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895)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5
- 相关作者:徐迎胜樊东升张朔崔岳毅陈仲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单次注射辛伐他汀增强大鼠疏松骨骼内固定强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疏松骨骼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内固定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右侧股骨髁植入钛合金螺钉后于髓腔内分别注射5mg、10mg辛伐他汀或空白PBS缓冲液。术后1个月行骨密度测定、螺钉周围骨微结构定量分析,钡4定螺钉最大载荷,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5mg组、10mg组骨密度分别为(201±23.3)、(207.9±23.5)mg/cm^2,与空白PBS缓冲液组(170.8±13.8)m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螺钉骨整合率分别为51.4%±3.0%、52.6%±4.1%,较空白PBS缓冲液组(273%±4.9%)增加,
- 杨宁崔岳毅宋纯理田耘冷慧杰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
- 关键词:斯伐他汀骨整合
- 三重刺激技术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探讨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近端神经传导阻滞的作用.方法 受检测者来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和病房.对12例MMN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3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双侧小指展肌TST检测和常规神经传导研究,根据TST波幅比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化判断神经传导阻滞.结果 健康志愿者TST波幅比率为93.0%±2.7%;MMN患者神经传导测定显示神经远端存在传导阻滞(CB)47处,TST波幅比异常42.3%±7.1%,提示神经近端存在传导阻滞,与人组时(7例)比较,确诊级别的例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P<0.05 );ALS患者TST波幅比异常30.5% ±4.8%(t=2.43,P<0.05),提示锥体束损害;肘管综合征患者TST波幅比率92.2%±2.6%,在正常范围内(t =0.68,P>0.05),肘上、下传导速度减慢(23.6±3.5) m/s(=2.00,P<0.05).结论 三重刺激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神经近端的传导阻滞,有利于MMN的诊断.
-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肘管综合征肌电描记术
- 三重刺激技术对肯尼迪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检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对肯尼迪病(KD)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的亚临床损害.方法 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肯尼迪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临床查体、基因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TST检测(包括经颅磁刺激、外周神经刺激、对冲技术等),计算TSTtest/TSTcontrol波幅比,判断其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状况.结果 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44±5)个]、常规肌电图结果均符合KD.TST检测结果:13例TS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正常,其中1例临床存在腱反射活跃,余12例腱反射减低;7例患者TST结果异常,其中4例CMCT正常,5例临床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其中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2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3例为KD原发性TST异常.结论 肯尼迪病可以存在上运动神经元的亚临床损害,同时必需排除锥体束损害的其他原因.
- 徐迎胜张朔樊东升
- 关键词:上运动神经元经颅磁刺激
- 连枷臂综合征颈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检测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对连枷臂综合征(FAS)患者进行体检、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寻其颈区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的证据.方法 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FAS患者67例,观察其诊断时和随访3、6、9、12个月时临床体检、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主要记录体检时的锥体束征、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和TST检测结果,判断其颈区UMN功能状况.结果 67例FAS患者诊断时,双上肢近端无力61例,右上肢近端无力4例,左上肢近端无力2例.上肢腱反射增强25例,减弱20例,消失22例.胸肌腱反射活跃或亢进66例,减弱1例,颈区UMN受累评分(2.0±0.5)分,颈区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评分(2.0±0.2)分.TST检测结果表明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为78.31% ±6.52%.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结果显示,胸肌腱反射的潜伏期为(7.80±1.22) ms,波幅为(1.23±0.14) mV.随访研究发现上肢腱反射逐渐减弱,UMN评分逐渐减低,下运动神经元评分逐渐增高,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逐渐下降,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潜伏期变化不明显.结论 FAS患者存在颈区UMN损害,随着病程进展,锥体束征常常被肌萎缩掩盖.
