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40601-4)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连生王晓栋刘树深崔世海尹大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污染
  • 4篇分子
  • 4篇QSAR
  • 3篇内分泌干扰
  • 3篇内分泌干扰物
  • 2篇毒性
  • 2篇毒性研究
  • 2篇污染物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环境污染
  • 2篇活性
  • 2篇分子电性
  • 2篇分子电性距离...
  • 2篇分子全息
  • 2篇雌激素活性
  • 1篇定量结构-活...
  • 1篇定量结构活性...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9篇王连生
  • 6篇王晓栋
  • 5篇刘树深
  • 4篇崔世海
  • 3篇尹大强
  • 2篇肖乾芬
  • 2篇赵劲松
  • 1篇王海燕
  • 1篇李伟民
  • 1篇张民
  • 1篇陈振翔
  • 1篇彭盘英
  • 1篇王宇
  • 1篇戴玄吏
  • 1篇杨静
  • 1篇戴朝霞
  • 1篇林志芬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B...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五氯酚对鲫鱼肝脏的氧化损伤被引量:26
2003年
将鲫鱼暴露于浓度分别为 0 .0 0 16、0 .0 16、0 .16mg·L-1的PCP溶液 15d ,同时做空白对照 ,测定鲫鱼肝脏的SOD、GSH、MDA以及NO、NOS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0 .16mg·L-1组处理的鲫鱼第 13天全部死亡。与对照相比 ,在 0 .0 0 16mg·L-1浓度下 ,PCP提高了鲫鱼肝脏MDA和NO含量 ,GSH含量降低 ,SOD活性被抑制 ,NOS活性有所升高。在 0 .0 16mg·L-1浓度组 ,PCP对几个指标的影响比 0 0 0 16mg·L-1组大 ,与对照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
李伟民尹大强周岩张民王连生
关键词:五氯酚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
分子全息QSAR预测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活性被引量:6
2005年
某些天然和人工合成有机化学物质能够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一般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 EDCs), 从而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和持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鉴于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发展基于结构的快速筛选方法, 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筛选和评价,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应用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征方法——分子全息, 利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偏最小二乘分析(PLS), 以105种典型的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 发展了完全基于分子结构的定量预测模型, 可以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雌激素活性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和快速筛选.
王晓栋肖乾芬崔世海刘树深尹大强王连生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环境雌激素活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雌二醇衍生物的HQSAR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应用基于分子全息的QSAR方法,对30种雌二醇衍生物与羔羊子宫雌激素受体作用的lgRBA值建立了相关模型,研究了碎片区分参数及碎片长度对模型质量的影响.最佳全息条件下产生的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91,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LOO为0.897.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崔世海刘树深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分子全息环境污染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水分配系数(MlogP)、x 轴主惯性矩(Principalx)、γ 极化率[Polar(γ)]等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 R2 =0.7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肖乾芬戴玄吏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微核实验取代苯遗传毒性QSAR
双酚A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QSAR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描述子(MEDV)表征双酚A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其雌激素活性建立相关QSAR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描述子能全面反映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同时能揭示影响双酚A类化合物分子活性的分子结构基元.
崔世海刘树深彭盘英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生物的脂肪含量有关.化合物分成了3类,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比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要高,反应型化合物毒性最高.
戴朝霞赵劲松陈振翔王连生
关键词: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水生生物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稳健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TLSER)模型研究了35种有机磷酸酯类(OP)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对家蝇急性毒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可以指示毒性作用机理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OP化合物与生物体的作用过程中,分子的极性是影响活性的最重要因素,表明OP化合物可能与生物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模型的系数、标准误差及相关系数均与Bootstrap估计接近,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赵劲松王宇王海燕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有机磷化合物定量结构-活性关系BOOTSTRAP方法酯类化合物有机磷酸稳健性
硝基芳烃致突变性的二维/三维QSAR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硝基芳烃是一类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有毒有机化学品, 具有很强的毒性. 大部分硝基芳烃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因此对其致突变性的评价与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文中分别应用基于分子轨道参数的传统结构-活性关系方法(QSAR)和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研究了219种硝基芳烃的致突变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机理解释和预测能力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定量模型.
王晓栋林志芬尹大强刘树深王连生
关键词:硝基芳烃致突变性有毒化学品环境污染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描述子(MEDV)表征236种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应用最佳子集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QSAR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其生物富集活性的分子结构碎片为—CH2、—X、—C≮、—C≮、—O—,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估计相关系数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表明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同时应用训练集样本构建的QSA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表明训练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崔世海杨静刘树深王连生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因子分子电性距离矢量QSA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