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0311007)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黄学芳刘化涛姜春霞刘恩科韩彦龙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水分
  • 2篇旱地
  • 2篇干旱
  • 2篇半干旱
  • 1篇等值线
  • 1篇等值线图
  • 1篇性状
  • 1篇药用蔬菜
  • 1篇叶甲
  • 1篇玉米产量
  • 1篇越区种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早熟
  • 1篇生活习性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水平

机构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韩彦龙
  • 3篇刘化涛
  • 3篇刘恩科
  • 3篇黄学芳
  • 3篇姜春霞
  • 2篇陈琼
  • 2篇池宝亮
  • 2篇张冬梅
  • 2篇郝建平
  • 2篇张伟
  • 2篇杜天庆
  • 2篇郝科栋
  • 2篇李明
  • 1篇樊修武
  • 1篇黄明镜
  • 1篇赵聪
  • 1篇王娟玲
  • 1篇闫六英
  • 1篇赵荣华
  • 1篇李雯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半干旱区3a不同轮作组合系统的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以当地主要种植的6种粮、菜作物组成的轮作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半干旱区连续3 a进行不同轮作方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系统等价产量、等价产值、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应当地旱作农业生产的最优粮菜作物组合模式。结果表明,系统等价产量最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甘蓝→甘蓝,产量达到45 014 kg/hm2,其次为玉米3 a连作和谷子→甘蓝→甘蓝组合模式,最差的处理组合为谷子→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仅为10 965 kg/hm2;系统产值较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菜豆→甘蓝、谷子→甘蓝→甘蓝、谷子→菜豆→甘蓝和玉米→甘蓝→甘蓝,产值均高于187 500元/hm2,菜豆连作表现次之,产值最低的是玉米→大豆→大豆组合,仅为39 465元/hm2;系统耗水量较低的组合模式为谷子→甘蓝→马铃薯、玉米→甘蓝→大豆和玉米→甘蓝→马铃薯,仅为1 073 mm,耗水量较高的组合有谷子→大豆→甘蓝、玉米→马铃薯→甘蓝和谷子→菜豆→甘蓝,最高与高低耗水量最大相差189 mm;系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轮作组合为玉米→甘蓝→甘蓝和谷子→甘蓝→甘蓝,玉米→甘蓝→马铃薯的表现次之,大豆连作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合以上4个方面所筛选出表现较好的轮作组合有:玉米→马铃薯→甘蓝、玉米→马铃薯→菜豆、玉米→甘蓝→马铃薯。
李明郝建平杜天庆郝科栋马磊磊邢江会范龙秋刘欢玲
关键词:半干旱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23
2013年
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2010年(遭遇"卡脖旱")秋耕早播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9.0%、7.1%和6.4%(P<0.01),百粒重(P<0.01)和出籽率(P<0.05)显著大于对照。2011年(丰水年)增幅明显增加,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3.1%、8.8%和8.5%(P<0.01),穗粒数(P<0.05)和百粒重(P<0.01)显著大于对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都呈增加趋势,但2010年秋耕早播过量施肥造成明显减产,2011年施肥处理经济产量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秋耕早播较低的施肥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2010年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型,秋耕早播获得最高经济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 2,该年型秋耕早播可通过适当增密获得高产,而对照增密会造成严重减产。2011年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增加到7.5万株·hm 2时经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旱年份秋耕早播较对照缩小了密度效应,为增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且施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而丰水年互作效应不明显。对照该生态区目前的玉米栽培措施,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和适当增密是该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方向。
张冬梅张伟刘恩科姜春霞陈琼韩彦龙黄学芳刘化涛赵聪池宝亮
关键词:播期种植密度
应对越区种植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片面追求高产的影响,玉米生产上越区种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于2010—2013年连续4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开展了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中熟品种虽然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年份产量较高,但和早熟品种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如遇早霜年份,产量和百粒重显著低于早熟品种(P〈0.01),分别较早熟品种平均降低10.2%和16.3%,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的同时,出籽率和收获指数也明显降低。特早熟品种虽然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较低,且成熟期较正常年份早霜提前25~28天,约有≥10℃活动积温300~400℃没有被利用,造成光热水资源的浪费。综合考虑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安全成熟性、高产稳产性、优质以及资源高效性,早熟品种都优于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张冬梅姜春霞陈琼张伟刘化涛闫六英黄学芳韩彦龙刘恩科
关键词:越区种植熟期玉米相关性状
回归等值线图在分析旱地蔬菜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探究半干旱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中种植甘蓝的耗水特征,本试验引入玉米、谷子、菜豆、大豆、马铃薯与甘蓝构建三年轮作系统,设置8种轮作组合,利用回归等值线图分析不同轮作方式处理下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甘蓝为当年生作物附以不同的前茬处理,前一年茬口的不同对当年生甘蓝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在各时期水分贮量分布产生的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前两年茬口的不同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前一年种植作物分别为:菜豆、甘蓝、大豆、马铃薯时,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别呈现:不闭合峰、斜鞍形、半鞍形、闭合峰的分布;前一年种植相同作物附以前两年不同的茬口处理,对当年生甘蓝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该结果对当地作物类型的选择、耕作制度及作物布局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郝科栋郝建平杜天庆李明李雯
关键词:半干旱等值线土壤含水量
晋中盆地旱地玉米穗期形态指标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区域自然降雨条件,选择适宜的密植型品种是保证玉米稳产高产乃至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在晋中盆地雨养条件下,选用生产上推广的密植型代表品种,通过分析穗期不同玉米品种间形态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穗期地上部干、鲜物质积累以及穗期株高增长量、抽雄期株高可作为鉴定玉米产量的形态指标,且品种以大丰30的产量最高。这不仅为该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提升山西省玉米总体种植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刘化涛黄明镜黄学芳池宝亮马姣
关键词:旱地玉米穗期
我国谷子主产区粟叶甲为害现状与防治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我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粟叶甲近年来发生为害及造成的损失和日趋渐重的现状,在发生、为害、药剂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虫的适时防治和谷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近10 a来,粟叶甲在我国北方谷子作物上普遍偏重发生,产量损失可达10%~15%,已上升为谷子的主要害虫之一。旱作秸秆覆盖起到了积极的稳产作用,但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繁衍温床,加重了粟叶甲为害的发生几率。现有谷子栽培品种间粟叶甲有虫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应重视这些品种的利用和改良,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谷子抗虫育种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抗粟叶甲危害的捷径和方向。
赵荣华樊修武
关键词:谷子粟叶甲生活习性
药用蔬菜温室大棚无公害立体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5年
薄荷、叶用枸杞、柳蒿都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近年来人们也将其作为蔬菜来栽培,成为人们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的美味佳肴,起到良好的食疗保健作用,但由于其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在人工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降低等情况。经过2年的药用蔬菜种植摸索,从扦插育苗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方面,形成了一套药用蔬菜温室无公害立体栽培技术。
姜春霞王娟玲韩彦龙刘恩科黄明静
关键词:药用蔬菜立体栽培温室大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