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I2008-02)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苗懿德刘杰郏蓉陈陵霞魏雅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密度
  • 3篇老年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护骨素
  • 2篇护骨素基因
  • 2篇骨质疏松症
  • 1篇代谢
  • 1篇血清
  • 1篇血症
  • 1篇生化指标
  • 1篇酸血症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年轻女性
  • 1篇尿酸
  • 1篇尿酸血症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苗懿德
  • 4篇郏蓉
  • 4篇刘杰
  • 3篇魏雅楠
  • 3篇陈陵霞
  • 2篇褚琳
  • 1篇纪立农
  • 1篇李小平
  • 1篇魏丽惠
  • 1篇徐启英
  • 1篇孙秀丽
  • 1篇孟春英
  • 1篇王建六
  • 1篇宝辉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较高,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了解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纳入2008-09/2010-0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血肌酐升高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纳入同期的非糖尿病男性76例。空腹采血测定血骨保护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末端水平。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应用Hologic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与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非糖尿病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骨保护素及Ⅰ型胶原C末端较非糖尿病者显著升高(P<0.05),而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与非糖尿病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保护素及I型胶原C末端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陈陵霞苗懿德刘杰魏雅楠郏蓉宝辉褚琳
关键词:糖尿病骨代谢骨密度骨质疏松
护骨素基因A163G多态性与北京地区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关系
2011年
背景: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其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A163G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07名老年受试者,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股骨近端、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取其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护骨素基因A163G多态性,并进行基因测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的骨密度变化,逐步回归法分析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在绝经后老年女性受试者中,腰椎、股骨Inter区,AA型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老年男性受试者中,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护骨素基因启动区域A613G多态性与绝经后老年女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魏雅楠刘杰陈陵霞郏蓉苗懿德
关键词:护骨素多态性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化疗后骨密度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年轻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的特点,为临床预防化疗后骨质疏松提供基础。方法: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共23例,均≤40岁,根据年龄分为≤26岁组和>26岁组。分别测定其腰椎正位、股骨近端以及前臂骨密度值,同时测定其血清激素水平及血镁、钙、磷离子水平。结果:(1)23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发生率为43.5%,其中≤26岁组9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6例(66.7%,6/9),>26岁组14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4例(28.6%,4/14)。≤26岁组腰椎L1~L4 BMD值明显低于>26岁组(P<0.05);(2)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放疗组患者骨密度减少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激素以及电解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化疗期间易发生骨密度减少,甚至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应重视其防治研究,对提高年轻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徐启英孙秀丽李小平刘杰苗懿德王建六魏丽惠
关键词:年轻女性妇科恶性肿瘤骨密度化疗
护骨素基因T950C及A163G多态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率较高。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T950C、A163G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4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100例,女性47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患者护骨素基因T950C、A163G的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患者腰椎、髋部及前臂的骨密度。结果与结论: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T950C不同基因型在特定部位具不同骨密度,CC基因型的腰椎L2、L4骨密度高于TC或TT型;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T950C不同基因型与骨密度相关。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A163G不同基因型在特定部位具不同骨密度,AA型的股骨大转子、前臂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AA型的腰椎L3、L4骨密度高于AG或GG型。表明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相关,A163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皆相关。
郏蓉苗懿德纪立农
关键词:护骨素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高尿酸血症患者51例(A组)及血尿酸正常患者259例(B组)。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的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测量两组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并检测TC、HDL-C、LDL-C、TG、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钙、磷。结果 A组血清25(OH)D3水平为(33.02±11.60)nmol/l,B组为(37.77±14.51)nmol/l,两组比较P<0.05;两组25(OH)D3不足与缺乏的构成比比较P均<0.05。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BMI、TG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6、0.184,P均<0.001),与HDL-C、血清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2、-0.114,P均<0.05)。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下,低水平血清25(OH)D3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郏蓉苗懿德孟春英陈陵霞刘杰褚琳魏雅楠
关键词:老年人高尿酸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