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省长基金(2001-3)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华庆刘小丽魏中华张锚链邓飞更多>>
相关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淋巴
  • 1篇杂合性
  • 1篇杂合性丢失
  • 1篇杂合性缺失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学
  • 1篇特殊亚型
  • 1篇染色体
  • 1篇种间
  • 1篇种间联结
  • 1篇种间联结性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表现
  • 1篇蕈样
  • 1篇蕈样霉菌病
  • 1篇微卫星重复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浸润
  • 1篇临床病理
  • 1篇淋巴瘤

机构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茂兰国家...

作者

  • 2篇邓飞
  • 2篇张锚链
  • 2篇魏中华
  • 2篇刘小丽
  • 2篇刘华庆
  • 1篇喻理飞
  • 1篇侯文
  • 1篇杨春玉
  • 1篇刘绍飞

传媒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3例皮肤Pagetoid’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006年
刘小丽魏中华张锚链刘华庆邓飞
关键词:病理特点分析组织学表现淋巴细胞浸润蕈样霉菌病特殊亚型
B淋巴瘤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碱基错配修复系统GTBP和hMLH1基因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lymphoma,BNHL)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象分析系统,分别检测58例BNHL染色体微卫星MSI及LOH。对其中23例BNHL细胞进行EnVinsion法检测MMR的功能基因GTBP、hMLH1的表达情况。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中GTBP和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和1.30。原发生于淋巴结内与淋巴结外的GTBP、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和0.67。GTBP蛋白在高、低度恶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hMLH1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较高度恶性高,P=0.99。在位点D6S275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DLBCL2例,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0%(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和F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60。结论:hMLH1和GTBP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BNHL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发生部位可能无关系。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的关系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魏中华邓飞刘小丽张锚链刘华庆侯文
关键词:微卫星重复杂合性丢失碱基错配
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优势乔木树种种间联结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2×2列联表、χ2检验、Ochiai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和顶极阶段群落主林层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从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到顶极阶段,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无关联性→正关联性→显著正关联性,反映了树种间竞争分化的过程;树种种间联结性从负联结低关联度的种对为主,发展到以正联结高关联度种对为主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从乔灌过渡、乔林阶段和顶极阶段群落主林层树种间关系从相对独立、相互排斥的关系,经种间充分竞争,逐渐形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种间联结性形成原因,提出了高度异质、极端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群落种间联结性深入研究的途径。
杨春玉刘绍飞喻理飞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种间联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