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H201350)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蒋敬庭吴昌平徐斌裴红蕾陈陆俊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预后
  • 4篇胃癌
  • 3篇肿瘤
  • 3篇免疫
  • 3篇分子
  • 2篇食管
  • 2篇细胞治疗
  • 2篇放疗
  • 2篇CD11C
  • 2篇刺激分子
  • 1篇胸段
  • 1篇胸段食管
  • 1篇胸段食管鳞癌
  • 1篇抑制细胞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因素
  • 1篇源性
  • 1篇整合素
  • 1篇治疗胃癌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作者

  • 8篇蒋敬庭
  • 7篇吴昌平
  • 6篇徐斌
  • 4篇裴红蕾
  • 3篇王琦
  • 3篇陈陆俊
  • 2篇刘检
  • 2篇宁忠华
  • 1篇单婵婵
  • 1篇邓海峰
  • 1篇孙青
  • 1篇徐小丽
  • 1篇王远
  • 1篇石亮荣
  • 1篇卢斌峰
  • 1篇刘娟
  • 1篇朱一蓓
  • 1篇黄瑾
  • 1篇沈月平
  • 1篇顾文栋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XC趋化因子受体5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在人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及HGC-27中CXCR5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XCR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及HGC-27中均能检测到CXCR5的表达;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CXCR5的表达,其在胃癌中高表达的比率为52.87%;肿瘤大小≤2.8 cm的胃癌患者其CXCR5高表达的比率显著低于肿瘤大小>2.8 cm的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5,P<0.05);胃癌组织中CXCR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XCR5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较低于CXCR5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风险比(HR)=1.810,95%可信区间(CI):0.980 3~3.341 0,P>0.05].结论 CXCR5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孙青陈陆俊徐斌陆明洋刘检王琦吴昌平蒋敬庭
关键词:胃癌
肿瘤放射治疗对共刺激分子影响的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共刺激分子作为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共刺激分子分为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两类,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接影响预后情况。经过放射治疗之后,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均发生变化,导致肿瘤微环境改变。本文综述了几类常见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之后的表达趋势,并寻找出肿瘤放疗协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治疗模式。
陈辰裴红蕾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共刺激分子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90例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T2-MMP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拟合多因素Cox模型,采用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评价不同临床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T2-MM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H-score评分均值分别为246和139分,P<0.01);胃癌组织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MT2-MMP高表达胃癌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表达组显著增加(HR=2.185,95% CI:1.175-4.064,P<0.05;HR=1.997,95% CI:1.042 -3.830,P<0.05).结论 MT2-MMP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徐小丽陈陆俊徐斌许军蒋敬庭吴昌平
关键词:胃癌预后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辅助3D-CR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以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5.0%,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1%、44.6%.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引流区域转移组数是影响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P=0.01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9)和N分期(P=0.01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脉管癌栓(P=0.024)、N分期(P=0.001)和切缘(P=0.03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3D-CRT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是预测食管癌术后3D-CRT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宁忠华裴红蕾顾文栋徐国平黄瑾
关键词:食管肿瘤三维适形放疗预后因素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3例食管癌组织中均检测到LSD1的表达,LSD1在癌旁组织以弱表达为主.LSD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核部位,根据H-score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3.5 cm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肿瘤大小<3.5 c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比0.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24.5%比3.7%,P<0.05);远处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比10.3%,P<0.05);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TNM分期增加LSD1高表达比率显著增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SD1高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风险比(HR)=2.12,95%可信区间(CI):1.15 ~3.89,P<0.05];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SD1表达水平纳入Cox模型,结果显示只有肿瘤大小(HR=1.98,95%CI:1.16~3.37,P<0.05)、TNM分期(HR=1.74,95% CI:1.05~2.88,P<0.05)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LSD1异常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沈琼陈陆俊徐斌邓海峰李敏刘检吴昌平蒋敬庭
关键词:食管癌预后
