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08B01)

作品数:21 被引量:277H指数:10
相关作者:郝晋珉曹志宏梁流涛张洁瑕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黄淮
  • 9篇黄淮海
  • 6篇农业
  • 5篇黄淮海地区
  • 4篇耕地
  • 3篇生态
  • 3篇土地资产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农业生态
  • 3篇资产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土地管理
  • 2篇农业生态经济
  • 2篇农业生态经济...
  • 2篇农业总产值
  • 2篇总产
  • 2篇总产值
  • 2篇粮食生产

机构

  • 22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省国土资...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防卫科技...

作者

  • 22篇郝晋珉
  • 10篇曹志宏
  • 7篇梁流涛
  • 4篇李伟
  • 3篇高红梅
  • 3篇张洁瑕
  • 2篇宇向东
  • 2篇王博祺
  • 2篇谢敏
  • 2篇苑全治
  • 1篇杨君
  • 1篇冯婷婷
  • 1篇段瑞娟
  • 1篇双文元
  • 1篇严茂超
  • 1篇白玮
  • 1篇胡吉敏
  • 1篇郭力娜
  • 1篇张秋平
  • 1篇侯满平

传媒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土地利用系统与管理理念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目的: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系统分析中国土地利用过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的资源管理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与保障,侧重于保护土地的基本功能;土地的资产管理由土地资源管理衍生、侧重于用市场经济手段研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引起的价值增值,重点研究土地收益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土地的政府管理是核心,建立在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寻求人地协调发展模式为目标,主要由政府对土地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分配进行全程管理。研究结论: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能够对未来土地管理提供明确导向——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以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与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李伟郝晋珉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资产政府公共管理
我国土地利用系统与管理理念特征分析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与文献综合研究法,构建以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为基础要素的土地利用系统;对建国后土地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与政府管理理念的内涵、核心、重点及相互联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论:土地的资源管理是土地利用的基础...
李伟郝晋珉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资产公共管理
文献传递
中国黑钙土地区土地整理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黑钙土具有较高肥力,但土地利用方式与自然条件(坡度、气候等)的限制会使黑钙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与退化,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其水土保持能力与耕地生产力。该文将GIS与遥感影像引入土地整理,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与地理要素,通过运用GIS软件并结合模拟分析方法,探讨适宜于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中田、水、路、林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黑钙土地区土地平整应依据实际生产方式与土壤特性采取修改局部地形面方法;农田水利设施需采用喷灌系统进行节水灌溉;田间道路设计须根据实地条件与生产方式最大限度节约耕地;营造防护林以减缓有害风;注重培肥地力、改变耕作方式以改良土壤。研究结论: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应针对侵蚀区域进行局部平整,避免大规模表土搬运与平整,同时采用喷灌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并注重土壤改良,保持黑钙土肥力。
王博祺郝晋珉孟德彪李伟苑全治
关键词:黑钙土土地整理地理信息系统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被引量:21
2008年
该文利用能值模型对黄淮海平原17a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外界输入系统能值的增加,渔业子系统和家畜子系统能值产出趋向增加,但总能值产出呈下降趋势,各类能值效率也是如此。系统能值指标讨论表明系统的发展正趋向于依靠石化能源和经济资源的投入,系统能值投资率不断提高;能值产出率有所下降,但均大于1,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0.27),其中2000年总能值产出高达1.856×1024sej,相当于3.640×1011EM$,高于区域农业产值6.410×1010地;环境负荷率趋向增加,2000年(3.79)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可持续性指数趋于下降。最后建议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倡动植物多样性培育,以优化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张洁瑕郝晋珉段瑞娟严茂超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可持续性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耕地保护是中国土地管理科学中的难点之一,科学辨识其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构建了基于资源-资产-政策理念的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计量经济面板数据方法,以中国国家尺度及东中西部区域尺度上1998~2002年耕地变化过程为例证,重点对土地资产-政策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国家尺度上,增强土地政策管理力度、降低农用地增值收益倍数(提升失地农民保障水平),增加耕地投入水平有助于耕地保护;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将会造成耕地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种植业生产水平及农户经营耕地面积没有显著的解释效用;2)在区域尺度上,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贯彻力度、提高被征地农户补偿水平、增加耕地投入均有利于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比重的降低、西部地区灌溉面积适量减少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合"资源-资产-政策"三方面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耕地保护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李伟郝晋珉冯婷婷张洁瑕谢敏
关键词:土地资产耕地计量经济模型
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及集聚发展模式被引量:7
2009年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综合法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均衡发展原理,利用Moran空间相关指数,对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淮海地区各地社会经济在数量上具有差异性,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从时间变化的角度看,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空间集聚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区域非农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显著的社会经济空间分异格局。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综合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沿海地区和经济区位比较优越的地区,比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中部和南部。已经初步表现出4个非农社会经济集聚增长区,它们分别是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但是目前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核心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今后应加强其核心辐射带动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和周边经济发展。文章最后根据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集聚发展战略模式,其实质就是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和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
曹志宏梁流涛郝晋珉
关键词:综合评价MORAN指数竞争力黄淮海地区
基于超效率的黄淮海粮食生产效率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黄淮海地区1999-2005年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对效率无效,至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相对效率提高到有效范围,但是至2005年底黄淮海粮食生产的超效率值仍未达到1999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的状态。在影响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灌溉保证率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其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图1,表3,参21。
曹志宏梁流涛郝晋珉
关键词:超效率DEA模型粮食生产影响因素
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增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天津市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以促进其农业的可持续性。
高红梅曹志宏郝晋珉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
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更好地评价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环境承受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其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度增加,其发展可持续性有一定下降趋势,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应引起关注。为促进黄淮海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适当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改变化工农业生产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曹志宏郝晋珉梁流涛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黄淮海地区
土地开发转让制度在区域土地空间配置及利益分配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且具有固定性的生产要素,因此"地根"是宏观调控区域社会经济及其它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区域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如何分配是当前其产业和用地空间集聚规模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借鉴国外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的经验并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构建区域农地非农化指标二次配置及其利益主体内部之间利益分配的初步构想,并通过经济模型和以河南省农地非农化用地指标配置为例论证其可行性,经分析土地开发转让后,河南省的农业产值和非农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权空间转让后的土地配置方式不仅有利于非农经济发展的集聚发展,区域的非农经济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其利益分配方式体现了利益主体经济收益的公平性,促进区域地区间农业和非农建设的分工与协作,减少非农建设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曹志宏郝晋珉郭丽娜高红梅
关键词:经济补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