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GXNSFE013003)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彦胡霞莫创荣李小明李先琨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红树
  • 2篇红树林
  • 2篇承载力评价
  • 1篇胸径
  • 1篇遥感监测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足迹
  • 1篇区域生态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暖
  • 1篇热岛效应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项目管理
  • 1篇面积关系
  • 1篇景观指数
  • 1篇喀斯特森林
  • 1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3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篇李小明
  • 2篇莫创荣
  • 2篇胡霞
  • 2篇李彦
  • 1篇向悟生
  • 1篇文淑均
  • 1篇丁涛
  • 1篇周爱萍
  • 1篇姚焕玫
  • 1篇陆树华
  • 1篇黄甫昭
  • 1篇覃楠钧
  • 1篇王斌
  • 1篇李先琨
  • 1篇顾富敏

传媒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以Landsat TM5及中国环境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对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处于优级水平,地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沿桂林一柳州一来宾一贵港一钦州一防城港划线成东西两块,东部呈优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西部呈良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在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广西的环境质量指数有所提高,体现广西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林地面积逐年下降,而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现广西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基本农田保障体制的有力执行成效。(3)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主体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小,保障了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优良级别,然而,强烈的人为干扰因子引起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明显改变。该研究对于制定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技术与方法的参考依据。
黄良美邓超冰廖平德黎宁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的项目管理模式初探
2015年
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弊端,分析了项目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探索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有具体流程和方法,针对性强的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模式。经过对比显示,该管理模式目标性强、内容具体化、易于操作和掌控,可行性强,是一个有效的科研课题管理模式。
黎宁秦旭芝梁柳玲
广西环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促进广西环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RS与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生态足迹法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内2005年至2007年各类土地面积都有逐年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2008年至2010年则变化相对稳定;与2005年相比,2010年种类土地中变化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未利用土地(相对增加32.04%)、草地(相对增加5.34%)、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相对增加7.66%),而变化较小的为耕地(相对增加3.13%)、林地(相对减少3.21%)、水域(相对减少0.43%);生态赤字呈逐渐增加态势,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仅为0.045 9 hm2,到了2010年人均生态赤字则增长到0.226 6 hm2。因此,研究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容量,使得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生态安全保障受到挑战,可持续发展不乐观。
覃楠钧姚焕玫顾富敏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向悟生陆树华文淑均丁涛王斌周爱萍黄甫昭李先琨
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分区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以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选用2005年TM影像,应用3S技术,采用Fragstats3.3软件在不同尺度上对11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分维数、斑块结合度和景观蔓延度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或下降,并有明显的尺度转折点;(2)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聚合度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无明显的尺度转折点;(3)最大斑块指数、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随粒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4)对于适宜研究粒度的选择,应当在第一尺度域内选择中等偏大的粒度,此研究中景观格局研究的最适宜研究粒度域为90 m—110 m。
莫创荣李彦李小明胡霞
关键词:景观指数
城市热岛效应热点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概述了国内外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热点及不足,探讨了时空替代性、评价指标合理性、模拟空间尺度适宜性及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问题,指出未来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应注重新方法与新思路的集成、城市群热岛效应监测、城市热岛与全球异常环境要素间的生态关联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途径与技术方法。
黄良美邓超冰黎宁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定量分析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前后的变化情况,选择珍珠湾、铁山港、钦州湾和廉州湾作为研究区域,利用RS、GIS技术,通过获取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以及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资源供给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环境纳污能力以及人类活动潜力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弹性力和人类活动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纳污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主要对红树林的环境纳污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不大。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人类活动潜力是影响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胡霞莫创荣周云新李小明李彦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承载力
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黎宁黄小卜黄良美韦锋秦旭芝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