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SYSD2012083)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勇军章春园石际俊徐加平肖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脑卒中
  • 1篇盗血
  • 1篇盗血综合征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支架成形...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血综合征
  • 1篇抑素
  • 1篇用药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曹勇军
  • 4篇石际俊
  • 4篇章春园
  • 3篇肖国栋
  • 3篇徐加平
  • 2篇余小艳
  • 2篇姜春黎
  • 2篇李艳艳
  • 1篇张霞
  • 1篇黄志超
  • 1篇尤寿江
  • 1篇刘文鹏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老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月21例老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处理。结果21例老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2%;前5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7.3%、13.6%、13.6%、9.1%、9.1%;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100.0%耐药;21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9例患者的感染在5~8 d内得到控制,死亡2例,均死于脑卒中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9.52%。结论老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后容易并发肺部感染,针对感染病原菌,足量、早期、联合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多频振动排痰、营养支持、吞咽困难筛查和吞咽功能训练等是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石际俊章春园曹勇军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用药指导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5例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明确的5例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 结果 5例患者均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以一侧肢体乏力为首发症状,另外1例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MRI发现其余4例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区均存在不同梗死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动脉夹层,其中2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右椎动脉夹层患者合并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颈内动脉C1段、左椎动脉“串珠样”改变,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合并烟雾样血管,2例肾动脉DSA均无阳性发现;1例前交通动脉瘤者行动脉瘤栓塞术,预后较差;其余4例脑梗死患者2例行支架成形术,另2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1年内均未再发脑卒中事件. 结论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少见病因,常以头痛、颈部杂音、颈部动脉夹层和脑卒中等为临床表现,及时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十分重要,但长期转归目前尚不明确.
姜春黎曹勇军石际俊肖国栋李艳艳徐加平章春园
关键词:肌纤维发育不良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
国产氢氯吡格雷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国产氢氯吡格雷(泰嘉)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CAS)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拟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至少于术前7 d予以国产氢氯吡格雷,75 mg/天,术后继续口服3个月,期间均合用拜阿斯匹灵肠溶片(阿司匹林)200 mg/晚。观察3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20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24枚,手术成功率100%。用药后3个月与入组时相比较,FBG、LDL-C、CRP、Fg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有所升高,血小板计数稍降低,血ALT、AST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个月平均NIHSS评分与入组时相比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2.22 vs 4.54±2.78,P=0.004);3个月随访时mRS评分(1.60±0.78),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2分,16/20,80%)。围手术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功能轻度受损2例,皮肤瘙痒1例,无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氢氯吡格雷用于CAS围手术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CAS围手术期与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
余小艳端光鑫刘文鹏徐加平石际俊章春园肖国栋曹勇军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疗效安全性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盗血综合征(carotidstealsyndrome,CS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代偿方式、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CS S 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对血管病变情况、侧支循环、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例CSS 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6.7±5.1)岁。临床表现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9例(81.8%),后循环梗死1例(9.1%),前循环TIA 1例(9.1%)。总共发现19条病变血管,12条(63.1%)闭塞,2条(10.5%)次全闭塞,4条(21%)重度狭窄,1条(5.2%)动脉夹层分离。7例(63.6%)为双侧颈内动脉病变,3例(27.2%)为单侧颈内动脉病变,1例(9.1%)为双侧颈总动脉闭塞。11例患者均出现一级侧支循环,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10例(90.9%),前交通动脉开放1例(9.1%);出现二级侧支循环4例(36.3%),三级侧支循环1例(9.1%)。所有患者在危险因素管理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3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9月未发生卒中。结论 CSS患者的血管病变多发生在颈内动脉颅外段,一般通过Wil is环进行代偿供血,表现为被盗血动脉的缺血表现,确诊需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李艳艳石际俊姜春黎余小艳徐加平肖国栋章春园曹勇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浆胱抑素C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浓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根据是否存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3例,转归良好组44例,转归不良组59例;TH组23例,非HT组80例。转归良好组年龄[(62.34±13.41)岁对(68.09±9.74)岁;t=2.521,P=0.013]、基线CysC浓度[(1.008±0.28)mg/L对(1.27±0.86)mg/L;t=2.237,P=0.027]、HT发生率(14%对34.9%;χ^2=6.016,P=0.014)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k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0.39±3.11)分对(18±2.65)分;t=13.35,P〈0.001]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与转归之间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1.783,95%可信区间0.443~7.185;P=0.416)。非HT组基线CysC浓度[(1.41±0.54)mg/L对(0.96±0.18)mg/L;t=3.941,P=0.001]和NIHSS评分[(15.96±3.7)分对(13.05±4.87)分;t=3.017,P=0.004]显著低于HT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ysC浓度〉1.03mg/L(优势比9.050,95%可信区间2.384~34.359;P=0.001)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血浆CysC浓度增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有关,但与转归无关。
黄志超张霞尤寿江曹勇军
关键词:卒中胱抑素C血栓溶解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