黏附分子整合素CD11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胃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11c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D11c的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CD11c表达;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化疗联合CIK治疗组(下称联合组)与CD11c表达状态联合影响胃癌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组+CD11c高表达、联合组+CD11c低表达、化疗组+CD11c高表达和化疗组+CD11c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胃癌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转移和治疗方式等混杂因素后,与联合组+CD11c高表达组相比,化疗组+CD11c低表达组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5.76,95%CI=2.42~13.70;HR=5.00,95%CI=2.22~11.12),且联合组+CD11c高表达、联合组+CD11c低表达、化疗组+CD11c高表达和化疗组+CD11c低表达患者复发和死亡的HR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均P〈0.01)。肿瘤组织中CD11c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CD11c高表达可作为CIK细胞治疗的纳入标准。
王远沈月平徐斌刘娟邓旭吴昌平蒋敬庭
关键词:胃癌黏附分子免疫治疗
协同刺激分子B7-H4与CD11c共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H4及黏附分子CD11c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8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B7-H4及CD11c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比较CIK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均衡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B7-H4、CD11c不同表达水平及CIK联合化疗、单纯化疗患者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B7-H4、CD11c不同表达水平联合CIK治疗与复发和死亡的关联强度.结果 CIK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除在肿瘤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临床资料及B7-H4、CD11c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联合化疗+CD11c高表达+B7-H4低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化疗+ CD11c低表达+B7-H4高表达患者(59个月比15个月、67个月比22个月,P<0.01).调整了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混杂因素后,与CIK联合化疗+ CD11c高表达+B7-H4低表达组比较,单纯化疗+CD1 1c低表达+B7-H4高表达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其风险比(H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5.06(1.64 -15.56)、6.51(2.09 -20.29).结论 CD11c高表达、B7-H4低表达胃癌患者接受CIK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将可能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及生存时间.
杨璟陈建平徐斌宁忠华徐云裴红蕾吴昌平蒋敬庭
关键词:胃癌B7-H4CD11C
肿瘤射频消融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肿瘤原位裂解物负载树突状细胞(DCs)抗肿瘤活性.方法 制备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对BALB/c小鼠结肠癌(C26)皮下种植瘤进行RFA灭活,将其原位裂解的肿瘤组织反复冻融后取上清,Lowry蛋白定量法定量,以终质量浓度5 mg/L负载培养第5天的DCs(即Ag-DCs),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g-DCs与未负载抗原的DCs的表面分子[CD11c、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CD80与CD86]表达的差异.建立3组肿瘤治疗与预防模型分别是Ag-DC组(n=5)、DC组(n=5)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n=5),采用ANOVA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种植瘤体积的变化趋势,Log-rank检验比较3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Ag-DCs的CD80、CD86、MHC-Ⅱ、CD11c表达率分别为86.3%、29.4%、75.4%、82.5%;未处理的DCs表面分子的CD80、CD86、MHC-Ⅱ、CD11c表达率分别为68.6%、15.1%、64.5%、66.7%;小鼠肿瘤预防模型提示7d成瘤率分别为:Ag-DC组60%(3/5)、DC组80%(4/5)、PBS对照组100%(5/5);且Ag-DC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生长缓慢,与PBS和DC组的免疫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模型提示:Ag-DC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39±8)d,DC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28±4)d,PBS对照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g-DC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生长缓慢,与PBS和DC组的免疫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瘤射频消融原位裂解物作为抗原可有效刺激DC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单婵婵石亮荣朱一蓓徐斌丁美钱蒋敬庭吴昌平
关键词:射频消融树突状细胞结肠癌
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在肿瘤、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存在的一群未成熟的异质性细胞群,可抑制T细胞应答并参与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等过程[1].研究MDSC的起源、表型、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琦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关键词:抑制细胞髓源性T细胞应答免疫逃逸细胞群
肺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肺癌是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且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生物治疗技术之一的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并重建患者免疫功能,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DC-CIK、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及γδT细胞等疗法。肺癌的细胞治疗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领域确定了其抗肿瘤效应,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卡控点分子干预等手段增强免疫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是未来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DC疫苗、CIK细胞及DC-CIK等对肺癌治疗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
王琦任秀宝蒋敬庭
关键词:肺癌DCCIKDC-CIK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