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26000)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魏瑞华粘红杨丽媛赵少贞李雪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眼
  • 5篇自身免疫
  • 5篇细胞
  • 5篇免疫性
  • 4篇自身免疫性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膜炎
  • 2篇干眼模型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眼库
  • 1篇眼液
  • 1篇愈合
  • 1篇原基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作者

  • 11篇魏瑞华
  • 5篇粘红
  • 4篇赵少贞
  • 4篇杨丽媛
  • 3篇李雪
  • 3篇郝永娜
  • 2篇边领斋
  • 2篇林伟平
  • 1篇刘勋
  • 1篇李筱荣
  • 1篇张晓敏
  • 1篇刘文广
  • 1篇东莉洁
  • 1篇王希莲
  • 1篇李颖
  • 1篇李亚楠
  • 1篇杨丹
  • 1篇祝颖
  • 1篇厉娜
  • 1篇王海燕

传媒

  • 9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建立及泪腺炎症因子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静脉回输自体激活的淋巴细胞建立稳定的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并分析干眼的泪腺炎性因子,探究干眼的泪腺免疫反应。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兔泪腺上皮细胞和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二者的共培养体系。将体外激活的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的方法诱发自身免疫性泪腺炎。对干眼临床指标及泪腺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眼模型组泪液分泌显著减少(t=115.6,P<0.05),泪膜破裂时间缩短(t=92.5,P<0.05)。荧光素钠染色显示角膜弥漫性点状着色,正常对照组基本无着色。泪腺组织HE染色显示淋巴细胞浸润,正常对照组很少。RT-PCR结果显示,干眼模型组泪腺中炎性因子IFN-γ、IL-6、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t=26.2、18.7、8.4;均为P<0.05),抑炎因子IL-10、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22.1、14.2;均为P<0.05)。结论经兔泪腺上皮细胞激活的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静脉回输后,成功诱发干燥综合征样自身免疫泪腺炎,建立了稳定的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泪腺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17、IFN-γ、TGF-β、IL-10参与泪腺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杨丽媛边领斋李雪粘红东莉洁魏瑞华
关键词:细胞因子IL-10
自身免疫相关性干眼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干眼是最常见眼病之一,损伤眼表和视力,影响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严重限制了对干眼的有效治疗。值得关注的是,较为严重的干眼类型多见于自身免疫相关性干眼。近年来,随着转基因小鼠和敲除基因小鼠的出现及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成功建立了许多新的干眼动物模型,对自身免疫相关性干眼的研究有重大价值。
魏瑞华郝永娜赵少贞
关键词:干眼干燥性角结膜炎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对自身免疫性干眼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o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群增殖,直接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上调Treg细胞或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调节Th1/Th2反应平衡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抗炎、调控各类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等方面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同时促进抑炎因子分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等可能促进泪腺组织损害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MSCs能减轻自身免疫性干眼的临床指标,恢复部分泪腺组织的分泌功能,本文就MSCs对自身免疫性干眼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希莲路晓晓杨丽媛粘红魏瑞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TLR7激动剂CL09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Th17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 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LR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DCs)调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作用机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TLR7激动剂CL097处理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将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加入培养基在体外定向诱导BMDCs,于诱导后第6天在培养基中加入5μg/ml CL097作用8h,对照组加入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097处理组与对照组BMDCs中IL-6、IL-23、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小鼠腹腔内注射百日咳毒素1μg,注射后2h将IRBP1-20与等容积含有结核分枝杆菌HR37RA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C57BL/6小鼠,眼底检查参照Caspi 0 ~4分的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3天取眼球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离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IRBP1.20-特异性T细胞,分别与CL097处理组及对照组的BMDCs共培养5d,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个组细胞中IL-17、γ干扰素(IFN-γ)、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T细胞中表达的T盒21转录因子(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EAU模型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L097处理组BMDCs中IL-6、IL-23、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45; t=5.476,P=0.032; t=17.240,P=0.003),而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0,P=0.009).CL097处理组BMDCs与IRBP1-20-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后,RORγt和IL-17 mRNA
陈琳粘红魏瑞华张红梅张晓敏肖青李雪李筱荣
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后兔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泪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24只24眼,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干眼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各8只8眼。MSCs治疗6周后,观察兔眼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泪腺组织中Th1、Th17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眼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兔泪腺组织和脾脏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CD4+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MSCs治疗6周后,取各组兔泪腺并行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或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干眼模型组泪腺内部分腺体细胞出现萎缩,腺管周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汇集区;与干眼模型组相比,MSCs治疗组泪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减轻,腺泡细胞形态较好。与干眼模型组比较,MSCs治疗组结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聚集显著减轻,上皮结构完整,变性和萎缩细胞较少见。MSCs治疗组泪腺组织中Th1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以及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水平较干眼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h17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转录因子RORrt mRNA的表达水平较干眼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治疗组泪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表达较干眼模型组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TGF-β的表达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泪腺组织中干眼模型组调节性T细胞(CD4+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0.0%,而MSCs治疗组中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7.8%,MSCs治疗组调节性T细胞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以减轻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组织病理学�
