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Z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义平黄健荣王中华温顺生丁成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南京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政治
  • 3篇政治文化
  • 3篇执政
  • 2篇政党
  • 2篇执政党
  • 2篇执政合法性
  • 2篇主义
  • 2篇民主
  • 2篇和谐社会
  • 2篇合法性
  • 2篇法性
  • 1篇担当
  • 1篇道德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伦理
  • 1篇行政伦理失范
  • 1篇议程设置理论
  • 1篇哲学
  • 1篇正义
  • 1篇政治价值

机构

  • 11篇安徽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作者

  • 4篇陈义平
  • 2篇丁成际
  • 2篇黄健荣
  • 2篇温顺生
  • 2篇王中华
  • 1篇彭祥睿
  • 1篇李强彬
  • 1篇张华
  • 1篇王建文
  • 1篇崔玉亮
  • 1篇刘伟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求实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长白学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术界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建设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内涵与当代启示
2013年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公平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内涵和实质,并且第一次把公平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公平观的彻底革命。他们认为,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阶级的,公平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无产阶级的公平观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理论,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公平问题,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崔玉亮陈义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政策议程研究的代表理论及其评析被引量:6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的质疑和批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摈弃那种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认为在区分事实——价值的基础上依靠理性选择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决策结果的片面认识,继而选择了一种非理性主义的研究道路。由于受行为主义思潮影响,研究者陆续将视角从抽象描述转移到实证分析上来,一改过去那种演绎式的理论建构思路,更多地偏向于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对政策过程特定阶段上的具体问题进行归纳式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强大现实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受此影响,政策议程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对这些理论模型的梳理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探索体现我国政策议程创建过程一般规律的分析框架。
刘伟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
政治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及其说服——《正处》一文的政治文化取向分析
2007年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客观上实现了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但如何带动文化模式与文化主题的变化,进而推动社会和政治体制迈向全新的目标,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正处》一文的酝酿及出炉置于这一转型大背景之下,不难读出其确立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主导地位的取向及以“说服”为主要思路解决政治生活矛盾的祈望。然而过于依赖政治本身的“说服”实践,却使得政治权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刚性化特征。
彭祥睿
关键词:毛泽东《正处》政治文化
合法性、合法性基础与执政合法性基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三维度考量被引量:8
2007年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实质就是要维护和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治系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信仰和忠诚,反映社会对政治系统认可状况和程度的政治关系。合法性基础包括物质经济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两方面,物质经济因素是更强调为基础的因素,经济功绩与价值体系以及制度程序共同支撑着合法性的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绩效、意识形态、社会公正、政治民主、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经济绩效为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三个的合法性基础的时期。进行合法性基础的重塑和增强,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的挑战与诉求的回应。
温顺生王中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合法性基础执政党合法性
网络监督面临的政治梗阻困局及其化解路径被引量:3
2012年
政治梗阻是困扰网络监督发展的严重障碍。从公共行政学观点看,它缘起于行政角色异化,制度悖论加剧行政角色的异化。针对网络监督的政治梗阻大致可分为轻度与重度两类,但无论何种政治梗阻都会对网络监督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执政者应通过转变执政思维、严格相关程序以及加大行为成本等方式予以遏制与化解。
张华黄健荣
关键词:网络监督化解路径
政治文化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国内学界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理解及其结构分析尚有分歧和存在着不足,影响了政治文化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一般来说,可以将政治文化分为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部分。但对一个国家中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体系进行分析,还应从其现实形态入手。现实形态的政治文化,包括国家政治文化、公民政治文化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在结构层次。
陈义平
关键词:政治文化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其规避被引量:7
2011年
如何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导致行政权力寻租普遍化与政府信用缺失经常化的伦理失范,其原因是行政人员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相应地要求行政人员树立合理的行政伦理观、建立行政伦理法与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来规避这些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丁成际
关键词:行政伦理规避
当代中国政策议程创建模式嬗变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政策议程的研究在当前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理论范式较多地从即时的视阈对政策议程的创建过程进行解释,而缺少历时向度的考察与对比研究,因而只能对某一具体的社会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进行个案式的说明,而不能归纳和概括一个特定时期政策议程创建活动的总体特征和一般规律,当然也就难以从宏观层面对不同时期的议程建构模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因此,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亟需将个案式的解释模型上升为一般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创建活动进行动态化的梳理和比较,实现由单一向度的分析视角向"立体化"、多维度的研究方向转变。基于这一思考,以探究政策议程创建活动的"情境转换"与"过程变迁"及其内在联系为主旨,以政策议程创建模式为分析单元,提出了体制-过程模型,并以此为工具,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议程创建活动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三种政策议程创建模式的特征、过程及其背景的比较分析,力图在探究我国三十年间政策议程创建模式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体制-过程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和验证。
刘伟黄健荣
执政合法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1
2007年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增进社会和谐因素,巩固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温顺生王中华
关键词:和谐社会执政合法性绩效社会整合
政治、道德、经济三个向度中的社会正义辨析
2011年
正义理论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对于正义,我们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其理论的旨趣而言,西方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思想无疑突出的是人的自由与权利,传统儒家的正义思想强调的是人格与人性的平等而不是政治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的表现,经济公平是在社会正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完整性来说,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公平均构成人之存在的一个必然方面,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无疑会在政治、道德与经济三个向度中有机结合。
丁成际
关键词:正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