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20283)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 相关作者:谢席胜冯胜刚刘瑞王晓娟何明海更多>>
- 相关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NFSF4基因rs385064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四川南充地区汉族人TNFSF4基因rs385064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选取的190例正常对照者和218例T2DM患者(T2DM组)的rs3850641多态性。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两组受检者的血糖(Glu)水平,氧化酶法测定两组受检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3850641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0.161;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rs3850641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63(71/168)vs 0.158(60/190),P>0.05];对照组和T2DM组rs3850641位点G基因型携带者的血糖水平分别高于各组AA基因型携带者的血糖水平[(4.72±1.43)mmol/L vs(4.50±1.30)mmol/L、(6.44±2.45)mmol/L vs(6.23±2.1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SF4基因rs3850641多态性与T2DM无关联,但其G等位基因与血糖水平相关。
- 乔彦谢席胜刘瑞何明海
- 关键词:汉族2型糖尿病遗传多态性
- 感染对糖尿病大鼠病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感染对糖尿病(DM)大鼠模型病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9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一次腹腔注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选取达到成模标准的大鼠作为DM模型组。12周时留取各组大鼠的肾脏、肺及血液标本,处死前一天,分别监测各组大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肥大指数(kidney hypertrophy index,KHI)、肾脏损伤分数。对收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根据肺脏及肾脏病理和尿常规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剔除感染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感染的发生,DM组大鼠感染的发生率为35.7%,其中感染大鼠的死亡率为8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的进食量、尿量、饮水量、FPG水平、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KHI、系膜增生程度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显著增加,体重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进食量较高,KHI、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系膜增生程度评分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FPG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可影响DM大鼠模型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程度,为正确解读DM大鼠肾脏病变,在研究中需要剔除感染大鼠。
- 王彦江谢席胜冯胜刚龙琼先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病理
- 老年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分析及其临床价值评价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前白蛋白(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17例,分别于入院第一天和第七天两次进行CRP和PA检查,另外采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的CRP、PA资料。1根据COPD患者入院时诊断资料,按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包括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缓解组,比较急性加重期组、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CRP、PA水平;急性加重期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CRP、PA水平。2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治疗第一天与第七天生存组和死亡组CRP、PA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CRP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而缓解期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PA水平在急性加重期低于缓解期,缓解期低于健康组(P<0.05);对于急性加重期的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CRP水平也逐渐升高,而PA水平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死亡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值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生存组治疗后CRP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PA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CRP、PA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赖成毅叶斌
- 关键词: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
- 应用ICS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NO与EOS%测定疗效预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分别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功能检查、FeNO和EOS%测定。予以患者ICS治疗4周复查以上指标,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分为ICS有效组36例与ICS无效组74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和EOS%测定IC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4周,COPD患者FeNO、EO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EOS%与ICS治疗后ΔFVC、ΔPEF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治疗后的ΔFEV1均呈正相关性(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eNO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OS%与无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与EOS%评估ICS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547,阈值分别为30 ppb、3.14%,灵敏度分别为64.9%、57.8%,特异度分别为90.8%、58.1%。结论FeNO和EOS%与ICS治疗后FEV1改善量均呈正相关,但相比之下,FeNO预测ICS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更高。
- 刘莹杨燕刘继东
- 关键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呼出气一氧化氮
- 糖尿病动物模型不同时期多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截至2013年,DM影响着3.82亿人,每年大约700万人被诊断为DM,据推测2035年将发展至5.92亿人。DM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障碍,尤其是眼睛、肾脏、肝脏、心脏和血管,其致死、致残率也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WHO有关专家统计,DM患者并发肾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
- 叶晓晴谢席胜冯胜刚龙琼先
- 关键词:糖尿病病理变化动物模型器官蛋白质代谢紊乱碳水化合物胰岛素
- TNFRSF4基因rs17568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四川南充地区汉族人TNFRSF4基因rs17568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6例健康体检者和220例T2DM患者rs17568多态性。酶法测定血糖(Glu)、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TNFRSF4基因rs1756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17568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28.2%。两组rs17568位点G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568多态位点在T2DM组和对照组中,GG、AG基因型携带者血清HDL-C水平较AA基因型携带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TNFRSF4基因rs17568多态性与T2DM无关联,但其G等位基因与血清HDL-C水平密切相关。
- 乔彦谢席胜刘瑞何明海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遗传多态性
- 沙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对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76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38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两组患者取得降糖疗效类似的基础上,沙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沙格列汀在控制体重、改善IR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结论与二甲双胍联用,沙格列汀较吡格列酮更能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且可以降低BMI。
- 乔彦赵景宏谢席胜何明海王晓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沙格列汀吡格列酮