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10A06)

作品数:6 被引量:148H指数:6
相关作者:肖稳安郭学良廖菲杜秉玉李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降水
  • 2篇对流云
  • 2篇云系
  • 2篇增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层状云
  • 2篇层状云降水
  • 2篇春季
  • 2篇值模拟
  • 1篇低涡
  • 1篇滴谱
  • 1篇地闪
  • 1篇地闪活动
  • 1篇碘化
  • 1篇碘化银
  • 1篇雨滴谱
  • 1篇云模式
  • 1篇云系特征
  • 1篇增雨潜力
  • 1篇中尺度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2篇郭学良
  • 2篇杜秉玉
  • 2篇廖菲
  • 2篇肖稳安
  • 1篇洪延超
  • 1篇郑国光
  • 1篇翟菁
  • 1篇李建华
  • 1篇肖明静
  • 1篇房文
  • 1篇沈桐立
  • 1篇胡娅敏

传媒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科技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被引量:83
2006年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正闪频数增加剧烈。闪电通常发生在45dBZ以上的回波区,比目前“闪电在中纬度通常发生在30~45dBZ”等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偏高。
李建华郭学良肖稳安
关键词:地闪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
2002年河南春季的一次层状云降水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对2002年4月4—5日发生在河南省的大范围春季层状云降水进行探空、雷达、卫星等综合加密观测,分析了锋面移动过程中的云系特征和降水特点。结果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是700~500hPa大气位势不稳定( θse/ z<0)造成的,位势不稳定区与地面降水极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另外,在位势不稳定层出现前后,高空250~200hPa均存在一个急流中心,而在位势不稳定层的上方或下方则会有风向切变与之对应。云层厚度小、云顶高度低、云系结构不均匀是此次降水云系的主要特点。700~500hPa之间的位势不稳定度小、水汽输送量小和云顶温度低是造成此次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
廖菲郑国光洪延超杜秉玉
关键词:层状云降水云系特征增雨潜力物理模型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房文
关键词:对流云冰晶冰核云模式降水过程气象科学
河南省层状降水云系中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5),结合实况资料,对2002年4月4—5日河南春季一次层状降水云系的中尺度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4月4日08时—5日20时之间,850 hPa低涡与中高空低槽相配置,形成大范围具有非均匀性结构特征的云系。模式模拟出降水中雨核的产生、发展、消散,雨核所在处云系有水平尺度在几十至100 km之间的柱状结构,对应云系组合为:高层主要由冰晶组成,中层由冰相粒子和液水混合组成,低层为液水层,并伴有强烈的上升气流,雪和霰对雨水形成的贡献较大。模式还揭示了850 hPa中-β尺度低涡和水汽输送对雨核起到关键性作用。
翟菁周毓荃杜秉玉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MM5低涡中尺度结构
碘化银、液态CO_2播撒对流云防雹增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北京的降雹性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播撒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播撒剂为碘化银(AgI)还是液态CO2(LC),在最大过冷水区播撒均比在最大上升气流区播撒效果好。在最大过冷水区(温度0^-10℃)播撒时,AgI播撒消雹增雨的效果均优于LC播撒。在最大上升气流区(温度8^-7℃)播撒时,LC播撒的增雨效果要好于AgI播撒,而AgI播撒减雹量较大。对本例而言,无论哪种播撒方式,播撒时间越早,采用合适的剂量进行催化,消雹增雨的效果越好。在云体发展成熟之前播撒均可以取得消雹增雨的效果,而云体发展旺盛或发展后期播撒则会导致雨水减少,降雹增多。
肖明静郭学良肖稳安
关键词:对流云消雹增雨数值模拟
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滴谱特征被引量:23
2005年
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出现了层状云降水天气,临颖、孟津两站进行了地面雨滴谱观测。通过对降水过程中两站的雨滴微物理参量和雨滴谱的对比分析,指出河南层状云降水的雨滴平均直径为10-1mm,雨滴数密度为102个/m3,占雨滴总数较小的大雨滴对雨强的贡献较大。锋前暖区雨滴的平均直径比锋后冷区雨滴平均直径小,雨滴数密度比锋后冷区大,但冷区降水强度大于暖区。在层状云降水过程中,暖区雨滴谱型由宽谱双峰型演变为窄谱单峰型,冷区雨滴谱型由宽谱单峰型演变为窄谱单峰型。雨滴平均直径的起伏暖区要大于冷区,这与暖区中云系结构不均匀及云中对流有关。
胡娅敏沈桐立廖菲
关键词:层状云降水雨滴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