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275)

作品数:111 被引量:1,231H指数:20
相关作者:付强邢贞相冯艳刘东肖建红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河海大学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34篇水利工程
  • 23篇天文地球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三江平原
  • 18篇地下水
  • 17篇水稻
  • 17篇水资源
  • 13篇井灌水稻
  • 13篇灌水
  • 12篇神经网
  • 12篇神经网络
  • 12篇综合评价
  • 11篇网络
  • 11篇小波
  • 9篇土壤
  • 7篇地下水脆弱性
  • 7篇需水
  • 7篇水土
  • 7篇投影寻踪
  • 7篇降水
  • 6篇需水量
  • 6篇生态系统
  • 6篇湿地

机构

  • 10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2篇河海大学
  • 6篇黑龙江农垦总...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青岛大学
  • 4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塔里木大学
  • 3篇佳木斯市水利...
  • 3篇北大荒农垦集...
  • 2篇天津大学
  • 2篇黑龙江农业职...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佳木斯水利勘...

作者

  • 90篇付强
  • 19篇邢贞相
  • 17篇刘东
  • 16篇冯艳
  • 15篇肖建红
  • 14篇刘仁涛
  • 13篇李国良
  • 13篇李伟业
  • 11篇施国庆
  • 11篇赵小勇
  • 9篇毛春梅
  • 9篇姜秋香
  • 8篇王子龙
  • 8篇贺延国
  • 5篇苏安玉
  • 5篇盖兆梅
  • 5篇魏丽丽
  • 5篇王敏
  • 4篇杨娜
  • 4篇李荣东

传媒

  • 14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农业系统科学...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水资源与水工...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数学的实践与...
  • 4篇东北水利水电
  • 3篇水利经济
  • 3篇系统工程理论...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地理科学
  • 3篇黑龙江水专学...
  • 3篇水利科技与经...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造纸
  • 2篇灾害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1
  • 11篇2010
  • 16篇2009
  • 32篇2008
  • 33篇2007
  • 21篇2006
  • 6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湿地广义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护湿地工作的基础,可为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集对分析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问题的系统理论方法,五元联系数μ=a+bi+cj+dk+el是集对分析理论的拓展。运用此模型对洪河湿地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与熵权系数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科学合理的,且集对分析五元联系数方法简便、实用。鉴于洪河湿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湿地的水资源承载力。
阚宝珠付强宋族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基于混沌的三江平原月降水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区,近年来降水的减少是导致湿地减少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别拉洪河是三江平原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沼泽性河流.以别拉洪水文站的降水序列为例,通过相空间重构,分别计算了序列的关联维、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Kolmogorov熵等几个序列特征量.计算表明:三江平原月降水序列中是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的,这为以后建立三江平原月降水的混沌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国良付强冯艳李伟业刘仁涛
关键词:三江平原相空间重构特征量混沌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被引量:22
2008年
从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水环境、生物资源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建立分级评价指标和承载模式,评价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技术确定承载模型的权重,计算得出的排序权值具有结果稳定、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应用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整个三江平原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中稳、较高承载、中低压区。这说明三江平原生态承载能力比较高,人口压力不大,但要进一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则需改善沼泽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付强李伟业
关键词: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力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井灌区主汛期降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53农场主汛期降水序列具有3 a,6 a,29 a以及13 a左右4个主周期,同时,主汛期降水序列与年降水序列的主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东付强
关键词: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小波变换多时间尺度分析
三江平原地下水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中的结构特点,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三江平原红兴隆分局,对其12个农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模型在传统的模糊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引入权重计算中,有效的解决了多目标决策中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更能全面、客观的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且该模型思路清晰,计算简单,科学合理;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韩丽伟付强刘东李天霄
关键词:三江平原地下水承载力
几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之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应用熵权系数法、基于RAGA的投影寻踪模型以及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等几种模型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将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几种评价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为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付强刘仁涛盖兆梅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熵权系数法投影寻踪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被引量:21
2008年
在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数据资料的可收集性,以2002年为评价基准年份,对我国河流生态系统部分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河流生态系统9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9965.86亿元/a,相当于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51%;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调蓄洪水、蓄积水分、内陆航运、供水、水产品生产、水力发电、净化环境、河流输沙、休闲文化。
肖建红施国庆毛春梅邢贞相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评价
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的混沌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发展井灌水稻极为宝贵的源泉,但同时地下水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首先,应用功率谱分析法对该地区地下水埋深序列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特征量Kolmogorov熵和关联维,得出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序列中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最后,应用基于关联度的局域加权线性回归预测法进行混沌预测研究,得出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为应用混沌理论进行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付强李国良
关键词:功率谱分析相空间重构特征量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被引量:16
2008年
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的划分为变量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是精准农业实施变量施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对7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变异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其中6种养分作为变量进行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的研究,最后用基于粒子群优化属性均值聚类来划分管理分区,并引入3种指标确定合理的分区数目。通过计算得出,试验区的合理分区数目为2个,对各管理分区实际采样点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速效磷外各土壤养分均在99%的置信水平上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分区2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分区1较低。基于粒子群优化属性均值聚类算法可以很好地划分土壤养分管理分区,分区结果能够为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提供决策依据。
王子龙付强姜秋香
关键词:粒子群管理分区精准农业
基于小波消噪的三江平原低湿地月降水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近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低湿地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对实测逐月降水资料进行消噪、差分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逐月降水量季节性时序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该模型揭示了区域逐月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制定水稻灌溉制度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东付强
关键词: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小波消噪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