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D035)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蒲亨强贾力娜陈芳胡暐光肖珺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艺术

主题

  • 12篇音乐
  • 10篇道教
  • 5篇仪式音乐
  • 5篇传承
  • 4篇经韵
  • 3篇道教仪式
  • 3篇教仪
  • 2篇旋律
  • 2篇仪式音乐研究
  • 2篇音乐研究
  • 2篇照本宣科
  • 2篇南宋
  • 1篇道教文化
  • 1篇道乐
  • 1篇东晋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演进
  • 1篇艺术
  • 1篇音乐传承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重庆人文科技...

作者

  • 12篇蒲亨强
  • 1篇贾力娜
  • 1篇陈文安
  • 1篇关孟华
  • 1篇陈芳
  • 1篇曾桢
  • 1篇肖珺
  • 1篇肖珺
  • 1篇胡暐光

传媒

  • 3篇歌海
  • 3篇音乐探索
  • 2篇黄钟(武汉音...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音乐研究
  • 1篇中国音乐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晋道教斋乐传承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引论道教音乐传承至今的曲目有百余首,多为自东晋以来历代传统的遗存,其延时之长、数量之多,在中国音乐中诚属罕见。显然,道教在音乐传承方面必有其特殊的方法方式,值得加以研究。但历史上有关道乐传承的资料极为零散而稀少,更无专门的文献,故研究时首先需要从浩繁文献中爬梳出有用的资料,再加以整理研究。本文主要依据道教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也采用一些合理的相关材料和推测。
蒲亨强贾力娜
关键词:音乐传承道教东晋中国音乐曲目道乐
道教仪式音乐传承体系探微被引量:2
2016年
道教音乐绵延近两千年尚较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传承体系,文章研究此传承体系的构成要素(观念、客体、传人、方式、制度)的特点及其协同运用方式,藉以认清此体系之全貌及其特点,解开道教音乐保存传统顽强久远的奥妙所在,为更好地保存和发扬道教音乐遗产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宗教音乐传承体系的一般特点研究提供启示和理论范式。
蒲亨强胡暐光
关键词:道教仪式音乐传承体系照本宣科
明代道教仪式音乐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时存原始文献,从斋仪音乐种类、经韵、传承三方面探讨明代道教音乐的基本特点和继承发展状态,本文认为此时期虽然有复兴北宋皇家道教政策之举,但发展主流是直接沿袭了古老灵宝法黄箓斋在宋元转型的新法样式,并在音乐表演与韵目上有一定扩充发展。
蒲亨强
关键词:仪式音乐
宋代道教仪式音乐研究
2017年
宋代灵宝派仪式音乐继续在江南弘传中,因应特定历史背景和借鉴佛教仪式,促使黄斋的"正斋"演变为情节性的"施食",并为后世沿用。另投龙、传度等仪则以继承为主略有发展。施食仪的盛行扩充出较多新曲,音乐表演的作用更加突出,由此显现出宋代转型的时代特点,其巨大影响至今犹存。
蒲亨强肖珺
关键词:宋代道教仪式传承经韵
论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通过重庆市彭水县两首由汉族苗族唱的"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论证民歌旋律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的印象凝结,是保留民族特征最顽强最明显的要素之一的观点。认为分析民族特性音调及其旋律发展手法,并将其与有关民族的旋律作比较,有助于识别民族特征并认清保留民族性的程度。因而,民歌旋律特点的研究,不仅具有音乐学意义,也可能是民族识别的一个重要学术依据,由此通过音乐学分析为民族学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蒲亨强
关键词:民歌旋律民族识别苗族音乐分析
唐五代的道教仪式音乐
2016年
唐代因宫廷和社会力量的加盟,道教仪式音乐开始进入中国社会,成为华夏音乐的成员,与世俗音乐交叉影响。但无论道内或道外的发展,仍都基于继承东晋灵宝法的传统。皇室对道教音乐的利用改造,亦并未触动道教的传统内容。道教内部的仪式音乐仍是发展的主体,其中顺应潮流而局部新增的仪式音乐,对于前进中的传统道乐只具添枝加叶的意义。唐五代道教仪式音乐继承传统为主,述而不作的性质是明显的。唐五代时期,东晋南朝建立的灵宝斋传统仍为不同道派吸收融合运用而显其大,构成道教仪式音乐发展的主流,同时也适应时代的社会潮流而有局部的新变化。它以继承为主、少量演进的特点而在道教仪式音乐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蒲亨强陈文安
关键词:音乐艺术唐五代道教文化演进
南朝道教仪式音乐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南朝是道教仪式音乐史上极重要时期,其仪式音乐略可分南北两支,北方天师道承东汉旧仪并吸收灵宝仪而发展。南方以灵宝派为大宗,承东晋灵宝传统,兼收天师道、方仙道及佛教之仪而发展,到陆修静总其大成后形成规范模式并绵延后世。时见主要仪式有天师道的上章,灵宝派的投简、度亡、传授诸仪,且为后世沿用,尤以授度仪程序最严整、音乐最丰富、结构最规范,成为南朝宋道教仪式音乐的经典。
蒲亨强
关键词:南朝道教仪式陆修静
元代的道教斋仪音乐
2017年
文章根据原始斋仪文献,从斋仪类型、经韵、传承三方面探讨元代道教斋仪音乐的继承发展情况,由此评估斋仪音乐的总体面貌和特点:较完整沿袭了灵宝法的传统模式,更多接受了南宋的转型样式,在音乐行为方式与经韵曲目上有一定的扩充发展。
曾桢蒲亨强
关键词:元代道教经韵传承
南宋《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音乐资料研究
2016年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是南宋时期黄箓斋的集大成之作。黄箓斋历来运用极广泛,至南宋更盛,故察明此著之详情,则道教斋仪知过半也。在对此著作全面解读基础上,集中研究斋的仪式音乐详情,指出其在较好保留古法基础上,又顺应历史作了重大改革,构成了黄箓斋音乐的历史转型。改革核心是将以诵经功德为超度手段的黄箓斋主部一改为以破狱救亡的情节表演,从而使斋仪更具人情味、信仰说服力和观赏性,由此大行于世,于今仍盛。此转型还反映出斋仪表演的中心开始从神转向了人,而表演的情节化丰富了程序和曲目,使音乐行为的信仰和美学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更贴近世俗的审美情趣。这一改革在更早年代已有先声,但正式完成并形成规模却在南宋。
蒲亨强
先道时期的音乐资料初研
2014年
道教音乐在东汉萌芽之前,应该已有渊源可寻。通过多方爬梳,发现两则相关道教的音乐资料,分析其中隐含的道教音乐元素,研究其与后来成型的道教音乐之关联性线索,希望能为探讨道教前期的音乐渊源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资料,以为道教音乐渊源研究做一些有益补充。
肖珺
关键词:道教渊源音乐资料《穆天子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