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12SFB2048)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冯彦君谭金可汤闳淼关凤荣张凌竹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社会法
  • 2篇法律
  • 1篇调适
  • 1篇心理
  • 1篇行政
  • 1篇行政行为
  • 1篇学理
  • 1篇证成
  • 1篇职业病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法学
  • 1篇社会救助
  • 1篇社会权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社会
  • 1篇生理
  • 1篇司法
  • 1篇司法适用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作者

  • 5篇冯彦君
  • 1篇张凌竹
  • 1篇谭金可
  • 1篇关凤荣
  • 1篇汤闳淼

传媒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当代法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于“法律信仰”的遐思与追问被引量:7
2015年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所具有的敬畏、尊崇和信赖的心境状态,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法意识和法理念。法律信仰是促进"客观法"转化为"主观法"、"文本法"转化为"生活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法律贯彻实施的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信仰的法律和法治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灵与肉的分离。当代中国缺失法律信仰的根源是多元的,既有传统文化的型塑,也有现实法外力量的挤压。塑造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必须在法治实践层面强化法的"有理性"和"有用性",同时在法学教育层面培养和塑造以法律权威、法律信仰为核心内容的法治理念。
冯彦君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律权威法治遐思追问
劳动者职业健康法律保护的误区矫正被引量:5
2016年
目前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法律保护存在着"身体职业健康观""职业安全附属观""职业病防治观"等混淆性或者模糊性认识,制约着职业健康法律保护的发展。严峻的职业健康形势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法律保护的误区。未来职业健康法亟须从"法定职业病导向"转向"风险导向"的健康权保障,从"生理一元保护"走向"生理—社会—心理三元"职业健康法律保护;从被职业安全保护的"隐而不彰"走向二者的立法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促进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法律保护的有机协调。
谭金可
关键词:职业病劳动者
“和谐劳动”的观念塑造与机制调适被引量:11
2015年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政治宣言和施政纲领,是劳动立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使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及其和谐意蕴,必须实现宏观立法与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和谐劳动法律观念的更新与转换;必须合理调适相应的法律机制。因此,文章重点研讨劳动关系的定位及其和谐性之阐释、和谐劳动观念更新与转换、和谐劳动机制的强化与创新。
冯彦君
关键词:劳动法劳动关系
社会法领域适用公益诉讼之证成被引量:4
2016年
社会法是保障公民社会权之法,社会权是社会法学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有效工具,理应成为社会法传统程序救济的有益补充。应该通过完善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保障社会公益诉权的有效行使,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在强化社会权救济上的制度功能。进而推动中国社会法学理论研究向纵深挺进,促进社会法治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
冯彦君汤闳淼
关键词:公益诉讼社会法社会权司法适用劳动公益诉讼
集体合同效力的生成与实现——以营造“和谐劳动”为目标被引量:7
2016年
集体合同能否发挥实现劳资团体自治和营造和谐劳动的制度功能,取决于其效力的生成与实现状况。我国劳动立法秉持集体合同效力肯定观,为集体合同的效力生成与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立法态度和精神值得肯定。但现行立法并未对集体合同效力具否之判定、效力射程之厘定、效力可诉性之有无等问题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需要在立法论和解释论层面上予以弥补。集体合同效力的实现及其治理功能的发挥,深受工会体制和团体机制的制约,也需要探寻改革和破解之道。
冯彦君
关键词:集体合同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被引量:48
2013年
中国社会法的兴起与社会法理论的诞生是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学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表征,社会法概念的提出、阐释与运用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法由其自身的部门法精神和品格所决定,其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权益、追求社会实质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价值取向。社会法凭借倾斜保护与平衡协调的制度机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担负着更大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体系主要由社会法本体理论、社会权利理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理论和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理论所构成。社会权是社会法学的基本范畴,社会法是保障和捍卫社会权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是社会法的神圣使命和时代担当。
冯彦君
关键词:社会法学
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理论基础与实践把握
2015年
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属于社会保障给付行政内容。通过权利来源、法律依据论证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的理论基础,提出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具体成立要件包括明确的给付标准和规定社会救助给付机关实施具体行政给付行为。由于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面临司法实践困境,建议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规定社会救助行政复议前置制度,启动行政复议的纠错机制,保障社会救助给付请求权的实现。
关凤荣张凌竹
关键词:给付行政社会救助行政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