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103)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晶晶胡自民段德麟张杰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 1篇盛冰期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线粒体
  • 1篇末次盛冰期
  • 1篇COX2
  • 1篇冰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段德麟
  • 2篇胡自民
  • 2篇李晶晶
  • 1篇张杰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平扫描技术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
2011年
水平扫描是一项在计算科学、工程和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原理即是对潜在的新兴事物、威胁、机遇和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检查。该技术自2008年被引入生态学领域以来,迅速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监管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水平扫描技术不仅有助于政府决策层与管理机构积极面对各种在未来难以预测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而在制定和实施与生态环境检测和保护等相关的政策措施时更加谨慎、全面和有据可依,而且能够提升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对与生态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利用水平扫描进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或报道还处于空白。在全球化导致重大生态环境事件突发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的生态学研究机构和团队可优先在外来物种入侵监管、重大地质灾害、环境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这四个领域进行水平扫描研究,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胡自民李晶晶李伟段德麟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地区掌形藻的种群遗传结构与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古气候波动(如更新世末期冰期)对典型生物的时空分布和有效种群大小变动的影响是生物地理学和进化遗传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利用线粒体cox2–3序列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地区8个地点(共138个个体)的掌形藻(Palmaria palmata)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试图阐明当更新世冰期来临时掌形藻如何衍生出适应性的进化机制,并形成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线粒体cox2–3间区序列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C3)在所有种群中都有分布,并位于星状基因谱系的中心位置,可认为是祖先单倍型。St.Lawrence湾内北部的两个种群多样性最高,与其他地理种群分化最明显,这与基于RAPD数据的STRUCTURE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掌形藻遗传多样性及其单倍型谱系结构特征,推测掌形藻在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沿岸存在多个冰期避难所。分子多态性分析(AMOVA)显示掌形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而St.Lawrence湾和Fundy湾群组间的遗传变异较小。cox2–3序列的Bayesianskylineplots分析结果反映出掌形藻种群在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沿岸经历了轻微的种群扩张,时间大概在0.18–0.13百万年前。St.Lawrence湾和Fundy湾群组间的K2P遗传距离为0.2%,相应的分化时间大约在0.36百万年前。由此推测,更新世末期的冰期及间冰期是影响掌形藻种群结构及变动的重要古气候环境因子。
李晶晶张杰胡自民段德麟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