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20020)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福生吴友军郑冬晓曹广开朱翠微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唯物
  • 1篇道德
  • 1篇源泉
  • 1篇政治
  • 1篇社会问题
  • 1篇主义
  • 1篇唯物史观
  • 1篇唯物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霸权
  • 1篇西方马克思主...
  • 1篇理论资源
  • 1篇历史唯物主义
  • 1篇立场
  • 1篇马克思唯物史...
  • 1篇阿伦特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3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3篇吴友军
  • 3篇王福生
  • 1篇郑冬晓
  • 1篇袁继贤
  • 1篇朱翠微
  • 1篇曹广开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解释框架的再认识——兼论文化的源泉和基础地位
2012年
长期以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公式化解释框架表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线性决定和反作用关系。其中,文化只是被决定者。这种生产力决定论其实是传统哲学(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制造抽象理论元基点的形而上学理论方式。按照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本体论的哲学变革理路,可以把唯物史观的解释框架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循环。其中,文化又构成了生产力、经济和政治的源泉和基础。我们需要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整体观,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自觉,为进一步的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充实文化上的源泉和基础。
吴友军袁继贤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文化
道德、政治与历史——康德“永久和平论”中的理论难题及其解决被引量:1
2012年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是其最富创见和最重要的政治学说,也是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就康德自身来说,其理论建构中既不存在所谓思想的转变,即从早期强制性的"世界共和国"到晚期"自愿的国家联盟"的转变,也不应因为"自愿的国家联盟"在现实事务中缺乏有效性就说它违背了康德自身的原则。实际上,康德是一贯的和真诚的,"世界共和国"与"自愿的国家联盟"的复杂关系的实质是道德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康德是以历史的目的论理解来解决这一难题的,虽然其历史主义的解决方案并未贯彻到底,其自身却不失为一条颇具启发性的理论思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朱翠微王福生
关键词:道德政治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自然观被引量:2
2011年
与旧唯物主义者以"客体或直观"的方式理解自然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感性活动"、进而从"历史"出发来理解自然的。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历史性质"。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不是"一切存在物之总和",其外延是"人本身的自然"和"人周围的自然",二者之间是否定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所表述,并在晚期的《资本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释。对于马克思自然观的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既有助于澄清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新世界观"的真实意义,又有助于推进当代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还对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不无裨益。
王福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出路的几点构想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尝试探索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必要的和可能的发展出路,其基本着眼点包括: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背景资源的探索上重视康德,在理论研究方式上重新定位于重视共同性的深层理论问题,在理论出发点上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整体观。
吴友军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
革命、解放与自由:阿伦特与马克思被引量:2
2012年
阿伦特对革命传统的梳理把她和马克思明确地联系起来,但她对革命的理解与马克思有着根本的不同。她认为,革命的真正目标是自由,确切地说,是构建自由、构建自由得以呈现的空间,即以自由立国。由此出发,她激烈地批判马克思把自由与解放相混同,从而背离了以革命争自由的根本意图。但问题在于,她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自己也承认的如下事实:自由必须以解放为前提。而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之所以重视社会问题,强调解放,正在于要为自由的实现寻求现实的前提和道路。他们之间的区别显示出政治立场的不同:阿伦特所持的是"精英"立场,而马克思的立脚点则是"全人类"。
王福生曹广开
关键词:社会问题立场
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局限被引量:4
2010年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实现的是社会历史主体—社会历史客体的模式构想,即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历史主体向作为社会历史客体的无产阶级的自上而下的外在"灌输",其实质是近代哲学主体—客体建制模式在社会历史话语中的"翻版",归结点是社会历史主体的主体意识,而鲜活生动的革命实践活动过程则被抛开了,革命的主体——有机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客体——无产阶级大众都被抽象化了。
吴友军郑冬晓
关键词:文化霸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