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20273)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赵秀芳章小燕马晶晶雷素华张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置管
  • 2篇体表测量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 2篇儿童
  • 1篇导管置管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置管术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年龄阶段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雷素华
  • 2篇马晶晶
  • 2篇章小燕
  • 2篇赵秀芳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体表测量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13年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及穿刺成功率高,并且可避免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及导管可留置时间长(7 d至1年)[1]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对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多沿用成年人的方法,即于术肢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后,反折至第3肋间.此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并不完全适用.目前国内对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在成年人及新生儿领域均有较多研究[2-6].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置管术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的体表测量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雷素华赵秀芳马晶晶张静章小燕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学龄前儿童体表测量婴幼儿PICC置管术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体表测量方法及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体表测量方法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共2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7例(53.7%),女118例(46.3%);年龄6个月~16岁,平均(6.33±3.76)岁;婴幼儿48例(18.8%),学龄前患儿104例(40.8%),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103例(40.4%),患儿均在进行化学治疗前安置PICC导管。婴幼儿组采取方法1:术肢与躯干成90°,自预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骨关节的PICC置管长度体表测量方法;学龄前期组采取方法2:术肢与躯干成90°,自预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骨关节再加1 cm的PICC置管长度体表测量方法;学龄期及青春期组采取方法 3:术肢与躯干成90°,自预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骨关节再加2 cm的PICC置管长度体表测量方法。比较每组预置长度与最适长度(最适长度=实际置入长度+PICC尖端至上腔静脉下1/3段中点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影响PICC置管最适长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患儿测得的预置长度与最适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及青春期组测得的预置长度与最适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身高、术肢臂围、穿刺侧、穿刺静脉、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至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处的垂直距离(距离1)5个因素为影响最适长度的相关因素。结论 儿童PICC体表测量方法不应完全延用成人的测量方法,可运用方法1、方法2分别对婴幼儿、学龄前期患儿组进行PICC置管前体表测量。
马晶晶雷素华赵秀芳张静章小燕
关键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体表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