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284)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邢华薛莹董轩臧矫王焱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帕金森
  • 6篇帕金森病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3篇帕金森病模型
  • 3篇类风湿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SIRNA
  • 2篇多巴胺能
  • 2篇营养因子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帕金森病模型...
  • 2篇细胞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邢华
  • 4篇薛莹
  • 3篇董轩
  • 2篇臧矫
  • 2篇王焱
  • 1篇刘宗平
  • 1篇陈兵
  • 1篇张汤杰
  • 1篇周天胜
  • 1篇陈雨松

传媒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帕金森病进展缓慢,以神经退化为特征,主要病因是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减少。传统疗法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而近来较理想是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包括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体内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成为基因治疗靶细胞的显著优势,并已被普遍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然而,对帕金森病进行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选择具有多样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近十年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基因的选择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薛莹潘士锋邢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CDNF-B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Lipo 2000试剂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NF(大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确认构建CDNF-BMSCs成功后,以脑立体定位技术为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进行纹状体内CDNF-BMSCs移植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试验动物的旋转行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B技术检测纹状体内CDNF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探讨CDNF-BMSCs移植治疗PD的效果。结果表明:细胞移植治疗2周后,CDNF-BMSCs组大鼠的行为学显著改善,纹状体内CDN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增加、TH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同时,CDNF-BMSCs组动物脑纹状体内CDNF、TH阳性细胞数均随时间逐渐增多。这一研究为基因治疗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试验依据。
陈雨松薛莹潘士锋董轩邢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的观察
2016年
[目的]利用Morris水迷宫、避暗箱、穿梭箱检测6-羟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了解PD除行为障碍外的认知变化,并运用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表达量检测的方法来对PD大鼠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方法]实验分为P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首先以立体定位单侧纹状体注射6-OHDA法制备PD大鼠模型,2周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导转圈,旋转圈数 >7 r/min的大鼠判定为成功PD模型,并运用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表达量检测的方法来对PD大鼠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应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目标象限游泳路程及目标象限游泳时间;采用大鼠避暗箱进行多次测试法,获取并分析明箱观察时间百分比(%)数据;应用大鼠穿梭箱进行穿梭箱被动回避反应,获取并分析主动逃避次数(次)和主动逃避平均时间(秒)。[结果] PD模型组大鼠和正常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象限游泳路程显著减少(p <0.05),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极显著减少(p <0.01);避暗箱进行多次测试法中,明箱观察时间百分比(%)明显缩短(p <0.05);穿梭箱被动回避反应实验中,主动逃避次数(次)和主动逃避平均时间(秒)均明显减少(p <0.05)。[结论] 6-OHDA纹状体注射构建的P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可以作为研究人类帕金森病性痴呆的模型。
王硕玥王焱方丽孙雅婧陈兵邢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学习记忆
白细胞介素-1β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探讨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中的作用,并评估IL-1β-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RA的效果。首先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然后将成功建立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PBS,IL-1β-siRNA以及IL-1β-siRNA联合BMSCs,注射1、2、3、4周后分别检测大鼠形态学、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估IL-1β-siRNA联合BMSCs治疗RA的效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IA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强迫游泳挣扎时间以及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并呈现典型的关节炎症状,而足趾肿胀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血清中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RA大鼠模型构建成功,且IL-1β可能与RA的发病密切相关。在治疗试验中,与PBS注射组大鼠相比,IL-1β-siRNA以及IL-1β-siRNA联合BMSCs协同注射均可以显著提高大鼠体重增长、强迫游泳挣扎时间及脾脏组织中TGF-β1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足趾肿胀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血清IL-1β水平,并且IL-1β-siRNA联合BMSCs协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IL-1β-siRNA单独治疗组。本研究结果说明Ⅱ型胶原蛋白可成功诱导大鼠RA模型,IL-1β可能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β-siRNA联合BMSCs协同治疗可以增强RA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基因联合细胞治疗RA提供了理论基础。
周天胜董轩董轩刘宗平邢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SI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风湿性关节炎
