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6063)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江唐玉宝郭为民裴俊彦梁红瑜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电池
  • 7篇氧化物
  • 7篇氧化物燃料电...
  • 7篇燃料电池
  • 7篇固体氧化物
  • 7篇固体氧化物燃...
  • 5篇
  • 2篇碳纤维
  • 2篇反应机理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氧化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膜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燃料
  • 1篇化学氧化
  • 1篇活性炭
  • 1篇SDC
  • 1篇SM0
  • 1篇SOFC

机构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东教育学院

作者

  • 4篇刘江
  • 3篇唐玉宝
  • 1篇梁红瑜
  • 1篇裴俊彦
  • 1篇白耀辉
  • 1篇郭为民

传媒

  • 3篇第16届全国...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碳纤维的生长在含碳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镍基阳极失效过程中的作用
<正>直接使用含碳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containing fuel solid oxide fuel cells),由于其能高效清洁的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肖杰刘江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能够将碳所具有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的方式直接转换成电能,其理论转换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略高于100%;由于碳是固相,产物是气相(CO或CO),因此其燃料利用率不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1]。...
刘江唐玉宝刘燕白耀辉谢永敏
SDC中间层的阳极支撑型LSGM电解质膜SOF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离心沉降法及高温共烧结工艺在多孔NiO-Sm0.2Ce0.8O1.9(SDC)阳极上成功地制备了SDC/LSGM(La0.9Sr0.1Ga0.8Mg0.2O3-δ)/SDC电解质薄膜.经共烧结制备了11μm SDC/15μm LSGM/13μm SDC三层复合电解质薄膜.电池在800℃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0.92 W/cm2,但电池的开路电压0.89 V低于理论电动势.电池微结构和元素分析表明,高温共烧结时Ni扩散到LSGM电解质薄膜中引起电子电导,导致电池开路电压偏低.阻抗谱测试表明,引入SDC电解质作为隔离层后,欧姆极化过程和电极极化过程共同影响电池的性能.
郭为民裴俊彦梁红瑜刘江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的验证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电池(DC-SOFC)是一种能够将碳进行电化学气化同时产生电能的全固态装置。DC-SOFC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且在反应过程中不存在液体电解质的密封以及腐蚀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
谢永敏唐玉宝刘江
碳纤维的生长在含碳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镍基阳极失效过程中的作用
直接使用含碳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containing fuel solid oxide fuel cells),由于其能高效清洁的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
肖杰刘江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的验证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电池(DC-SOFC)是一种能够将碳进行电化学气化同时产生电能的全固态装置。DC-SOFC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且在反应过程中不存在液体电解质的密封以及腐蚀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
谢永敏唐玉宝刘江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能够将碳所具有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的方式直接转换成电能,其理论转换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略高于100%;由于碳是固相,产物是气相(CO2或CO),因此其燃料利用率不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1]...
刘江唐玉宝刘燕白耀辉谢永敏
以活性炭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英文)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注浆成型法制备了管状电解质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为YSZ,阳极和阴极材料都采用银.将活性炭不加任何气体直接用作电池的燃料.电池的有效面积为2.5cm2,在800℃时给出最大功率为16mW,其开路电压随温度的变化与理论结果一致.此电池在30mA的恒电流下连续稳定运行了37h,通过电化学反应消耗了加入电池中碳燃料的42%(w),证明了电池的工作是可以自维持的.与使用石墨燃料的SOFC相比,此电池的运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为活性炭比石墨具有大得多的微孔率和表面积.电池运行37h后很快衰减,燃料烧结和燃料量减少造成碳表面积减小可能是衰减的主要原因.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电池的极化电阻在电池的总损耗中占主导.通过对电池反应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发生在阳极/电解质界面的CO电化学氧化反应和发生在碳燃料表面的Boudouard反应构成的循环维持了电池的运行,因此通过添加促进上述两个反应的催化剂,可提高电池的性能.
唐玉宝刘江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一氧化碳电化学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