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150)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肖伟华裴源生吴迪柴增凯赵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水利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水环境
  • 4篇水质
  • 2篇东线工程
  • 2篇洞庭湖
  • 2篇营养化
  • 2篇水库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开发
  • 2篇潘家口
  • 2篇潘家口水库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模式
  • 2篇区域气候
  • 2篇区域气候模式
  • 2篇区域气候模式...
  • 2篇流域
  • 2篇南水北调
  • 2篇南水北调东线
  • 2篇南水北调东线...
  • 2篇河流域

机构

  • 1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国核电力规划...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辽宁省白石水...

作者

  • 9篇肖伟华
  • 4篇裴源生
  • 3篇柴增凯
  • 3篇吴迪
  • 2篇严登华
  • 2篇尚静石
  • 2篇刘文琨
  • 2篇王旭
  • 2篇史璇
  • 2篇赵勇
  • 1篇王刚
  • 1篇周婷
  • 1篇朱维耀
  • 1篇翟家齐
  • 1篇何鹏
  • 1篇王建华
  • 1篇王文川
  • 1篇李彦军
  • 1篇张诚
  • 1篇郝彩莲

传媒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Scienc...
  • 1篇“加快经济发...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模式体系研究
对我国的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前实施的目标总量控制会造成达到控制要求,但改善不了水环境的尴尬处境。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位污染的现状,提出了综合性的总量控制模式。针对模式的理念方法和构建过程进行了...
肖伟华刘文琨裴源生黄介生段凯
关键词:总量控制水环境容量污染负荷
文献传递
潘家口水库秋季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多断面水质实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选用DO、TP、TN、NH3-N和CODMn这5项影响较大的评价因子对潘家口水库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除郭家庄南断面不存在水温垂向分层外,其他几个断面都存在水温分层现象;水库水温整体上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②从DO等5个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水库总体水质为Ⅴ类,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TN是制约水质级别和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③水库水质在水深方向和水流流动方向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游水质要明显优于下游水质,表层水质要优于底层水质;④对比春季和夏季水质状况,潘家口水库的秋季水质明显要差许多,夏季水质状况最好;⑤燕子峪至坝前段DO过低,大量鱼类死亡,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网箱养殖过于集中造成大量碳化合物分解耗氧以及产氧量下降等一系列因素所致。
王丽婷柴增凯肖伟华刘玉才王建华尚静石
关键词:水质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潘家口水库
IPCC A1B情景下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ECHAM5/MPI-OM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当代(1986-2000年)和IPCC A1B情景下未来(2011-2025年)2×15a的模拟输出格点场资料,驱动20 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通过与32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RU资料对比分析,RegCM3能够很好的模拟研究区基准时段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局地分布特征。②A1B情景下未来西南地区年、四季平均温度均明显增加,北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南部。③最高/最低温度一致升高,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年、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夏季降水略有减少。④研究区未来春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可能导致局部地区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冬季降水增加,可能加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
吴迪裴源生赵勇肖伟华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地面温度数值模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机理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针对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累积效应的问题,从累积影响因子、途径和效果三方面介绍了累积效应的特征,阐述了时间和空间累积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3个梯级抽水泵站建设运行造成输水渠道的径流、水温、水质、泥沙和水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并剖析了这五个方面的累积规律和机理,为生态水文调控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何鹏肖伟华李彦军严登华王刚刘波
关键词:生态环境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洞庭湖区供水安全问题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的深入,洞庭湖区面临着严重的供水安全问题。现结合供水安全的含义,从水量、水质变化以及供水设施等方面,分析洞庭湖区水量的变化以及水质状况演变趋势,并从科学调水用水、水源保护、法规制度的制定等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为科学的解决本地区的供水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洞庭湖区供水安全方面问题的重视。
王旭肖伟华朱维耀严登华郝彩莲史璇
关键词:洞庭湖区供水安全水量水质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初始和侧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2012年
不同初始和侧边界条件的选取对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分别采用NNRP1和ERA40两套应用广泛的全球再分析资料作为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初始场和侧边值,采用20km水平分辨率和An thes-Kuo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海河流域1998年夏季(6—8月)降雨和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两套资料驱动下模式都能够模拟出海河流域降雨和温度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从降雨中心、高(低)温中心位置和分布范围上,使用ERA40资料要好于NNRP1资料;从不同时间(日、月、季)尺度站点降雨和温度模拟与观测值上,ERA40资料也好于NNRP1资料,但两套资料驱动下对降水极值过程模拟效果均不理想。就本次模拟而言,ERA40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更高,更适合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吴迪裴源生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海河流域
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防治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潘家口水库水环境状况,描述了2009~2011年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及其密度演变过程,概括了藻类对水温、营养盐等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并由2010年10月~2011年8月多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与水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断面优势藻种有向单一种群演化的趋势,水体富营养状况逐渐恶化;识别出潘家口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区域和重点防范对象,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的运行条件提出富营养化防治的建议。
柴增凯周毓彦肖伟华周婷王妍张元波
关键词:潘家口水库富营养化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7个代表气象站1980—2009年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年、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2℃/a;流域北部高海拔地区温度增加趋势比南部明显,而温度季节增加趋势不明显。流域年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0.49mm/a,不同地区降水增减趋势不同;雨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而旱季降水增加趋势不明显。
吴迪赵勇裴源生翟家齐
关键词:温度降水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循环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针对高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流域水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试验、理论、方法四个层次探讨了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以水资源配置模型与水循环模型耦合为核心,以流域供需水分析和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为响应的多目标调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黄河流域缺水严重;而在未来情境下缺水将更加严重,大力节水能够较大程度缓解缺水状况。
刘文琨裴源生赵勇肖伟华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黄河流域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a river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被引量:6
2013年
The water cycle and water resources within river basin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Ow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s deman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re becoming the core constraint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ual attributes of water resources, progress into research regarding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joint assessment and simulat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and described with respect to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method used for tradition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single water bodi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reover, a coupled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numerical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and lakes that applies to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river network flow and pollutant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validated. This validation revealed that th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and the monitored values was small, meeting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al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integrated simula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Luanhe River Basin.
WANG JianHuaXIAO WeiHuaWANG HaoCHAI ZengKaiNIU CunWenLI Wei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水环境系统河流流域水质数学模型水体水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