试论动物实验与动物伦理被引量:2
2012年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动物实验中如何关注动物伦理,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动物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动物保护主义、动物福利、动物伦理及其与动物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动物实验与动物伦理必须协调发展,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遵循"3R"(代替、减少、优化)原则,开展动物实验,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邢华张汤杰
关键词:动物伦理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CDNF表达变化
2018年
为了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过程中大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表达的变化,以大鼠为模型,研究了帕金森病CDNF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单侧黑质内单点注射6-羟多巴胺的方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Q-PCR方法检测CDNF和多巴胺合成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在模型大鼠黑质中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PD模型大鼠脑黑质区CDNF和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CDNF m RNA表达水平虽未见显著改变(P>0.05),但CDNF及TH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帕金森病的发病可能与黑质中CDNF和TH表达量降低,进而抑制多巴胺合成有关。
张彤宇薛莹周鹏飞潘士锋邢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旨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选取正常大鼠(N组),造模后4周、8周PD大鼠(M4、M8组),BMSCs移植治疗4周、8周后PD大鼠(T4、T8组)纹状体匀浆液,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各组纹状体内DA的含量。结果表明,N组大鼠纹状体内DA的含量为(15.56±2.16)μg/g;M4和M8组大鼠损毁侧脑纹状体内DA含量为(10.67±1.54)μg/g和(10.50±2.32)μg/g,均显著低于N组(P<0.05);T4和T8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内DA含量为(12.70±2.91)μg/g和(13.71±2.42)μg/g,均显著高于M4和M8组(P<0.05)。T8组DA含量显著高于T4组(P<0.05),表现出随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DA水平逐渐恢复的规律。说明BMSCs移植提高了PD模型大鼠脑纹状体内DA的含量,提示移植的外源BMSCs可能通过分化为DA能神经元或促进其功能恢复,增加DA的分泌,进而改善PD模型的症状。
潘士锋臧矫薛莹董轩王焱邢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纹状体多巴胺
TNF-α-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抑制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途径。以鸡Ⅱ型胶原法诱导的RA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TNF-α-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RA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RA大鼠随机分为PBS组(模型对照)、甲氨蝶呤组(阳性药物对照)、BMSCs移植组、TNF-α-siRNA注射组和TNF-α-siRNA+BMSCs移植治疗组共5个组。结果表明:与PBS组模型大鼠相比,4个治疗组大鼠的生长速度均极显著提高,而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足趾肿胀值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极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与PBS组模型大鼠相比,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表达水平在4个治疗组均极显著提高,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TNF-α-siRNA+BMSCs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治疗组。这一研究说明,TNF-α-siRNA+BMSCs联合治疗可能通过抑制RA关节处MMP-9的表达而发挥作用,从而为基因干扰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RA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吴秉星周安潘士锋邢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SI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靶向IL-1β/TNF-α的siRNA联合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靶向IL-1β/TNF-α的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改善效果及其潜在机制,将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处理:PBS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阳性药物治疗组)、BMSCs组、IL-1β/TNF-αsiRNA组、IL-1β/TNF-αsiRNA+BMSCs组,在治疗后第0、7、14、21、28天,测定各组大鼠的生长性能、足趾肿胀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血清中IL-1β及TNF-α炎性因子含量、膝关节病理DR-X成像分析、脾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量等来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BMSCs组、IL-1β/TNF-α-siRNA组、IL-1β/TNF-α-siRNA+BMSCs联合组的大鼠的足趾肿胀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脾指数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DR-X成像显示,膝关节软骨面趋于平滑、未发现骨赘,这表明上述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RA症状;与BMSCs组和IL-1β/TNF-α-siRNA组相比,IL-1β/TNF-α-siRNA+BMSCs联合治疗对RA大鼠炎症缓解及软骨修复治疗起到协同作用,IL-1β/TNF-α-siRNA+BMSCs组大鼠的膝关节NF-κB-P65及p-NF-κB-P65蛋白表达量、脾组织中IL-1β、TNF-α与NF-κB-P65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PBS组。综上,IL-1β/TNF-α-siRNA+BMSCs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缓RA炎症,从而为基因干扰联合干细胞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
王丽君吴秉星潘士锋邢华
关键词:SI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风湿关节炎
帕金森病实验研究中多巴胺及其合成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归类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病理表现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而造成其靶结构纹状体的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下降。
臧矫邢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