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92102110091)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中全崔晶李峰李楠姜鹏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旋毛虫
  • 2篇旋毛虫幼虫
  • 2篇血液
  • 2篇PCR检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虫
  • 1篇小鼠
  • 1篇PCR
  • 1篇虫体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篇李楠
  • 2篇李峰
  • 2篇崔晶
  • 2篇王中全
  • 1篇王书伟
  • 1篇张玺
  • 1篇姜鹏

传媒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4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CR检测感染早期小鼠血液中旋毛虫幼虫的研究
2009年
为了研究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应用旋毛虫1.6kb重复序列为扩增靶序列对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和南方旋毛虫(T7)肌幼虫DNA进行PCR扩增,并检测小鼠感染20、100、300条T1肌幼虫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结果表明,T1、T4和T7肌幼虫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510bp),而T2和T3无扩增产物;1、0.04和0.02条T1、T4和T7肌幼虫均能扩增到清晰的目的条带(510bp)。2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d~6d,PCR阳性率均为7.69%;1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d~12d可检出旋毛虫DNA,其中感染后5d~7d的阳性率分别为30.77%、38.46%及30.77%;3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d~15d可检出旋毛虫DNA,感染后7d的阳性率为61.54%,感染后6d与8d~10d的阳性率均为53.85%。3组旋毛虫感染小鼠PCR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阳性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1),100条与300条感染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CR阳性率与检测时间有相关性(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与感染程度和检测时间有关,对感染早期旋毛虫抗体阴性宿主有一定诊断价值。
李峰王中全崔晶王书伟李楠
关键词:旋毛虫PCR
人工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优化方案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观察ICT人工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与优化方案的检验效果,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经口感染300条、20条、5条旋毛虫感染性肌幼虫,42d后剖杀,肌肉剪碎后经ICT-消化法消化,收集肌幼虫,观察不同沉淀容器、温度、过滤筛及消化时间对幼虫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回收率随筛孔径的增大而升高(p<0.01),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0.01)。肉样消化2h的幼虫回收率(96.18%)明显高于消化0.5h(88%)(p<0.05)。ICT-消化法与改良消化法用于5条旋毛虫感染小鼠肌肉检验时的阳性率均为100%,但后者收集的幼虫数(68.70条)明显多于前者(55.90条)(p<0.01);改良消化法对每克肌肉虫荷(lpg)为0.1lpg和1lpg的肉样检验时,敏感性与幼虫回收率均为100%。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最佳方案为肉样43℃消化2h、消化液冷却至4℃时40目(425μm孔径)筛过滤及锥形量杯沉淀。
李峰王中全崔晶李楠姜鹏王莉张玺
关键词:旋毛虫影响因素
Ts21基因在旋毛虫不同期虫体的表达及特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旋毛虫Ts21基因在不同发育期虫体的表达及其特性。方法应用RT-PCR检测旋毛虫Ts21基因在成虫、新生幼虫、感染后15d的成囊前幼虫及感染后42d的成囊幼虫(肌幼虫)的转录情况;应用抗Ts21重组蛋白血清通过间...
崔晶王中全张玺王睿
文献传递
PCR检测感染早期小鼠血液中旋毛虫幼虫的研究
目的研究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方法根据旋毛虫1.6kb重复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和南方旋毛虫(T7)肌幼虫DNA;PC...
李峰王中全崔晶王书伟李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