王希莲路晓晓杨丽媛粘红杨丹魏瑞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库84例角膜捐献者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库角膜捐献者资料分析,探讨角膜捐献和眼库发展的策略.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3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库身后捐献眼角膜的8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职务、文化程度、捐献动机等.结果 84例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85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的老人70.23% (59/84);捐献者死因以肿瘤58.33% (49/84)及心脑血管疾病17.86% (15/84)为主;捐献角膜的应用率为100%.结论 天津市身后捐献眼角膜人数逐年增多,但离现实需要差异甚远,需要加强法制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角膜捐献,帮助更多的需要角膜来重见光明的人.
林伟平赵少贞魏瑞华张琛
关键词:眼库
负载可递送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在兔角膜移植中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负载可递送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在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的愈合情况,评价其作为角膜移植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耳白兔105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只,Ⅰ组、Ⅱ组分别行板层植入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负载可递送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Ⅲ组为同种异体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 d、7 d、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组,每组各5只。其余15只(30眼)作为Ⅲ组角膜移植供体来源。术后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评分情况,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标志蛋白K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组内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升高(P1=0.000、P2=0.000、P3=0.006)。术后3 d、7 d、3个月,Ⅰ组和Ⅲ组角膜透明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22);术后7 d,Ⅰ组和Ⅱ组角膜透明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三组角膜CNV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术后15 d达最高,后逐渐降低(P1=0.001、P2=0.001、P3=0.000)。术后3 d、7 d、15 d,Ⅰ组和Ⅲ组CN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00、0.024);术后7 d,Ⅰ组和Ⅱ组CN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Ⅰ组、Ⅱ组术后1个月移植材料几乎完全降解,角膜基质胶原排列趋于规则,Ⅲ组胶原纤维排列局部欠规则;术后6个月三组胶原纤维排列基本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三组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阳性表达。术后6个月VEGF表达较术后15 d减少,Ⅲ组较Ⅰ组、Ⅱ组表达减少。结论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能支持角膜上皮的生长,促进角膜�
李雪王海燕郝永娜赵少贞刘文广李亚楠边领斋粘红魏瑞华
关键词:角膜移植伤口愈合
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观看3D影像后视疲劳和动眼参数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在观看3D影像后动眼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名青年受试者,按其融像性聚散能力分为2组:视功能正常(normal visual function,NVF)组21人,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 FVD)组16例。两组受试者观看40 cm处3D影像前和观影1 h后分别行动眼参数的测量,包括单眼调节幅度、梯度性调节性集合/调节(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值、观看距离所对应的近距隐斜量、融像幅度以及视疲劳的主观问卷。结果两组人观看3D影像后均出现视疲劳,FVD组视疲劳问卷得分高于NVF组(P=0.012)。NVF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49±1.37)D、(12.07±1.3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02△±1.70△、-4.71△±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51.81△±6.93△、50.90△±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FVD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33±1.70)D、(11.66±1.8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13△±2.31△、-4.41△±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37.75△±6.72△、34.25△±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VF组与FVD组观影前后AC/A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631,P=0.245)。观影前后单眼调节幅度改变量、近距隐斜量改变量、AC/A改变量在NVF组和FV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所有受试者观影前后近距隐斜量改变量与视疲劳程度无相关性(rs=0.021,P=0.904)。而观影前后融像幅度的改变量在NVF组-1.00△(-2.50△~1.50△)和FVD组-3.50△(-5.00△^-2.2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观看3D影像会导致视疲劳及单眼调节幅度、近距隐斜量和融像幅度的变化;融像性聚散障碍者较视功能正常者观影后融像幅度下降更明显,视疲劳更严重。融像幅度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观影像后视疲劳程度�
刘珠珠魏瑞华林伟平张洪波贺美男
关键词:3D影像视疲劳
Sjgren综合征相关性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Sjgren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所致的眼干、口干综合征,但在发病的晚期,会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SS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前,随着动物模型和实验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关于SS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早期诊断SS提供了新的理论证据。本文从遗传学、病理生理学方面就SS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期对SS相关性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新的认识。
魏瑞华魏瑞华边领斋郝永娜粘红赵少贞
关键词:SJOGREN综合征干眼发病机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自身免疫性干眼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静脉回输自体激活的淋巴细胞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干眼模型组和h UCMSCs治疗组,h UC-MSCs治疗组于回输淋巴细胞后输注1 mL 1×10~7个·mL^(-1)hUCMSCs,连续输注5 d,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的PBS。三组分别在术后2周、4周、6周检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6周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泪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周、4周、6周h UC-MSCs治疗组较干眼模型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升高(均为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着色显著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泪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减少。hUC-MSCs治疗组和干眼模型组相比,泪腺组织中炎性因子IFN-γ、IL-17表达显著降低(F=50.48、18.13;均为P<0.05),而抑炎因子IL-10、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F=31.06、21.40;均为P<0.05)。结论h UC-MSCs减轻兔自身免疫性干眼,对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
王希莲杨丽媛粘红路晓晓李雪刘勋魏瑞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