- 徐迎胜张朔陈君逸杨彦樊东升
- 关键词:连枷臂综合征上运动神经元
- 壳聚糖导管填充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
- 2016年
- 目的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壳聚糖导管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水凝胶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水凝胶组和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水凝胶组(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10只,制作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术后4、6、8、10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检测,术后1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荧光金逆行示踪、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形态检测,观察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6、8、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坐骨神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峰-峰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荧光金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能够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 郭琦刘灿海宝马腾王红宋纯理徐迎胜
- 关键词:辛伐他汀壳聚糖导管神经再支配
- POEMS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POEMS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2例POEMS综合征、26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 及63 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对其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肌电图等检测.结果 POEMS组中,下肢CMAP波幅低于上肢CMAP波幅[(1.02±0.23) mV比(2.12±0.30) mV,(P〈0.05)];与CIDP组相比,POEMS组CMAP波幅下降明显[(2.12±0.30) mV 比(3.94±0.52) mV,(1.02±0.23) mV比 (3.65±0.57) mV](均P〈0.05);远端潜伏期指数(TLI)明显增高[(0.41±0.13) 比(0.22±0.01);(0.45±0.16)比(0.24±0.13)](t=2.61,2.62;P〈0.05);CB或TD出现率低(P〈0.05).与MGUS组相比,POEMS组 CMAP波幅下降明显[(2.12±0.30) mV 比 (3.81±0.83) mV,(1.02±0.23) mV 比 (3.82±0.63) mV(均P〈0.05)],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5) m/s 比 (20±3) m/s,(28±4) m/s比 (18±3) m/s(P〈0.05)].结论 POEMS综合征周围神经脱髓鞘发生于神经中段,为均匀一致损害,很少出现神经传导阻滞和异常离散,轴索损害为长度依赖性.
- 徐迎胜宋红松张朔樊东升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肌电描记术
- 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强化骨骼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骨骼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效果,探索疏松骨骼局部给药预防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加低钙饮食3个月,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左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溶液5mg、10mg,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5个月每组随机处死半数大鼠(n-6)并取材。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改变、骨生物力学测试研究骨骼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后1个月和5个月,辛伐他汀注射组的骨密度、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髁及股骨颈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次注射辛伐他汀的局部骨强化效果至少持续5个月,对照组骨量则持续丢失,力学性能持续降低。结论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强效而持久地促进皮质骨形成及骨小梁改建,改善骨骼微结构,增加骨密度及骨强度,可作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
- 杨宁崔岳毅韩晓光冷慧杰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宋纯理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生成
- 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57例感觉神经元病(SND)和95例感觉神经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SEP)、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等检测。结果SND患者中,50例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广泛降低,7例SNAP测不出;SEP和CHEP参数有异常。其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NAP波幅低于腓肠神经[(0.6±0.2)μV,(0.7±0.2)μV比(1.5±0.5)μV;t=2.42,2.38;均P〈0.05);SEP各波潜伏期、波间期比感觉神经病组延长(t=1.99,1.99,2.00,2.07,1.99;1.98,1.99,2.02,1.98,1.99;均P〈0.05);周围段CHEP起始峰潜伏期SND组比感觉神经病组延长(t=2.01,2.00,2.02;均P〈0.05),中枢段CHEP起始峰潜伏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0.68;均P〉0.05)。结论感觉神经元病表现为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等,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上肢重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和痛觉诱发电位异常。
- 徐迎胜张朔樊东升
- 关键词:感觉神经病肌电描记术
- 连枷臂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连枷臂综合征(FAS)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FAS患者、上肢起病的经典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上臂丛神经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和延髓、颈、胸、腰骶4区肌肉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共人组138例患者,其中FAS组56例,ALS组60例,上臂丛神经病22例。FAS患者中男:女=5:1,主要表现为双上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上肢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各区域肌肉肌电图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其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波幅高于ALS组[(1531±76)灿V比(898±57)μV;(1433±57)μV比(872±75)μV](F=13.25,6.33,均P〈0.05);其第一骨间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肌电图MUAP波幅高于臂丛神经病组[(1263±24)μV比(507±42)μV;(1531士76)μV比(564±27)μV;(1433±57)μV比(593±36)μV)](F=12.32,16.71,8.35,均P〈0.05)。结论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男性较多见,主要累及双上肢近端,不同区域肌电图呈程度不同的神经源性损害,上肢运动神经CMAP波幅明显下降。
- 徐迎胜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臂丛神经病肌电描记术
-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UMN-DALS)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6例UMN-DALS患者及19例原发性侧索硬化(PL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和延髓、颈、胸、腰骶4个区的肌肉肌电图检测,每隔6个月复查1次。结果8例初诊为PLS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转入UMN—DALS组,此组患者增为84例。〉40岁的UMN-DALS患者中女性更多(男:女=1:1.37)。32例(38.1%)延髓部起病,从首发症状到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平均为30个月,77例(91.6%)在病程4年内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随访4年时,UMN-DALS组修改版ALS神经功能评分(分)由40±3下降为32±4(t=1.83,P〈0.05);UMN—DALS组与PLS组第一骨间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时限相比[(1003.7±25.2)μV和(353.5±21.5)txV,t=2.34,P〈0.05;(19.8±2.3)ms和(9.6±1.3)ms,t=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MN.DALS患者中女性、以延髓部起病患者比例较高,比PLS进展快,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局限。
- 徐迎胜张楠唐璐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肌电描记术电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