对只有一幅震后全极化SAR图像的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倒塌建筑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从少量样本中提取特征模板,采用基于特征模板匹配的图像检索的思路进行倒塌建筑信息的提取。特征模板是由以下13维特征构成,包括HH、HV、VV三通道幅度特征,基于Cloude分解的H/α/A极化特征,基于Yamaguchi分解的四散射分量,圆极化相关系数,归一化圆极化相关系数以及极化方位角等。选取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的一景RADARSAT-2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倒塌建筑信息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较高检出率的情况下,降低了虚警率。
沈俊成徐新董浩桂荣宋超
关键词:地震
玉树地震前的微波辐射异常特征与机理分析
<正>1.引言强震前出现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已在世界多地发现[1],然而,由于热红外遥感不能穿透云,当天空有云时不能进行地面有效观测,导致卫星热红外遥感方法缺陷。相反,微波遥感不仅能够穿透云雾、甚至小雨,而且还能穿透一定深...
刘善军刘鑫吴立新马云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