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06G041)

作品数:11 被引量:15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维勤叶向红江方正童智慧李雪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护理
  • 6篇重症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重症急性
  • 5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坏死
  • 3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乳糜
  • 3篇乳糜瘘
  • 2篇胰腺炎患者
  • 2篇外科
  • 2篇护理管理
  • 2篇坏死性
  • 2篇并发
  • 1篇导管

机构

  • 9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11篇李维勤
  • 10篇叶向红
  • 8篇江方正
  • 7篇童智慧
  • 3篇彭南海
  • 3篇李雪
  • 2篇李宁
  • 2篇黎介寿
  • 2篇李刚
  • 2篇吴丛业
  • 2篇张璐瑶
  • 1篇刘云
  • 1篇徐晓帆
  • 1篇姚红林
  • 1篇邹磊
  • 1篇孙加奎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年份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感染被引量:15
2012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引发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及MODS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20%~50%。对于伴有MODS的SAP合并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0%,而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仅为10%~30%.
李维勤童智慧吴丛业李刚张璐瑶邹磊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坏死感染经皮穿刺负压引流内窥镜检查坏死组织清除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27例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护理,摸索出一套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与技巧。方法对27例经皮穿刺置管SAP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经皮穿刺引流术后引流时间(21.2±9.7)d,术后住院时间(48.2±12.5)d。27例患者均达到预期引流效果。2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5例患者均达到预期引流效果。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SAP早期治疗中安全可行的方法,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引流的目的。
姚红林叶向红童智慧李维勤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S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用于SICU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及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入住该院SICU病房的所有病人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针对分值高的项目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最终分析不同分值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其评分的分值越高,病人的HAP、气管插管、精神障碍、计划外拔管、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均有相应的增加,在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后,二者依然呈正相关。结论:在SICU中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病人进行危重度的评估,并对其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对不同分值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关注度,是一种科学的危重病管理方法。
叶向红彭南海江方正李维勤刘云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安全管理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期间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分析5例普通外科ICU内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肠内营养,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监测腹腔引流液量及其甘油三酯浓度和乳糜试验的变化。结果 5例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腹水中甘油三酯的浓度显著下降,引流量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最终5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后乳糜瘘自行愈合。结论肠内营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肠内营养管理可有效预防乳糜瘘加重和复发。
江方正叶向红童智慧李维勤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乳糜瘘肠内营养安全管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Hu(20~28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4±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3424±15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童智慧吴丛业李维勤李刚张璐瑶叶向红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术盆腔腹膜后经皮置管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5例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针对肠内营养特有并发症和乳糜瘘的特性,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未发生一例并发症,保证了肠内营养安全连续的实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确保肠内营养能够连续实施,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童智慧徐晓帆李维勤
关键词:乳糜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乳糜瘘的护理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并发乳糜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普通外科重症监护室5例SAP并发乳糜瘘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4例采用早期生长抑素联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17~39d,平均为(29.5±9.18)d;其间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行营养支持过渡,后期再行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治疗。1例患者在检查乳糜腹水阴性后给予EN治疗复发乳糜瘘,1例患者出院后复发乳糜瘘,该2例患者均经及时处理,情况好转。2例患者行TPN治疗和1例患者行TEN治疗39d后乳糜腹水消失。5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后使其乳糜瘘自行愈合。结论 TPN、腹腔穿刺引流、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是SAP并发乳糜瘘患者护理的关键内容。
江方正叶向红李维勤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乳糜瘘护理
呼吸道专职护士在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呼吸道专职护士对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03-2010年入住外科监护室内的人工气道患者2 381例,由呼吸道专职护士实施系统化的呼吸道管理。结果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和呼吸道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在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患者加速康复有促进作用。
江方正叶向红彭南海李维勤
关键词:人工气道护理
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被引量:75
2011年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8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湿化效果满意,痰液黏稠度较稀薄,肺部感染率较低。
江方正李雪叶向红李维勤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护理
呼吸道专职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呼吸道专职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机械通气患者505例为对照组,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2 1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观察组通过呼吸道专职护士从患者、呼吸机、医护人员3个方面实施呼吸道集束化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实施集束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呼吸道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江方正叶向红彭南海童智慧李维勤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