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MZ003) 作品数:16 被引量:157 H指数:6 相关作者: 纳日碧力戈 黄达远 毛颖辉 杨军昌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贵州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政治法律 更多>>
名字与神灵 被引量:1 2014年 命名是民间超度仪式中的关键环节,是神灵信仰的操演实践。本文利用奥斯汀的言语施为理论,讨论呼名唤神的行动意义,尤其是萨满仪式中名字与神灵之间的密切联系。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萨满 名字 神灵 艺术与国运 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在社会、人文、美德等方面尚不能自称最强国。经济强大给国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不能代替国政,国家良治不足者,由强变弱,不能持续。国强靠"政经",即发达的政治和经济;国运靠"生态",即经济、社会、人文、美德之良性对转。国运呼唤强化良治,呼唤经济、社会、人文、美德之良性共生,而良治和"共生"可出自艺术生活。艺术生活即生活美学。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艺术 国运 生活美学 边疆、民族与国家:对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观”的思考 被引量:24 2011年 本文对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理论高度重视历史上牧业社会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农业社会为中心的中国史思考维度。特别是拉铁摩尔从中国内部文化—族群的多样性视角,通过分析牧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在长城这一中间过渡地带的竞争、共生与统一的关系,开启了文化多元主义中国的历史思想取向,对中国疆域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黄达远关键词:边疆 文化多元主义 边疆无界:万象共生的人类观 被引量:17 2011年 从人类学关注地方知识、本土观点的传统出发,再次申明超越人本、着眼生命的重要,并由此探讨发展、保持和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关注发展、保持、恢复兼顾的生态回归。中国传统上的形气神三元论、贝特森的万物关联、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可作为关注发展、保持和恢复的思辨基础,而普遍与特殊的对立统一观,也符合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观照。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边疆 从格尔茨反思到艺术自觉:普世与特殊的中和 被引量:2 2015年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人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辩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纳日碧力戈 毛颖辉关键词:格尔茨 佛教艺术的人间所指 2015年 汉藏佛教艺术中蕴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值得深入发掘和利用。费孝通教授晚年指出,人富了之后需要追求文艺,中国需要从科技兴国转向文艺兴国,这是有道理的。美与善的神韵,以建筑、图像和雕塑的形式,形成光光交彻、物物相指的"生命场",不仅可以开启民智,推动创新,还可以促发感悟,自觉忘我。汉藏佛教艺术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种见,以千灯互照的心态,对待民族共生的现实。从"形物"升华"精神",以"精神"返指"形物",这是象似、标指、象征的大圆融,是万物共生、万象互构的大千世界。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汉藏佛教 国家视角下的“蒙医入中”辨析 被引量:1 2018年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中医药包括少数民族医药,"蒙医入中"借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一分类固然属于国家标准,但国家标准的背后是国家利益。从国家视角出发,"蒙医入中"是自上而下构筑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医入中"代表了主体精英通过分类认同实现文化认同的努力,为中医"增容",让"中"字提高弹性,同时也把各种文化人群包括进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从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中寻求重叠共识。 纳日碧力戈 张梅胤关键词:中医药 双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70 2019年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于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中发现提炼和铸造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建设。共同体意识不能靠少数民族单向铸牢,而是要靠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双向铸牢,不仅少数民族要认同多数民族,多数民族更要认同少数民族,共同认同新时代中华民族,彼此差异互补、互联互融、求同存异,形成富有活力、持续创新从而可持续的民族生态。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中华民族 “苗疆再造”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6 2011年 在对清雍正朝武力"开辟苗疆"动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开辟苗疆"历史事件之"苗疆再造"阶段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教化措施对苗疆民族关系所产生的系列深刻、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苗疆民族关系由此而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直接的结果是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和文化的激烈碰撞、冲突,并因此带来苗疆社会的急剧动荡和清政府对苗疆治理措施的审视和调整。对这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思考无疑有助于对当今国家民族政策更加认同和理解,也有助于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意识的增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杨军昌关键词:民族关系 文化与边界:社会如何分类 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回顾人类学经典作家关于跨文化范畴分类的讨论,追溯社会分类观在族群边界理论中的运用,试图证明社会分类的基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时空感及其出生成长过程中的亲族感和身体物觉,它要同时依赖先天的认知能力与后天的"家系"感受和身体物觉。社会分类体现了"形物结构"和"超验结构"的交互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部分关联。 纳日碧力戈关键词:身体 族群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