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143)

作品数:43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楼京俊朱石坚何其伟杨庆超刘锦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理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隔振
  • 8篇振动与波
  • 8篇混沌
  • 4篇振动
  • 4篇吸振器
  • 4篇隔振系统
  • 4篇非线性
  • 4篇分岔
  • 4篇PID控制
  • 3篇动力吸振
  • 3篇动力吸振器
  • 3篇信号
  • 3篇振动主动控制
  • 3篇前馈
  • 3篇群算法
  • 3篇谐波平衡
  • 3篇谐波平衡法
  • 3篇粒子群
  • 3篇粒子群算法
  • 3篇混沌同步

机构

  • 4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作者

  • 29篇楼京俊
  • 26篇朱石坚
  • 9篇何其伟
  • 8篇杨庆超
  • 6篇刘树勇
  • 6篇刘锦春
  • 5篇李海峰
  • 4篇常广晖
  • 4篇唐斯密
  • 4篇赵存生
  • 3篇曾强洪
  • 3篇俞翔
  • 3篇闫政涛
  • 3篇翁雪涛
  • 3篇杨理华
  • 2篇李志兴
  • 2篇唐元璋
  • 2篇曾帆
  • 2篇周琳娜
  • 1篇吴海平

传媒

  • 11篇噪声与振动控...
  • 9篇振动与冲击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海军工程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舰船电子工程
  • 1篇舰船科学技术
  • 1篇四川兵工学报
  • 1篇船海工程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悬臂梁吸振器建模及吸振性能分析
2013年
基于ADAMS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带有柔性梁吸振器的隔振系统模型,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将悬臂梁吸振器与经典质量-弹簧吸振器进行比较,讨论了悬臂梁吸振器参数对吸振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双向梁吸振器的吸振性能.研究表明,悬臂梁吸振器吸振可行有效,吸振参数连续可调.
李海峰楼京俊朱石坚陈峰
关键词:动力吸振频率响应ADAMS
船用长方体形空气弹簧隔振器刚度特性被引量:3
2012年
长方体形空气弹簧因其结构特点可以通过改变特性参数和工况获得理想的垂向和横向刚度比,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综合考虑橡胶-帘布复合材料的材料非线性、大变形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以及基座刚性板与胶囊柔性体之间的接触非线性,建立长方体形空气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并绘制在不同的初始工作气压、气体容积、帘线层数以及帘线角度下空气弹簧的垂向与横向刚度特性曲线,并研究这些因素对其刚度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证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唐钊翁雪涛朱石坚楼京俊
关键词:振动与波隔振空气弹簧刚度
投影混沌同步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混沌线谱控制技术遇到的如何在变工况和小振幅条件下实现持续混沌的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设计了试验台架、线性隔振元件和混沌驱动器,对投影同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隔振系统在变工况和小振幅条件下稳定地产生混沌响应,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而利用混沌同步降低辐射线谱幅度是可行的。
杨庆超朱石坚刘树勇曾强洪
基于稳定性理论的混沌反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实现受扰线性系统在混沌化过程中能有效跟踪混沌驱动系统,建立了跟踪误差系统.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控制器,使跟踪误差系统具备稳定的动力学特性,导出了该类系统混沌化的条件;对二阶连续受扰线性系统输出跟踪Duffing混沌系统,以及对四阶受扰线性系统输出跟踪Jerk混沌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系统满足跟踪混沌反控制的约束条件时,输出误差随时间演化趋向零,实现了受扰系统的混沌化,能为异结构混沌同步设计提供参考.
刘树勇曾强洪杨庆超许师凯
关键词:混沌反控制DUFFING系统
混合隔振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机械设备被动隔振在低频段隔振效果较差的问题,建立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电—磁—机转化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并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控制器的稳定性,将该控制策略与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混合隔振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单频、多频及随即激励条件下,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能够提高系统隔振效率并拓宽隔振频段,有效减小传至基础的力。
杨理华朱石坚楼京俊李棒
关键词:被动隔振磁致伸缩作动器混合隔振
不确定Duffing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被引量:2
2012年
在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基础上,研究具有不确定性Duffing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选择合适的滑模面,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及自适应更新规则,从理论上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控制器的设计是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与常规方法相比,控制器滑动模态不受干扰的影响,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快速跟踪能力。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常广晖朱石坚楼京俊
关键词:混沌同步变结构控制自适应
含裂纹船用气瓶安全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船用气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疲劳失效问题,开展含裂纹气瓶安全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研究,通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得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对3种典型尺寸表面裂纹进行理论计算,获得船用气瓶安全评定结果和临界裂纹尺寸,并通过3种人工预制裂纹疲劳试验和安全评价验证理论公式的合理性。评定结果表明:当初始裂纹深度a≤1.5 mm,长度2c≤10 mm时,船用气瓶可安全使用至下一周期。
何冠军刁爱民李海涛何建峰
关键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安全评价剩余寿命
硫化剂对某型弹性元件疲劳撕裂特性的影响
2013年
硫化剂作为橡胶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橡胶制品的疲劳撕裂特性有着关键的影响。以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试验的方法;且有周期长、费用大的缺点。为此,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硫化剂对某型弹性元件疲劳撕裂特性的影响。首先得到不同硫化剂品种和硫化剂用量的橡胶材料标准试样,并获得其材料本构模型。隨后,用于ANSYS分析不同橡胶材料对应弹性元件的疲劳撕裂特性。最后总结得出硫化剂对某型弹性元件疲劳撕裂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王翠玲刘文武王晓强曾帆
关键词:振动与波橡胶弹性元件硫化剂ANSYS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模型辨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准确辨识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模型参数是位移精确控制的必要条件,针对标准粒子群(PSO)算法存在早熟收敛及迭代后期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动态调整惯性权重、学习因子及带遗传变异的改进型粒子群(IPSO)辨识算法,该算法可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提高收敛速度和辨识精度,并将该算法应用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模型的参数辨识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可靠地辨识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模型参数,计算值和实验的吻合程度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抑噪能力。
杨理华李践飞吴海平楼京俊
关键词: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改进粒子群算法
变负载下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应用于混合隔振系统的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建立了其耦合磁弹性的动力学方程。在磁致伸缩材料二次畴转模型和均质能量场磁滞模型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变应力对Terfenol-D材料饱和磁致伸缩、磁滞算子、矫顽场分布函数以及交互场密度分布函数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参数识别和多项式拟合得到了考虑变应力的二次畴转模型和均质能量场磁滞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变负载下Terfenol-D杆磁致伸缩的计算。通过对作动器耦合磁弹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不同频率及不同应力下外部激励磁场与作动器输出位移之间迟滞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频率下增大负载力,滞回环倾斜角度不变但其面积增加,作动器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同时负载力对作动器的幅频特性影响十分明显。
常广晖朱石坚楼京俊
关键词:动力特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